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平 发表于 2025-3-2 05:41:34



①辞赋的起源

辞赋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楚辞。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句式灵活,多用“兮”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同时,先秦时期的散文也对辞赋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其铺陈叙事的手法为辞赋所借鉴。

先秦经典辞赋篇章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等。

②《离骚》《九歌》重点掌握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以及追求真理、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精神。

《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改编而成的一组诗,共十一篇。诗中塑造了众多优美的神灵形象,通过对神灵的描绘和祭祀仪式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情感。

③摘抄5句喜欢的句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九歌·国殇》)

④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 曲高和寡:出自宋玉的《对楚王问》。宋玉说有个客人在郢都唱歌,唱《下里》《巴人》时,很多人能跟着唱;唱《阳春》《白雪》时,跟着唱的人就少了,说明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后用来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 宋玉东墙:出自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文中说宋玉东邻有一美女,登墙窥视宋玉三年,而宋玉不为所动,后用“宋玉东墙”指美貌多情的女子。

- 巫山云雨:出自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讲述了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宋玉说楚怀王曾梦与巫山神女相会,神女自荐枕席,后有“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之语,“巫山云雨”由此而来,常用来形容男女欢合。

kcz222302 发表于 2025-3-2 05:44:40

柯昌钟作业
一、辞赋的起源与经典先秦篇章
起源
辞赋起源于战国时期,以楚辞为基础,最初是楚国文人对中原《诗经》传统的继承与创新45。其根源可追溯至《诗经》的比兴手法和《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融合了楚地巫文化与中原礼乐文化。
经典先秦辞赋
《离骚》:屈原代表作,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以自述身世、抒发理想为核心,开创“香草美人”象征体系。
《九歌》:屈原改编的祭祀乐歌,包含《东皇太一》《湘君》《湘夫人》等十一篇,展现楚地神话与自然崇拜。
《天问》:屈原以问句形式探讨宇宙、历史、哲学,结构奇崛,思想深邃。
《九章》:屈原九篇短赋合集,主题涵盖流放哀思与政治理想。
《九辩》:宋玉代表作,借悲秋主题开创中国文学“伤春悲秋”传统。
 
二、《离骚》《九歌》核心要点
《离骚》
主题:以个人遭遇映射楚国政治腐败,表达“美政”理想与“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守。
艺术特色:
神话与现实交织(如“驷玉虬以乘鹥兮”);
铺陈排比句式增强抒情力度;
“兮”字句的灵活运用形成独特韵律。
《九歌》
内容:祭祀诸神的乐歌,如《湘君》《湘夫人》描写人神恋慕,《国殇》歌颂战士英魂34。
风格:语言瑰丽,意境缥缈,兼具宗教仪式感与人性情感表达。
 
三、摘抄句子(推荐5句)
《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索精神的千古绝唱)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借自然喻人生)
《九歌·少司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情感对比的极致表达)
《九歌·山鬼》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以景衬情的凄美意境)
 
四、宋玉相关成语典故
曲高和寡
出处:《对楚王问》中“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比喻高雅艺术难被世俗理解。
阳春白雪
出处:同篇中形容高深乐曲“阳春白雪”,后泛指高雅文化。
巫山云雨
出处:《高唐赋》写楚王梦会巫山神女,后世喻男女情事。
 

张苏琴 发表于 2025-3-2 07:13:54

本帖最后由 张苏琴 于 2025-3-2 11:16 编辑

496 张苏琴(美国)
①、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②、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离骚》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九歌》
3.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
4.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5.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1.下里巴人:最早出自于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是指文学作品通俗的意思,大众化而非低俗。
2.阳春白雪:最早出自于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是指文学作品带点高深,不那么通俗。
3.曲高和寡:最早出自于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是指文学作品过于高雅、精深,难觅知音。

安徽李强 发表于 2025-3-2 07:23:59

安徽李强(学号485)

作业练习: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约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衙官屈宋,
宋郊渡蚁,
宋玉东墙。

倪家少女 发表于 2025-3-2 08:08:37

本帖最后由 倪家少女 于 2025-3-2 08:16 编辑

366胡进源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3.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4.心犹豫而狐疑兮, 欲自适而不可。
5.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
宋玉的典故:
1.曲高和寡,
2.阳春白雪,
3.登徒子好色,

淮阳页川 发表于 2025-3-2 08:24:34

本帖最后由 淮阳页川 于 2025-3-2 08:27 编辑


234号彭福顺
作业练习:
①、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②、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答: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同前);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同前);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九歌。国殇》)
④巫山云雨(典出宋玉《高唐赋》);空穴来风(宋玉《风赋》);曲高和寡(《对楚王问》)

吕少文 发表于 2025-3-2 08:34:14

本帖最后由 吕少文 于 2025-3-2 19:02 编辑

351号吕少文作业:
①、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辞赋,是中国古老的一类文学体裁。它介于诗歌和古文之间,讲究辞藻,铺排,对仗,韵律等特征,归属于韵文的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包括有辞体赋,散体赋,骈赋,律赋,文赋,诗赋等体裁。
从源头来看,可以分为辞和赋两个部分。辞更接近于诗歌,赋则更接近于文。①辞的来源辞,是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远在屈原和《楚辞》之前已经产生。赋的来源:赋,原本是“诗经六义”之一,是一种铺陈事物的表现手法。或摹景,或叙事,或抒情。《诗》也可以作为赋的源头之一。
②、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离骚》是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九歌》以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山川神祗和自然风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屈原晚年被放逐以及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和“荡志而愉乐”,“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心旨。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4、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5、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1、宋玉东墙: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2、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出自宋玉《对楚王问》. 3、曲高和寡:出自宋玉《对楚王问》。

xms999 发表于 2025-3-2 09:29:18

44#许明生

第一讲作业练习:
①、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答:辞赋,是存在于中国两千三百余年的文学体裁,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出耀眼的光芒。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不少以辞命名的祭祀辞、占卜辞、祝颂辞这类原始辞歌。并在汉代达到鼎盛,因被称为汉赋。
经典先秦辞赋:
《离骚》、《九歌》、《天问》、《九章》、《九辩》。
②、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答: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风云动兮星河灿,昼夜更兮日月悬。
3、河入图兮人入圣,道归一兮世代延。
4、强秦虐兮苍生苦,刘项起兮暴政完。
5、龟蛇寿兮终为土,蜉蝣促兮子孙蕃。
6、淡荣华兮藐富贵,储良善兮福寿全。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答:成语典故
1、下里巴人:这个典故出自宋玉的《对楚王问》。宋玉解释说,“下里巴人”是通俗的曲子,民间很多人传唱;
2、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是相对的,“阳春白雪”是指高雅的音乐作品,宋玉通过这个典故来暗喻自己的高洁和不接地气的原因。
3、宋玉悲秋:这个典故出自宋玉的《九辩》,讲述了宋玉在秋天时感到悲和对和对高伤,抒发了自己在乱世中的无奈和高洁品行的坚持。这个典故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苦难,以及通过文学艺术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吕少文 发表于 2025-3-2 09:31:15

351号吕少文作业练习重做:
①、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辞赋,是中国古老的一类文学体裁。它介于诗歌和古文之间,讲究辞藻,铺排,对仗,韵律等特征,归属于韵文的范畴。从源头来看,可以分为辞和赋两个部分。辞更接近于诗歌,赋则更接近于文。辞,是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远在屈原和《楚辞》之前已经产生。赋,原本是“诗经六义”之一,是一种铺陈事物的表现手法。或摹景,或叙事,或抒情。《诗》也可以作为赋的源头之一。(以掬心老师讲座摘录)
②、重点掌握《离骚》《九歌》,大学时期读过,现在也不太记得,往后又时间再认真研读。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4、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5、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1、宋玉东墙: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2、阳春白雪:出自宋玉《对楚王问》。3、曲高和寡:出自宋玉《对楚王问》。

兰志芳 发表于 2025-3-2 09:39:48

123号兰志芳《辞赋》作业:

作业解答:

第一题解答
辞赋的起源:
答:1.辞的来源:辞,是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远在屈原和《楚辞》之前已经产生。周公辅成王时期的《成王冠辞》,齐湣王时期的《狐援辞》,越王伐吴时期的《离别相去辞》,还有《祈雨辞》《祭辞》《祀田辞》等用于祭祀,祝颂的原始歌谣。此时的辞体还没有定格化,大多为即兴而歌,形式也自由多变。直到屈原的出现,他把诗歌创作和楚国民间的方言结合起来,形成以兮字句为特色,大量运用象征、夸张、想象等浪漫手法的独特的文体,并被广为流传,后世把这一文体称之为“楚辞体”。如屈原的《离骚》,宋玉的《九辨》,景差的《大招》等等。
2.赋的来源:②赋,原本是“诗经六义”之一、是一种铺陈事物的表现手法。或摹景,或叙事,或抒情。《诗》也可以作为赋的源头之一。可见赋与《诗》的渊源。二、然而早期的赋作品却出现在先秦的诸子散文中,其中荀子《赋篇》,被认为是最早“以赋之名”的作品,即最早把赋作为文体名称。三、除了以赋命名的作品以外,宋玉创作了《九辨》《招魂(一说作者为屈原)》两篇楚辞,宋玉也是第一位既作辞,又作赋的文学家。因此,宋玉尝试将辞和赋融合在一起,创作了一种文体方式,即辞赋。这在《高唐赋》和《神女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散文体,兮字句,四言诗,融合在了一篇之内。文三段分别为散体,辞体,诗体。其中,君臣问答的讽喻方式,也为后来的汉赋创作提供了基本框架。所以,笔者认为,辞赋最初来源有三:诗、辞、文。辞赋是融合了这三种文学形式的创新体裁,是一门集万象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后期又不断融合骈文、古体诗、散文。形成了骈赋、律赋、诗赋、文赋。

第二题解答:略

第三题解答:
   《离骚》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抒情诗,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表达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以及革新政治的愿望和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等内容,反映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比喻、神话传说和想象,具有浪漫主义精神,开创了“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离骚》中的经典名句,句句动人心弦!我喜欢的句子挺多,但我只摘取其中五句如下: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道路漫长艰难,应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对心中美好追求,历经多次生死也不后悔。
         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叹息流泪,哀叹人民生活艰难,体现对百姓关怀。
         四、“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借草木凋零担忧美人衰老,暗示美好事物易逝。

五、“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早上饮木兰花露水,晚上食秋菊花瓣,展现高洁品行 。

第四题解答:我收集了关于宋玉的三个成语典如下:
       第一是:宋玉东墙。 指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诗人宋玉,传说他的东面邻居有一个长得非常美丽的女儿,可以称得上楚国的第一大美人,她仰望宋玉的才能,每天登上墙头窥视宋玉,非常爱慕。整整三年时间,宋玉没有看出她的心思而与她交往。
      第二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出自《对楚王问》,宋玉以音乐作比喻,解释自己不被士民赞誉是因志向高远难被世俗理解。
         第三是:巫山云雨
          源于《神女赋》,后世文人常用此象征男女之情,或抒发怀才不遇等哀愁。
      提到这些典故彰显了宋玉的才情风骨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辞赋学会首届公益培训班第一讲作业 点评老师 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