纪登G 发表于 2022-8-29 13:28:26

散文:秋的留白(已在报刊发表)

本帖最后由 纪登G 于 2022-8-29 13:36 编辑

《秋的留白》


秋雨,寒了蝉鸣,不由想起那句,谁念西风独自凉。

愁,心之秋也。毫无疑问,“悲秋”的调子实在太多。屈原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曹丕在《燕歌行》也有同样的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陆机《文赋》所言“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人生繁华落尽的感叹,这是无法回避的殇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澹澹的秋景,同时给人以启迪,领略到秋的另一番美意。

读过孟浩然的《初秋》,“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诗人所写均是寻常所见,却蕴涵着韵味,静静享受大自然的变化,流露出对生活的满足,所有故事在清欢里成诗。

秋天,就像一幅水墨画,只有懂它的人,能够描绘出从容内敛的神韵。智慧不仅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胸怀和眼光。尘世间,有人选择了迷茫,有人选择了疼痛,有人选择了醉生,有人选择了淡泊,我们要合适地安放灵魂。

高大的梧桐,即将有凋零的样子,《子夜歌》有诗言:“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讲述了盛开如锦的绚烂过往。这时的乡野阡陌,农舍篱墙,应该是另一种景色吧?盛夏的一树树苍翠,很快秀叶成堆。

《素时锦年》里言:“世界空阔,你总在底处。而这是一件郑重的事”。

夜阑人静,一勾冷月,悬挂枝头,偶尔有一只孤鸿坠落,鸟儿也是在向往达不到的自由吧。有一位作家曾经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我们生活在中国悠久文化的传统中,学会如何自处,不妄求,这就是为人和做事的境界。

水墨画中,经常用到一种笔法“留白”,是一种简单、安闲的理念。这种技法用空白,比直接用色彩渲染更含蓄内敛。适度的运用,给人想象的空间,艺术的美感,如同文学创作,朦胧境界,只能意会,不可言说。留白,是历经世俗后的大智慧,是发自内心的满足。人生在世,活出复杂来很简单,活出简单来不容易。背负的包袱越多,整天奔波劳碌,如何有时间思考,如何能承受沉重压力。不由想到,人生要多一份睿智,给自己一方天地,不能过于饱满,拥有太多不一定快乐。留白,不是一种平铺直叙的苍白:聪明的人,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秋,是一幅古卷,云水烟岚,诗意婉然,令人平添一抹飘逸。

心,在时光的交织里,一路珍惜,一路从容。





纪登G 发表于 2022-8-29 13:31:32

这是以前写的,就凑个热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散文:秋的留白(已在报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