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 发表于 2020-6-24 10:07:44

本帖最后由 云朵 于 2020-6-24 10:08 编辑

唐韵八期中词班兰组10~云朵第一讲作业:

写一首《踏莎行》的赏析,可参考他人赏析,不可完全复制他人赏析。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赏析:《踏莎行?小径红稀》双调58字上下片各三仄韵,双言四起。上下片开端皆用对偶。
该词从上片开端:小径红稀,芳郊绿野。这一组对偶句就可以看出应该是描写暮春时节即将进入初夏时节,为此点名了时间,作者巧妙的利用一副画面将暮春时节和临近初夏的时间交代清楚,让整首词非常具有画面感,形象突出。紧接着第二句进一步描写高台在浓密的树荫下若隐若现,第三句更进一步的用杨花飞舞,不受春风的约束,纷纷扑向路上的行人,让人不禁对春天的离去产生了深深的惋惜之情,同时为下片引出作者的愁绪做好了铺垫。
下片开端同样是用了一组对偶句,青翠的树叶下藏着黄莺,红色的珠帘隔着多情的燕子,这一句说明词人是在屋内,一下把场景从室外切换到室内,紧接着第三句描写室内炉子里的香味静静的跟着游动的烟丝一起飞转,这时候词人酒醉后一场愁闷梦醒来,斜阳已经照着深深的庭院。
说明词人对春天的离去有着深深的惋惜,同时也无可奈何的愁情。

写一首《踏莎行》要求:
(1)使用《钦谱正格》、《词林正韵》
(2)上下片前两句用对偶句。

《踏莎行》
中仄平平(句)
中平中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句)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句)
中平中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句)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踏莎行?端午抒怀》云朵
临近端阳,争包角粽。龙舟竟渡烟霞滃。
山垂眉黛暮沉沉,水禽惊起沙滩哢。

遥想当年,惯穿迷梦。汨罗潮水悲情涌。
大夫抱石宁投江,不堪朝野奸臣纵。
2020.06.24

月疏影 发表于 2020-6-25 19:29:57

兰组08~东北虎丫第一讲作业:

四、本讲作业

1、写一首《踏莎行》的赏析,可参考他人赏析,不可完全复制他人赏析。


踏莎行·小径红稀

宋代: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蒙 通:濛)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踏莎行·小径红稀赏析
  此词写暮春闲愁。上阕写郊外暮春景色,蕴含淡淡的闲愁,下阕写身边的春景,进一步对愁怨作铺垫,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这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遍野;高台附近,树木繁茂成荫,一片幽深。“红稀”“绿遍”“树色阴阴”,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暮春气息很浓。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这几个词却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也有移步换形之感。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所写的杨花扑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词人描绘这一景象时,却注入了自己的主观,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计留春,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这里虽写暮春景色,却无衰颓情调,富有生趣。“蒙蒙”“乱扑”,极富动态感。“行人”二字,点醒以上所写,都是词人郊行所见。

  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内,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着“藏”“隔”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炉香静逐游丝转”写如此闲静的室内,香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和飘荡的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一起,分不清孰为香烟,孰为游丝了。“逐”“转”二字,表面上是写动态,实际上却反托出整个室内的寂静。“逐”上着一“静”字,境界顿出。

  结拍“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跳开一笔,写到日暮酒醒梦觉之时,原来词人午间小饮,酒困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这里点明“愁梦”,说明梦境与春愁有关。梦醒后斜阳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长难以消遣之意。
2、写一首《踏莎行》要求:
(1)使用《钦谱正格》、《词林正韵》
(2)上下片前两句用对偶句。

踏莎行
每逢佳节倍思亲
文,虎丫
燕子衔泥,蜜蜂落蕊
奔波忙碌因生计。打工千里别家乡,今逢端午思乡厉。
玉腕缠丝,雄黄喝醉。
独斟酒醉何人倚。潇潇冷雨打梧桐,却闻百合香浓味。

知音姐姐 发表于 2020-6-26 15:30:36



第一讲作业
知音姐姐

写一首《踏莎行》的赏析,可参考他人赏析,不可完全复制他人赏析。
答:《踏莎行》·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愁绪的词。这首词写了游子和思妇的离愁,上片写游子的离愁,下片写思妇的别恨。
上片写游子在旅途中的离愁。“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开头三句描绘了一幅仲春行旅图。以实景烘托离别,而三、四句直接写离情:“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这两句为全词之眼目,以不断之春水喻无穷之离愁,比喻贴切。
下片写闺中少妇的离愁。陌上游子忧愁到极点,进而相象对方的相思情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寸寸”、“盈盈”两词写出了女子的缠绵深切。“楼高莫近危阑倚”这是游子的劝慰之辞,深情而体贴。希望她不要登高眺望他的踪影,“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既使远眺,看到的也不过是一片杂草以及原野尽头的春山。
写一首《踏莎行》要求:
(1)使用《钦谱正格》、《词林正韵》
(2)上下片前两句用对偶句。

踏沙行·偶感
文/知音姐姐

半盏清茶,三杯浊酒,醇香浓郁醉红袖。举樽问月月无声,自怜幽独情依旧。
翠鬓添霜,娇颜折皱,暮年已至人消瘦。狂歌一曲叹年华,吟诗作赋丹青绣。

荷塘莲语 发表于 2020-6-27 06:37:58

唐韵八期中词班第一讲作业
兰组01~爱的祈祷

1、写一首《踏莎行》的赏析,可参考他人赏析,不可完全复制他人赏析。

踏莎行(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赏析:从结构方面来看,这首上片前两句是一个写景对偶句,第三句再平列一个七字景句。在一个暮春之境这种草熏风暖的天气里,却要和心上人离别,是用“乐景写哀情”,通过对美景的留恋,反衬离别的悲苦。后两个七字句,和前两拍,分界并不特别明显,后面的离愁和春水分写用这种舒缓的句式,表达离愁的绵长。
过片的对偶句,是出于作者想象中的场景,人要离开却还不舍,祈使句的用意是希望心上人不要高楼依危栏,因为站得再高,也不会看见作者的。
上下两片之间,无明显的过片痕迹,但是通过上下两片的内容,可以看出,上片写行人,下片写他所思之人,上下片之间用“离愁”暗接,是双调词最常用的过片方式。
2、写一首《踏莎行》要求:
(1)使用《钦谱正格》、《词林正韵》
(2)上下片前两句用对偶句。

踏莎行·生活感慨
文/爱的祈祷

露冷凝霜,柳青叶翠。平添几许相思泪。离别总是感愁多,何时能够心安慰。
朝早离床,夜中入睡。整天忙活身祥瑞。生活就要有规律,填词解压心不累。

兿林 发表于 2020-6-29 21:31:46

          唐韵八期中词班第一讲作业               兰组03-兿林      1、写一首《踏莎行》的赏析,可参考他人赏析,不可完全复制他人赏析。    《踏莎行》      辛弃疾
    夜月楼台,    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
    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
    等闲歌舞。
    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
    重阳节近多风雨。      赏析:一个地名,小酌,便宴。此词是吟赏秋月的便宴上即兴而写。
上片写带湖秋夜的幽美景色,见出秋色之可爱,说明古人悲愁没有多少理由。
上片末二句:"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用设问的方式否定了一般文人见秋即悲的孱弱之情。每个读者初读到此,情不自禁地产生这样的联想,而顺着作者这个表面的'语调和逻辑继续阅读下去,思考下去。其实,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读了词的下片读者才知辛弃疾最终是要肯定悲秋之有理。只不过,他之所谓悲“秋”,已不同于传统文人的纯粹感叹时序之变迁与个人身世之没落,而暗含了政治寄托的深意。         2、写一首《踏莎行》要求:   (1)使用《钦谱正格》、《词林正韵》   (2)上下片前两句用对偶句。    《踏莎行》    文/兿林 溪水长流, 山花烂漫。 桃花遍野争奇艳。 鸟鸣蝶舞闹春意, 蓝天碧水阳光灿。 曲径通幽, 静雅田院。 笛声优美人未现。 如此光景须珍惜, 人间醉美难回返。

兿林 发表于 2020-6-29 22:00:36

         唐韵八期中级词班第一讲作业
            兰组11—北国红叶
          一、 赏析一首《踏莎行》
            踏莎行-侯馆梅残
               宋代-欧阳修
          侯馆梅残,
          溪桥柳细。
          草薰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近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
         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的,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因为面对芳春丽景,想到自己孤身跋涉,不能与对方共赏春光。而梅残,柳细,草薰,风暖等物象游或隐或明显地联系着离别,因此三四两句便   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心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的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   越多,就像眼前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上文写溪桥,可见路旁就有清流。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过片两句,由陌上行人转笔楼头思妇。“柔肠”说“寸寸,”
   “粉盈”,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絮的的缠绵深切。
   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瞩咐。“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也是行人想象闺中人凭高往 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在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的春山,所思念的人更在春山之外。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入想象,上下片层递,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的荡气回肠,意味深长。

       二、写一首《踏莎行》
             踏莎行-幽美家乡
               文/北国红叶

         小路芳馨,
         城郊灿烂。
         高楼亮色曙光艳。
         夏风送暖心花开,
         阳光普照行人面。
         
         柳絮飞扬,
         轻松装扮。
         山花争彩游童转。
         夕阳晚照牧归时,
         霓虹闪烁书庭院。

雪原 发表于 2020-7-3 05:06:11

踏莎行·《野 游》
文/雪原   

旷野吹风,苍穹沐景,山峦百媚花初醒,成群结队去欢欣,登高远望巅峰岭

碧水华庭,河床倒影,追蜂撵蝶途中径,随身围绕绿蜻蜓,溪流瀑布岩棱映。

嫣然一笑 发表于 2020-7-27 08:55:18


八期中词班作业兰组十二号嫣然一笑

踏莎行•八一感怀
文/嫣然一笑

八一花鲜,千山鸟恋。草薰风动红旗绽。九十三载历沧桑,保家卫国军功展。
寸寸柔情,铮铮伟岸。高天路海迢迢悍。平芜世茂险冲锋,军魂华夏彰彰显。

知音姐姐 发表于 2020-8-12 20:48:07

第一讲作业
知音姐姐

1、巜踏莎行》·候馆梅残(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词。上片写游子在旅途中的离愁。“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开头三句描绘了一幅早春行旅图。梅残、柳细、草薰、风暖点明时令,即仲春。“候馆”点明事件,即行旅。首三句以实景烘托离别,而三、四句直接抒情:“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这两句用不断之春水暗喻无穷之离愁。
下片写想象中的闺中少妇的离愁。陌上游子忧愁到极点。“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寸寸”、“盈盈”写出了女子思绪缠绵深切。“楼高莫近危阑倚,”这是行人的劝慰,深情而体贴。希望她不要登高眺望他的踪影,因为“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即使她凭栏远眺,看到的也不过是一片杂草的原野及原野尽头的春山。
2、巜踏沙行》·无题
       文/知音姐姐
万木葱茏,百花争艳。山青水秀氤氲染。芳香一缕醉娇颜,濛濛飞雨佳人览。
月朗星稀,风轻云淡。余音袅袅灯光闪。青衫红袖舞翩跹,欢声笑语蛾眉掩。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唐韵八期中级词班兰组第一讲作业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