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辞赋学会首届公益培训班第一讲作业 点评老师 掬心
点评老师:掬心作业练习:
①、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②、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作业截止到下周五,过期不候。
作业请写上自己的学号和名字
提示:作业帖子不许单独新开,在这个作业帖子下面直接复制粘贴提交即可
辞赋培训班第一次作业
学员:陆峰
学号:85
作业练习:
1 、辞赋的起源。
答:1.远在屈原的《楚辞》之前的用于祭祀祝颂活动的原始歌谣,此时的辞体还没有定格化,大多为即兴而歌,形式也自由多变。
2. 来自诗经六义之一。
3.来自屈原宋玉等楚辞体。
4.来自汉散文
2 、以后保持常常学习《离骚》《九歌》
3 、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答:
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3.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4.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5.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4 、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答:一鸣惊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371号方跃明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1.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2.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3.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5.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1.宋玉东墙:出自《登徒子好色赋》。
2.宋玉悲秋:出自宋玉《楚辞·九辩》。
3.阳春白雪:出自宋玉《对楚王问》。 南湖牧鹤 发表于 2025-3-1 20:59
老师辛苦了!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1、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靡靡,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3、朝饮木兰之坠露兮、餐饮秋菊之落英。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5、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宋玉东墙、“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悲秋 014号严长京(南昌)辞赋第一期作业练习:
一、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答:通过学习《掬心说辞赋》,我了解到辞赋的起源从如下三个方面解析:
1.辞的起源:(1)辞的早期形态:辞是古老诗歌形式,远在屈原和《楚辞》前就已产生,如周公辅成王时期的《成王冠辞》、齐湣王时期的《狐援辞》、越王伐吴时期的《离别相去辞》及《祈雨辞》《祭辞》《祀田辞》等用于祭祀、祝颂的原始歌谣,此时辞体未定格,即兴而歌,形式自由。(2)楚辞的形成:屈原将诗歌创作与楚国民间方言结合,形成以兮字句为特色,运用象征、夸张、想象等浪漫手法的独特文体 “楚辞体”,如《离骚》。但兮字句和辞歌并非屈原首创,《诗经》中就有带兮字的句子,《卿云歌》也有类似句式,《越人歌》与屈原作品也有相似之处,说明屈原是将民间辞歌与艺术创作相结合。(3)辞的发展变化:并非所有辞体都含兮字,如景差的《大招》以 “只” 字取代 “兮” 字作为语末助词,屈原《天问》有以 “些” 字作语末助词的情况,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可看作省略语末助词的辞体赋,这种句式也被运用于汉魏赋作品中。且后世模拟楚辞创作的诗作也属楚辞,如西汉淮南小山的《招隐士》和东汉王逸的《九思》。
2.赋的起源:(1)与《诗》渊源:赋是 “诗经六义” 之一,是铺陈事物的表现手法,东汉班固在《两都赋》序言中称 “赋者,古诗之流也”,可见赋与《诗》有渊源。(2)赋的早期作品:早期赋作品出现在先秦诸子散文中,荀子《赋篇》最早 “以赋之名”,使赋成为一种文体,且具有较强讽喻特征,为后世赋作品的讽喻传统开端。
3.辞赋之间的融合:宋玉是继屈原之后的辞赋家,既作辞又作赋,创作了《风赋》《高唐赋》等诸多以赋命名的作品,还创作了《九辨》等楚辞,他尝试将辞和赋融合,在《高唐赋》等作品中,将散文体、兮字句、四言诗融合在一起,其中君臣问答的讽喻方式为汉赋创作提供了基本框架。所以辞赋最初来源有诗、辞、文,后期又融合骈文、古体诗、散文,形成了骈赋、律赋、诗赋、文赋等。
先秦辞赋以《诗经》《楚辞》为代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完整诗歌共305篇。《楚辞》是以先秦楚国诗人屈原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收入屈原所作《离骚》、《九歌》(共11篇)、《天问》、《九章》(共9篇)、《远游》、《卜居》、《渔父》,宋玉所作《九辩》、《招魂》,旧题景差所作的《大招》,旧题贾谊所作的《惜誓》,淮南小山所作的《招隐士》,东方朔所作《七谏》,严忌所作《哀时命》,王褒所作《九怀》,刘向所作《九叹》,共16部作品。这些古典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在体裁形式、创作手法、思想内涵、艺术风格等多方面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了学好辞赋,此后我将抽空学习。
二、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答:《离骚》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
《九歌》是《楚辞》的篇名,原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在楚地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加工而成,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目前重点掌握《离骚》《九歌》还难以做到,以后当多读。
三、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摘自屈原《离骚》)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摘自屈原《离骚》)
3.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摘自屈原《九歌・东君》)4.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摘自曹植《洛神赋》)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摘自王勃《滕王阁序》)
四、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答:1.阳春白雪。出自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与 “下里巴人” 相对,
2.东墙窥宋。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惑 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后以“东墙窥宋”等指美貌女子倾心于男子。
3.宋玉悲秋。借秋景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无奈。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学员136号:易春梅(景德镇)
经典好句摘抄
《离骚》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九歌》
1.“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1:阳春白雪
2:曲高和寡
3:巫山云雨 212 号文万明(萍乡)的作业:
以下是《离骚》和《九歌》中的五句经典句子:
1. 《离骚》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解释:我长叹一声,掩面流泪,哀叹百姓生活的艰辛。
2. 《离骚》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解释:前方的道路漫长而遥远,我将不懈追求真理。
3. 《九歌·湘夫人》
-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解释:沅水边有香芷,澧水旁有芳兰,我思念公子却不敢说出口。
4. 《九歌·少司命》
-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解释:最悲伤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新结识知己。
5. 《九歌·山鬼》
-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解释:风声飒飒,树叶萧萧,我思念公子,却只能徒增忧愁。
这些句子展现了屈原作品中的深情与哲思,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的追求。
以下是三个与宋玉相关的成语典故:
1. 曲高和寡
- 典故来源:出自宋玉的《对楚王问》。宋玉在文中解释自己为何不被世人理解时,用音乐作比喻:“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意思是曲调越高雅,能跟着唱和的人就越少。
- 成语含义:比喻言论或作品深奥,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
2. 阳春白雪
- 典故来源:同样出自《对楚王问》。宋玉提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 成语含义:原指高雅的乐曲,后比喻高深而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3. 宋玉东墙
- 典故来源:出自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宋玉在赋中形容东邻女子美貌:“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 成语含义: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泛指美丽的女子。
这些成语典故体现了宋玉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439号吴东燕
作业练习:
①、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②、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离骚》摘抄
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九歌》摘抄
1.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文。——《九歌·云中君》
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3.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九歌·大司命》
4.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九歌·山鬼》
5.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1.宋玉东墙: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宋玉东邻有一女,姣好为楚国之冠,登墙窥视宋玉三年而宋玉不与之交往。”
2、宋玉悲秋:出自宋玉《楚辞·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3.下里巴人
战国·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4.曲高和寡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122号冯干劲(江西景德镇)
①、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辞赋,是存在于中国两千三百余年的文学体裁,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出耀眼的光芒。
②、重点掌握《离骚》《九歌》已看。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曲高和寡
出处:《对楚王问》
典故:客有歌于郢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
巫山云雨
出处:《高唐赋序》
典故:楚怀王梦会巫山神女事
阳春白雪
出处:《对楚王问》
典故:比喻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隔 省辞赋学会培训第1次作业:
一.《离骚》的名句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九歌》的名句
1.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二.曲高和寡、下里巴人、阳春白雪
出处:出自宋玉的《对楚王问》。
典故:楚襄王质疑宋玉,宋玉讲了一个故事。郢城有位乐师唱歌,唱《下里巴人》时,有几千人能跟着唱;唱《阳阿》《薤露》,跟着唱的有几百人;唱《阳春白雪》,跟着唱的不过几十人;到了“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高级曲子,能跟着唱的只有几人。由此提炼出“曲高和寡”“下里巴人”“阳春白雪”这几个成语,分别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通俗的文学艺术;高雅的文艺作品。
51号,萍乡王李萍 本帖最后由 郑洪霞 于 2025-3-2 05:50 编辑
121号郑洪霞作业练习
1、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
2、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曲高和寡:
出自《对楚王问》,原文中宋玉用“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来形容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现在多用来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不通俗,能理解或接受的人很少。
我说:要不怎么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呢。
一鸣惊人:
虽然这个成语与宋玉有关,但其故事并不直接出自宋玉的作品。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的楚庄王在一次宴会上因一只奇鸟的鸣叫而声名鹊起,寓意平日默默无闻的人在机遇来临时能展现出非凡的才能。这个成语提醒我们,真正的实力无法被忽视,即使低调如宋玉,也终会因才华而闻名于世。
我说:是美玉在哪里都会发光,蒙尘的时候养精蓄锐就好。
阳春白雪:
与“下里巴人”相对,指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这个成语常和“下里巴人”对举,表示高雅与通俗的区别。
我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和你一样,你只需要做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