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八期绝句班第六讲B组作业帖
第六讲作业一、学习讲义内容,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倒装句。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起承句
访菊
更向秋霜浓处去,闻香知是故人回。 第六讲作业B03-心无悔
一、学习讲义内容,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倒装句。
晚秋随感/B03-心无悔
秋凉莫道悲宫扇,明月且邀琴欲弹。
俗事抛开寻寂处,浮名放下自承欢。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赠别·其一》 作者: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着重写扬州一位歌妓的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手法上强此弱彼,语言精萃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起承句
访菊
羞看菊蕊醉盈腮,半是天工半剪裁。
更向秋霜浓处去,闻香知是故人回。
本帖最后由 微笑带过 于 2019-10-16 14:32 编辑
唐韵绝句班第六讲作业
B16~微笑带过
一、学习讲义内容,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倒装句。
七绝*赏菊
文/微笑带过
凝霜玉蕊裹香枝,飒飒西风荷败时。
浸透云霞篱下醉,浓浓画意报君知。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桃花溪
唐代: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意:
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句: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每天都从桃花源中流出,不知道那个桃花源入口的洞在哪里?“问渔船”,表现了诗人对桃花源环境的向往。更流露出诗人因无法到达理想环境而内心渺茫惆怅的感情,同时也给人留下了很多遐想空间,言尽意犹存。
篇:
这首七言绝句虽然篇幅短小,但诗人字斟句酌,用精练的文字轻松自然地将如诗似画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妙无穷。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起承句。
访菊
谁家玉蕊抢花魁?原是幽期绕菊杯。
更向秋霜浓处去,闻香知是故人回。
第六讲作业
一、学习讲义内容,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倒装句。
深秋感怀
文/独醉角楼
未凋木叶半青黄,将尽秋声天愈凉。
极目未寻南旅雁,此时应早到衡阳。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首诗写得自然流畅,生趣横溢,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
“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展现诗人捕捉物象的敏锐能独特的审美视角,特别是一个“透”字,写出了“感觉”,可谓传神。
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诗人选取了静寂的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夜寒中显示出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显示出生命的萌动,从几声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起承句
访菊
萧萧落叶覆苍苔,槛外黄花次第开。
更向秋霜浓处去,闻香知是故人回。 第六讲作业
B23-雨潇潇
一、学习讲义内容,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倒装句。
枣
文/雨潇潇
秋风送爽果飘香,小枣含羞正扮装。
粉黛巧施红一树,引来童叟采收忙。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翠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起句、承句写当年在岐王宅里经常见到你(李龟年)的演出,在崔九的堂前也曾欣赏你(李龟年)的才艺,写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惜才情结。转句和结句写现在正好是江南的风景秀丽之时,在落花时节又见到了你(李龟年)。写诗人对艺人(李龟年)颠沛流离的感慨。本篇层次分明,短短四句诗写尽了诗人对李龟年昔日的怀念和对其才艺的欣赏以及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起承句
访菊
空灵淡雅遍亭台,不与百花争艳开。
更向秋霜浓处去,闻香知是故人回。
第六讲作业
B09小妖
一、学习讲义内容,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倒装句。
秋日舂陵河
落日舂陵水共天,成双匹鸟戏波烟。
满坡橘柚香风至,漫入心脾已佁然。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七绝,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起承句
访菊
篱笆草舍绿窗苔,半掩柴扉久未开。
更向秋霜浓处去,闻香知是故人回。
B31想飞的鱼儿
第六讲作业
一、学习讲义内容,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倒装句。
秋蝉不忍听
B31想飞的鱼儿
秋风拂袖感清凉,月下伊人倒影长。
不忍蝉声心绪乱,匆匆移步入厅堂。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起承句
访菊
微风阵阵吻花腮,朵朵仙葩篱下开。
更向秋霜浓处去,闻香知是故人回。 一、学习讲义内容,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倒装句。
《七绝•寻破门高僧道场石浪庵》
树丛深处满身泥,遗址探寻路转迷。
借问山翁在何处,笑言云峰西复西。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句: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的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
篇:本篇为22结构。
意: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起承句
访菊
疏篱一簇向阳开,今日踏歌赏菊来。
更向秋霜浓处去,闻香知是故人回。
八期绝B18--山娃,第六次作业
一,七绝,看桃花逢雨
夹岸碧桃花满枝,先来树下未成诗。
分明是那凄凉雨,不解风情落此时。
二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