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诗词学院十期律诗班骐骥组第十一讲作业贴
作业: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2,以雨为意境作一首七律,题目自拟,韵部不限,但必须是平水韵的平声韵部。
本帖最后由 小杀伐 于 2021-4-23 22:08 编辑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个是千古流传的抒情名句。第二联在抒情,第三联落笔在一个特写镜头上。
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这个是晓镜但愁云鬓改。
下句,“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这个是夜吟应觉月光寒的解释。
第二联抒情或者叙事,第三联写景的,第三联在第二联抒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了主题情感。利用景物的描写来升华前面抒发的情感。不仅仅是前面情感做一个补充,关键是升华。
春雨
柔柔细细共风吟,如织如酥倍觉愔。
遍洒山林禽羽净,漫匀垄亩麦苗森。
多情惹出夭桃泪,诚意敲开小杏心。
惯对此间寻乐事,高山流水抚春琴。
骐骥26心飞扬
2、《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首联交代古人都已经驾鹤西去,徒留下孤零零的黄鹤楼
颔联继续承接首联说,逝去的人终究不可能再回来,只有千年孤独的浮云依旧在这里
颈联转景,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
暮雨秋思
无端秋雨深篱落,疏菊迎风犹抱香
孤雁几声廊角过,青丝数缕鬓间苍
客心无寄向残酒,泪眼婆娑已断肠
羁旅生涯原是梦,暮烟是处怅望乡
本帖最后由 安之若素 于 2021-4-29 06:22 编辑
第十一讲作业:
骐骥~安之若素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七律·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走天涯。
简要分析:
首联,三年谪官,只落得万古同悲,上下句意勾连,呼应紧凑。“此”字点出贾谊宅,“悲”字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围绕题中“过”字展开描写,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颈联从贾谊的处境巧妙地联系到自己。
尾联,上分句扣第四句日斜时。下分句,怜君既是怜贾谊也是怜自己,故设一问,加强了对不合理现实的控诉。
2,以雨为意境作一首七律,题目自拟,韵部不限,但必须是平水韵的平声韵部。
七律·春雨寄友(疫情有感)
文/安之若素
细雨和烟天色昏,长街寂寂掩千门。
君嗟高卧教人懒,我有狂辞无处论。
已感檐前萌绿意,相期枝上沁红痕。
春风终扫尘霾尽,握手陶然对酒樽。 骐骥-16风度作业
遣悲怀三首·其一
[ 唐 ]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赏析:此诗首联,用两个典故,说明下嫁自己后的贫困状态。颔联进一步用事例说明在贫困中妻子中怎么帮助自己的事例。颈联通过日常事例和细节还说明妻子怎样勤俭持家。尾联通过自己生活改善后祭奠妻子来进一步深化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初夏 雨
萧萧暮雨润山村,绿意千丛涨满园。
乔木苍苍连碧垄,群山隐隐掩重门。
岗青鹭细飞深岫,李白桃红已断痕。
借问香花何处去,飞归枝上化春魂。
唐韵十一期骐骥组18~廖航楼第十一讲作业贴
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答:此诗的布局首联以写景,
额联以景承,额联舒情,合于舒情中。全篇写景→写景→舒情→结情的布局风格,景为情生,情为景出,环环相扣,景情相融,表达了作者登高所见所感。
2,以雨为意境作一首七律,题目自拟,韵部不限,但必须是平水韵的平声韵部。
春雨
文/廖航楼
小楼春浅乍阴凉,花草多被淫雨
伤。
风月归来无喜色,山川落尽少阳
光。
故人寂寞家千里,往事销沉酒一
觞。
鸡叫寺禽空许喏,剑南云锦起微
芒。
第十一讲作业骐骥13-笔落惊风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行经华阴
崔 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 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 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 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 何如此地学长生。
简析:首联事起,就题起,属明起
颔联景承
转联事转,为结尾作铺垫
合联情结,
2,以雨为意境作一首七律,题目自拟,韵部不限,但必须是平水韵的平声韵部
春雨
文/惊风
暮春人自枕寒楼,细数珍珠檐下流。
雨里孤鸿频展翅,风前弱柳总摇头。
青年尚作东西客,华发还为柴米谋。
怅望浮云思病体,江湖漂泊几时休。
本帖最后由 踏风堂 于 2021-4-29 21:09 编辑
唐韵诗院第十一期第十一讲作业
骐骥组30-踏风堂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七律 又呈吴郎
作者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诗的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就是这首诗里的吴郎)。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资料来源:古诗文网 )
分析
杜甫在他的这首诗中运用的是起承转合法。
首联: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起)
杜甫一来就在第一句开门见山,说自己是怎样对待邻妇到他住的草堂前的那棵树扑枣说起(也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中的地点(堂前)和时间(秋天)。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原来前来扑枣的住在西邻的人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再交代了诗中的人物)。第一联是个流水对。
颔联: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承)
杜甫在三四两句紧承一二句。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以上四句,一气啊成。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颈联: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转)
杜甫的这首诗第五六两句转落到吴郎身上。这两句上下一气,言外之意是:这老寡妇本来(来此树下扑枣)就够提心吊胆的了,你还要在这草堂边围着这枣树周围插上篱笆防她干嘛呢?多少有点说吴郎不会体贴人了(尤其在战乱里)。但杜甫措词十分委婉含蓄。用了虚字“便”.
尾联: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合)
杜甫的这首诗以情作结。是全诗的顶点,更让人看到诗人的用心良苦。
一, 指出了寡妇当时的、同时也是那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
二, 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
三, 也是杜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让他明白事理,不应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
杜甫这首诗还非常善用虚字来作转接。像“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是我非常需要学习的地方。
2,以雨为意境作一首七律,题目自拟,韵部不限,但必须是平水韵的平声韵部。
七律 夏雨
连天暴雨又雷霆,更有狂风刮不停。
台榭屋檐悬瀑布,阴霾寒雾绕门庭。
茫茫原野清无渍,座座庄园水告馨。*
碧草新苗几时绿?奈何每滴聚于汀。
*澳大利亚的庄园,因为天气干旱,庄园是要向政府卖水的。很多时候要靠落下的雨水浇灌农田。但如果连天的大雨下到沙漠去了,农民和庄稼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骐骥09~百岁老人
《七律·秋雨》
细雨敲窗添夜冷,残灯独守倍凄凉。
榻前酌酒生幽梦,枕畔吟诗意渺茫。
莫叹西风伤野色,且看古木伴斜阳。
秋高气爽平湖阔,心逐飞鸿向远方。 第十一讲作业骐骥01~蜂鸟袭人
七律暮春雨
文 蜂鸟袭人
灵泽柔柔最长情, 甘霖润物并无声。
荒山草满更新绿,小径风移旋落英。
近看亭台飞燕湿,远听池沼老蛙鸣。
春深雨足好时节,数亩桑田即可耕。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