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掬心书院、唐韵书院2025公益诗词班 《绝句班第6讲作业点评》 绝句第六讲作业要求: 《渔洋绝句十二法之第六法》 韵部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任选其一 题目自拟,内容随意 诗句流畅,立意清晰 作业要点: 1.要点: ①前二句直赋眼前景, ②第三句以好似、分明、好到等词引作者的评论。 2.构思过程: ①一、二句写眼前景,注意语意联属 写景或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景物的配置大小的配置要合理。不要见啥写啥,注意简化景物。 ②第三句以叙写人事或者抒情转接,句中用好似、分明、好像等词作简要评论,注意转的要出人意料,不能老围绕前两句去思考,主题的升华应重点放在这句上 ③第四句紧抱第三句,语意联属,同时将诗味延伸到句号外。 评审老师们辛苦了 绝句第五讲作业点评值班表 1~6点评老师:寻觅 7~12点评老师:无常 13~18点评老师:沐承 1~6点评老师:寻觅 1.题云天海半界图 学员16榴莲 云叠重帷界晓昏,海潮推雪接天痕。 分明造化匀虚实,分得清浑不二门。 寻觅老师点评:未见其图,但也感觉是一幅浓重的云海相连的画面。(起承)。转合:虚实/清浑意重。 2.秋晚闲赋 学员02四哥 双鬓萧萧映水粼,孤槎淡淡远凡尘。​ 前程仿若烟中月,莫问圆亏只问真。 寻觅老师点评:起句过于夸张。秋晚闲赋:宜借用秋景铺垫会好些。本是闲赋,【只问真】感觉内心还有些许不甘。 3.初冬见晨枫 学员01御风 晓风掠郭透寒新,霜染丹枫覆路垠。 好似尽燃秋晚意,殷红留得客芳尘。 寻觅老师点评:起句语境不顺畅【透寒新】。【路垠】查询一下用这合适不?转句:【秋晚意】→【秋意晚】可好?【芳尘】①落花②美好的风气、声誉③指名贤的踪迹。不知笔者取向。 4.梅岭寻幽 学员15 简爱 疏林带露浥轻尘,曲径通云接远津。 好似桃源栖野坞,只留清气逐闲身。 寻觅老师点评:起承顺畅。手法符合作业要求。只是【逐】的运用宜斟酌。 5.咏梅 学员06菜菜 疏影寒梢不染尘,竹松为伴雪为邻。 宛如和靖携妻到,灼灼朱华先报春。 寻觅老师点评:起承顺畅。转句:无论是实还是虚,都未表达出梅的性格及意境。 6.题庐山西海孤树 学员30毛毛虫 碧波千顷化烟尘,独抱青枝一树春。 应是桃仙清泪洒,云鬟雾鬓立晨昏。 寻觅老师点评:未见其图。起承画面感强。【独抱】可斟酌。转的不知所云。【云鬟雾鬓】意重且寓指有误,可百度下。 7~12点评老师:无常 7.题文文摄影图 学员27文文 檐角藤垂叶半匀,晴光斜抹瓦苔新。 分明岁月偷藏此,静看风痕叠旧春。 无常老师点评:符合作业要求,清新自然,用字老练灵动,结有拓开,有意境写的好! 8.红叶 学员08好雨 秋来云淡露华新,枫叶殷红似锦茵。 好是霜晴风定后,满山霞绮待诗人。 无常老师点评:符合作业要求,写景由大到小。整体流畅自然。 9戏雪图 学员26徐小妞 稚子庭前娱雪晨,冰纷屑舞笑声频。 分明已届愁寒岁,更喜琼花贴面湮。 无常老师点评:用字差些意思,通俗中可见情绪。 10.游春有感 学员21花落倾城 草长莺飞四月春,楚天一色接江津。 分明还是去年景,难觅当时折柳人。 无常老师点评:自然流畅,写别后再返旧地,有所感慨。首句可以不要成语入诗。 11.今日'小雪' 学员03蓝天白云 野径初冬屐齿新,浮青峦影接云邻。 分明'小雪'无踪影,一岭晴光欲唤春。 无常老师点评:其他三句虽较普通,结句却有点睛之妙,读来有赫然开朗之感。 12.雨夜情怀 学员17黛染 独行春夜雨纷纷,旧曲伤心遥听闻。 此景分明如昨日,而今伞下已无君。 无常老师点评:叙事抒情,少些灵动! 13~18点评老师:沐承 13.公园戏秋千 学员16榴莲 绳扬裙影共云巡,风卷残英过客身。 好似烦襟随荡尽,心随归雁入苍旻。 沐承老师点评:问好诗友,格律无误。起句写随着绳索的飞扬,衣裙仿佛在云层巡游,虽是夸张,却是真切的心理感受;承句写风卷起落花飘在人身上,更有自然情趣;转句写烦恼在秋千中被荡尽,“随”改为“均”会更有力度;合句写作者的心绪随着归来的大雁进入天空,此处用“飞雁”更好,可以暗含“放飞自我”的情怀,与转句联系也会更密切。整体不错,加油!!! 14.耄耋乐 学员09丹顶鹤 光阴转瞬若流尘,霜鬓顺应随日新。 怀想分明幼童乐,苍穹逆旅乐呵人。 沐承老师点评:问好诗友,起句的比喻形象得体,赞一个!承句的“应”依意为仄声,失替了,“顺应”一词也不妥,改为“经年”可好?转句写幼童乐,疑与诗题相冲。合句诗意有些费解。 15.童趣 学员16榴莲 乍晴乍雨戏频频,忽笑忽啼颜色新。 稚子心情浑不定,破愁为喜一时真。 沐承老师点评:问好诗友,格律无误。起承两句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表现了童年飘忽不动的神情变化,十分形象生动。转合两句似乎是对前两句的重复,没有宕开一笔,实为遗憾。 16.秋日感怀 学员31飞翔 最恨笙歌夜向晨,西窗风栗欲尝新。 分明此道无人解,虚妄一除乃是真。 沐承老师点评:问好诗友,“除”字孤平,可将“乃”改为“方”,或将“一”改为平声字。“恨”字在古典文学中有两种意思:一是记恨、痛恨,二是遗憾。联系上下文,此诗中“恨”应取第二种意思。起承前三句解读为:以前一边吃着加工好的新风栗,一边欣赏优美的乐曲,好不欢快,如今遗憾再也难以享受了。合句显得晦涩了些。整体上用字朴实无华,情感表达自然。 17.踏秋 学员16榴莲 树隙筛金落一身,榕阴围坐果香新。 分明人在尘中戏,偷得秋闲半寸阴。 沐承老师点评:问好诗友,“身”“新”为上平十一“真”部,“阴”为下平十二“侵”部。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中,“侵”部都是单独用无邻韵,所以“阴”出韵了。起句写树的枝叶间隙像筛子一样将金色的阳光一点点洒在人身上,用比喻手法,化静为动,颇有生趣;承句写众人围坐在榕树阴里吮吸着新鲜果实的香气,如果“果”指摆在面前可食用的瓜果,可将“坐”改为“啖”。前两句生活趣味很浓,但后两句没有更进一层提升情感。 18.无题 学员28浮生若梦 案上残羹冷酒樽,深更独坐一灯昏。 分明眼底愁丝隐,未许幽思向竹村。 沐承老师点评:问好诗友,格律无误。起承两句,“残”“冷”“独”“昏”等字使用精准,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愁苦。转句写“愁丝(思)”在眼底隐现,将看不见的“愁”化得有形可见,像“丝”一样悠长,合句“未许”不太理解,可否考虑改为“缕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