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希明 发表于 7 天前

第一次作业33号田希明

本帖最后由 田希明 于 2024-11-16 08:28 编辑

作业练习:
①、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辞赋,是存在于中国两千三百余年的文学体裁,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出耀眼的光芒。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不少以辞命名的祭祀辞、占卜辞、祝颂辞这类原始辞歌。 辞,是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远在屈原和《楚辞》之前已经产生。赋,原本是“诗经六义”之一,是一种铺陈事物的表现手法。或摹景,或叙事,或抒情。《诗》也可以作为赋的源头之一,东汉班固《两都赋》的序言中写道:“赋者,古诗之流也。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可见赋与《诗》的渊源。
②、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一、《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从内容上看,它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诗中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楚国命运的深切担忧。如“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体现了诗人不顾自身安危,只担心国家颠覆的情怀。另一方面,诗人抒发了自己遭受小人离间、被怀王疏远后的痛苦和愤懑,像“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就以比喻手法,将群小嫉妒、诽谤自己比作女子嫉妒美人,形象地展现内心的委屈。
在艺术手法上,《离骚》善用比兴手法。除了刚才提到的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外,还用香草美人来象征美好的品质或理想的人物。比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芷、秋兰等香草象征诗人美好的品德。
在文学史上,《离骚》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它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后世文人常以香草美人自比,借诗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情感。
二、《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神乐歌改编而来的组诗。
内容方面
• 它描绘了许多生动的神灵形象。例如《东皇太一》中,描绘了祭祀东皇太一的盛大场景,展现出对天神的尊崇。诗里通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等句子,从祭祀者的角度,详细刻画了祭祀的仪式细节和庄严肃穆的氛围。
• 还有《湘君》和《湘夫人》这两篇,以舜和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的传说为背景,用缠绵悱恻的笔调,写了他们彼此等待、寻觅却不得相见的爱情悲剧。如《湘君》中“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通过对湘君行为的追问,细腻地表现出思念与哀怨交织的复杂情感。
艺术特色
• 风格清新幽渺。在描写神的世界时,笔触细腻,给人一种奇幻、缥缈的感觉。比如在写山鬼出场时,“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把山鬼的形象刻画得神秘而迷人。
• 善于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在描绘祭祀场景或者神的情感世界时,自然景色往往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像《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借秋风、水波、落叶等秋景,渲染出一种惆怅寂寞的氛围,很好地衬托出湘君等待湘夫人不来的那种失落心情。
《九歌》对后世文学在神话创作、浪漫主义风格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奇幻、浪漫的色彩。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这句话的意思是前面的道路遥远且漫长,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将要上天入地去探求。这是屈原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的精神体现,表达了一种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它激励着无数后人在追求真理、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力和强大的精神鼓舞力量。
2.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意思是这是我心中所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体现了屈原对自己所坚守的美好品质、政治理想的坚定信念和绝不妥协的精神。屈原以其坚定的意志,即使面对重重困难和生死考验,也绝不放弃自己的追求,这种刚正不阿、舍生取义的精神成为了后世仁人志士的楷模和精神支柱,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这句话表达了屈原长长的叹息并擦拭眼泪,哀叹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它充分展现了屈原的忧国忧民情怀,反映出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这种以民为本、关心民生的思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注民生、体恤百姓的重要精神源头。
4.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 这句诗的意思是轻柔的秋风缓缓吹拂,洞庭湖水泛起微波,树叶纷纷飘落。它是千古名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通过秋风、水波、落叶这些典型的秋景,营造出一种空灵、惆怅的氛围。这种氛围很好地烘托出湘君等待湘夫人时那种怅惘、失落的情绪,情景交融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同时,它也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秋景描写的典范,许多诗人在描写秋天的意境时都会借鉴这种手法。
5.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九歌·少司命》)
•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满堂的美人之中,(少司命神)忽然独独与我以目光传情。它展现出一种浪漫而神秘的邂逅场景。通过描写少司命在众人之中独独和主人公目光交汇的情景,将那种瞬间的心灵触动、情感的微妙交流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蕴含着一种对美好爱情或者特殊缘分的憧憬,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体现了《九歌》在描写神与人之间情感互动方面的精妙之处。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1. 阳春白雪:
• 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意思是高雅的艺术能欣赏的人很少。“阳春白雪”后用来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2. 曲高和寡:
• 这和“阳春白雪”的典故来源相同。当宋玉用不同的乐曲来比喻时,指出高雅的《阳春》《白雪》,能跟着唱和的不过数十人。表明知音难得,作品或者言论因高雅深奥,能理解的人很少。
3. 下里巴人:
• 同样出自宋玉《对楚王问》,最初的《下里》《巴人》是比较通俗的歌曲,国中跟着唱和的有数千人。后来“下里巴人”就用来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黎明 发表于 7 天前

本帖最后由 黎明 于 2024-11-16 09:44 编辑

第六期公益辞赋班第一次作业
23 高原曙光(高凌贵)
①、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已在教材中初步学习。
②、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已在百度查阅学习。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佩缤纷其繁饰兮,若菲菲,其弥章。
*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下里巴人:原指古代楚国通俗的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
*阳春白雪:原指古代楚国一种艺术性高、难度大的乐曲,后泛指高深的文学艺术。
*曲高和寡:比喻思想言论或文艺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以上这些成语出自于宋玉的《对楚王问》、《登徒子好色赋》作品等。

同道同乐 发表于 7 天前

作业练习:
①、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②、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唐韵椈心辞赋学院第六期第一次作业
19,同道同乐:匡振甫

1.辞赋起源与先秦辞赋

辞赋是一种古代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辞赋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社会文化发展,语言表达日益丰富,在诗、乐、舞逐渐分化独立的过程中诞生。先秦辞赋篇章众多,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明珠。

2、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答:《离骚》是屈原被谗,楚怀王疏远后,忧心烦乱时所作政治抒情长诗;《九歌》是屈原在蓝田大战之前为国家祭祀创作的歌词,共有11篇。创造了一个人神共创的世界,赞颂了众多的神。

3,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①,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九歌,少司命》
②,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③,悔相道之不察兮,近伫乎吾将反。《离骚》
④,美安眇兮益修,沛吾乘兮桂丹。《九歌,湘君》
⑤,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

4,收集三个宋玉的故事
①,不知所出。《高唐赋》
②,宋玉东墙。《登徒子好色赋》
③,阳春白雪。《对楚王问》

竹松 发表于 7 天前

第一次作业:
57号竹松(周萍)
1.辞赋的起源:
答:辞赋的起源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过程,涉及多个文学形式和文化背景的融合。辞赋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诗源说:辞赋被认为起源于《诗经》。班固在《两都赋序》中提到“赋者,古诗之流也”,认为赋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延续。这种观点认为赋具有讽谏的功能,类似于《诗经》中的风教作用。
②辞源说:辞赋也与《楚辞》有着密切的关系。屈原的《离骚》等作品被认为是辞赋的鼻祖,楚辞的文风对后来的辞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代的学者如班固和司马迁都提到屈原的作品对宋玉、唐勒等人产生了影响,这些作品被后人视为辞赋的源头。
③纵横家言:有学者认为辞赋还受到纵横家言的影响。纵横家在战国时期通过辞令游说君主,这种表达方式后来演变为辞赋的一部分。
④隐语(谜语) :朱光潜提出辞赋可能源于隐语,即描写诗的雏形,这种观点认为辞赋在形式上受到了隐语的影响。
⑤综合说:部分学者认为辞赋的起源是多源的,既有诗经的影响,也有楚辞、纵横家言以及隐语等多种因素的综合。
辞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和《楚辞》,并受到纵横家言和隐语等多种文化形式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辞赋这一独特文体的形成和发展。
2.掌握《离骚》《九歌》
答:《离骚》和《九歌》是屈原创作的两部重要作品,它们在风格、主题和艺术表现上各有特色。《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以浪漫主义手法著称。《九歌》则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的作品,具有绮丽清新、玲珑透彻的特点。它们在情感特点、篇章结构、句式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离骚》以主体情感抒发为主线,句式以散语长句为主,语言复沓繁难;而《九歌》则长短参差,各篇固有句式对举,总体上较为随意,语言简明流畅。总体来看,《离骚》更注重政治抒情和理想追求,而《九歌》则侧重于描摹神灵之相思和人鬼之空恋,两者共同构成了屈原楚辞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五句喜欢的语句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宋玉的成语典故
答:①阳春白雪:这个成语同样出自宋玉的《对楚王问》,描述的是高雅的乐曲《阳春》和《白雪》,因为难度较高,只有少数人能够唱和。后来泛指高深、高雅的文学艺术。
②曲高和寡:这个成语出自宋玉的《对楚王问》,原指高雅的音乐曲调只有少数人能理解和欣赏。因此引申为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③空穴来风:这个成语出自宋玉的《风赋》,原文为“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原指由于枳树弯曲的枝丫会招来鸟儿筑巢,而空洞的地方容易进风,比喻事情有其原因和根据,不是凭空发生的。然而,现代汉语中,“空穴来风”常被误用为表示事情毫无根据,但其实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事情有一定的原因。

Zjfm| 发表于 7 天前

辞赋班第一讲作业:
91墨兰(赵俊芳)
1、从讲义中知道辞赋最初来源有三:诗、辞、文。辞赋是融合了这三种文学形式的创新体裁,是一门集万象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后期又不断融合骈文、古体诗、散文。形成了骈赋、律赋、诗赋、文赋。

2、《离骚》,跟着每日辞赋鉴赏只认真学习了第一部分,反映了诗人在楚国当时的现实政治斗争中,虽屡遭打击迫害,但仍坚持理想,坚守高洁的人格,九死未悔。另知《离骚》是震古铄今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歌。这种骚体诗亦称"楚辞体"。
《九歌》有待日后学习。现知《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九歌》中,共列有作品十一篇《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歌》中的这些作品,因其风格、性质大体相近,组合而成,结构和安排的次序也都有一定规律,它们应该是经过比较周密考虑而组织起来的一组诗篇。而《九歌》则是古乐之名。

3、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②路曼曼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④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   湘夫人》
⑤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九歌    国殇》

4、①宋玉东墙: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宋玉东邻有一女,姣好为楚国之冠,登墙窥视宋玉三年而宋玉不与之交往。”
②宋玉悲秋:出自宋玉《楚辞·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③空穴来风:最早出自于战国·楚·宋玉《风赋》。
空穴来风(穴:洞)指有孔洞便会进风,比喻消息和传闻的产生都是有原因和根据的;现代汉语中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wan666.. 发表于 7 天前

08万宁
①、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辞赋的历史源流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随着辞赋这种文学形式的诞生而兴起。辞赋,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最初以楚辞的形式在汉朝得到了集大成,汉人将屈原等人的作品统称为楚辞,后来泛指赋体文学,便有了辞赋之称。辞赋的早期形式在《离骚》中滥觞,而在汉代达到了巅峰,因此又被称为汉赋。辞赋不仅限于有韵文,古人也有无韵之作,重在托讽,同样属于赋的一种。
②、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离骚》是屈原的政治生涯传记诗。其风格是以浪漫抒情的形式来叙事。其语言运用特点是灵活穿插转换比、兴。全诗中心:推行美政
《九歌》是战国末期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作品。《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九歌·国殇》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九歌.山鬼》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宋玉东墙、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dubshenhui 发表于 7 天前

第六期辞赋班第一讲作业
35.罔川·乔麦(董生辉)
1.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答:辞赋,是存在于中国两千三百余年的文学体裁,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不少以辞命名的祭祀辞、占卜辞、祝颂辞这类原始辞歌。中国进入分裂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兴起,先秦散文迅速发展。战国末期,屈原根据楚国的民间辞歌和祝颂辞、卦爻辞,创造了“楚辞”;而宋玉师从屈原,结合《诗经》体裁,又融合了诸子散文的答辩样式,创作了多篇“以赋之名”的作品,后人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人的作品合称辞赋,辞赋一体由此而诞生。当今辞赋家也往往以楚辞体为辞的滥觞,赋则是源自诗经和诸子散文。
先秦时期,辞赋篇目很多,我们比较熟悉的如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等,宋玉的《九辨》《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应抽时间多读一读。
2.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答:《离骚》和《九歌》都是屈原的代表作,分别代表了屈原在不同时期和情境下的创作风格和主题。‌《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前半篇倾诉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后半篇陈述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九歌》是屈原在被放逐期间创作的作品,描写了楚地独特的祭祀活动和文化,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祭祀文化背景‌。
3.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答:(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离骚》;(4)‌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5)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6)‌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九章》
4.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答:曲高和寡、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宋玉东墙。

白山黑水 发表于 7 天前

第一次作业:
101(白山黑水)宋显清
1.辞赋起源

辞赋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社会文化发展,语言表达日益丰富,在诗、乐、舞逐渐分化独立的过程中诞生。先秦辞赋篇章众多,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明珠。

2.《离骚》《九歌》之重点解读
《离骚》是屈原的经典之作,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展现了追求理想的坚定决心。《九歌》则充满浪漫色彩,是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瑰宝。

3、、《离骚》《九歌》句子摘抄:
离骚摘抄: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九歌: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4、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嫣然一笑,增之太长,减之太短~~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tiankai 发表于 7 天前

72号   田凯

作业练习:
① 、        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1.辞的来源
辞,是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远在屈原和《楚辞》之前已经产生。
多用于祭祀,祝颂的原始歌谣。此时的辞体还没有定格化,大多为即兴而歌,形式也自由多变。
2. 赋的来源
赋,原本是“诗经六义”之一,是一种铺陈事物的表现手法。或摹景,或叙事,或抒情。《诗》也可以作为赋的源头之一,东汉班固《两都赋》的序言中写道:“赋者,古诗之流也。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可见赋与《诗》的渊源。


②、重点学握《离骚》《九歌》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

《九歌》是屈赋中最精、最美、最富魅力的诗篇。它代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九歌》以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为诗;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风物为诗;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晚年放逐南楚沅湘之间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和“荡志而愉乐”,“聊以舒吾忧心”,“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心旨。


③、摘抄5 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离骚》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离骚》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宋玉东墙:意思是貌美多情的女子,出自《登徒子好色赋》

曲高和寡:曲高和寡是汉语成语,原指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很少。后比喻某种东西高雅深奥,很难为常人理解或接受。成语出处来源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下里巴人:春秋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是当时较普及的音乐。后来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相对。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静影沉璧 发表于 7 天前

第六期辞赋班第一讲作业
65号静影沉璧(庞洁敏)

1、辞赋的起源:
辞,是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远在屈原和《楚辞》之前已经产生。
周公辅成王时期的《成王冠辞》,齐湣王时期的《狐援辞》,越王伐吴时期的《离别相去辞》,还有《祈雨辞》《祭辞》《祀田辞》等用于祭祀,祝颂的原始歌谣。此时的辞体还没有定格化,大多为即兴而歌,形式也自由多变。
赋,原本是“诗经六义”之一,是一种铺陈事物的表现手法。或摹景,或叙事,或抒情。《诗》也可以作为赋的源头之一,东汉班固《两都赋》的序言中写道:“赋者,古诗之流也。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可见赋与《诗》的渊源。
然而早期的赋作品却出现在先秦的诸子散文中,其中荀子《赋篇》,被认为是最早“以赋之名”的作品,即最早把赋作为文体名称。由于荀子所代表的的儒家政治思想,使得《赋篇》具有较强的讽喻特征,这也为后来赋作品中讽喻传统做了开端,让赋作品能够登上政治的舞台。

2、《离骚》《九歌》
《离骚》和《九歌》都是屈原的代表作,分别代表了屈原在不同时期和情境下的创作风格和主题。《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前半篇倾诉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后半篇陈述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九歌》是屈原在被放逐期间创作的作品,描写了楚地独特的祭祀活动和文化,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祭祀文化背景。

3、五句喜欢的语句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曲高和寡、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第六期公益辞赋班第1讲作业 点评老师: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