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八期绝句班第九讲B组作业帖
第九讲作业一、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时空交融写法。(参照本讲讲义内容)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承句
循廊
去来谁梦复谁真,
又是残秋增怅惘,循廊来觅看花人。 第九讲作业B03-心无悔
一、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时空交融写法。(参照本讲讲义内容)
七绝/春愁
碧柳低垂映小舟,东君轻拂掩风流。
分明满目三春景,怎觉心头一味秋。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秋词》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承句
循廊
去来谁梦复谁真,初破柳梢月华新。
又是残秋增怅惘,循廊来觅看花人。
第九讲作业
B23-雨潇潇
一、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时空交融写法。(参照本讲讲义内容)
随感
文/雨潇潇
斟杯长忆旧情真,陌上踏青随暮晨。
又是秋霜染红叶,林中不见赏枫人。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唐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赏析:首句点明时节“清时”,承句用“闲”和“静”把首句“味”进行了拓展,两句写太平时期,象我这种无大才之人过得很有趣味,闲时就像游荡孤云,静时就像入定老僧,过得惬意悠然。转句一转,想手持旌麾,远去江海。结句写临走之前到乐游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时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本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承句
循廊
去来谁梦复谁真,寂夜相思任病身。
又是残秋增怅惘,循廊来觅看花人。 唐韵八期绝句班第九讲作业
B16~微笑带过
一、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时空交融写法。(参照本讲讲义内容)
五绝*逢诗友
文/微笑带过
屏前韵味增,笔舞曲飞腾,
感遇群英聚,挥毫赠友朋。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唐代赵嘏的《江楼旧感 / 江楼感旧》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简评:首先交代地点“江楼”,月光如水,风景依旧,忆当年同来望月,而今人在何处?
这是一首怀念旧友旧事的诗作,抒写了对友人的忆念及独登江楼时的惆怅之情。前二句写诗人夜登江楼,所见只有江天月色。后二句由今思昔,写出风光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全诗语言淡雅,以景寄情,情感真挚,诗人运笔自如,写旧事则虚实相间,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隽永的韵味。诗人运笔自如,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促使读者产生无穷的联想。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承句:
循廊
去来谁梦复谁真,迎送芬芳渐吐新。
又是残秋增怅惘,循廊重觅看花人。
第九讲作业
B31想飞的鱼儿
一、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时空交融写法。(参照本讲讲义内容)
母亲
无声岁月总催人,家母已经七十身。
常忆儿时灯影下,衣衫在手巧缝纫。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承句
循廊
去来谁梦复谁真,黄叶飘零落我身。
又是残秋增怅惘,循廊来觅看花人。 第九讲作业
B 09? 小妖
一、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时空交融写法。(参照本讲讲义内容)
晚饭后,散步,沿一条乡间弯弯小道,不知不觉上到一小山顶……
? 闲误
? 文/小妖
月朗星稀野旷幽,披霜金菊艳还柔。
南飞夜雁排云上,引我情思倍觉稠。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承句
循廊
去来谁梦复谁真,岁月流云常问津。
又是残秋增怅惘,循廊来觅看花人。
第九讲B08---兰花作业
一、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时空交融写法。(参照本讲讲义内容)
观南岳杉湾茶场
清风扑面带幽香,无尽碧波摇露光。。
待到来年采茶日,莺歌越岭远山扬。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菊花
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简析: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为渲染爱菊的气氛做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转,跌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承句
循廊
去来谁梦复谁真,常记菊黄窈窕身
又是残秋增怅惘,循廊来觅看花人。 八期绝B18--山娃,第九次作业
一,七绝,秋兴
千红万绿不经霜,百里云川尽是黄。
旅雁凄声离别后,门前唯剩一斜阳。
二,七绝《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写了诗人在江水中所描写的夜景。起句写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点明了季节。承句写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转句写了诗人的行程从清溪出发向三峡前进。合句写思念友人之情。全诗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山水美景,清新自然。诗人的写作手法从时间到空间的跨度值得我们好好揣摩和学习。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承句
循廊
去来谁梦复谁真,把酒庭前小菊新。
又是残秋增怅惘,循廊来觅看花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