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回复: 0

词班第3讲作业点评

[复制链接]

189

主题

176

回帖

237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77
发表于 昨天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掬心书院、唐韵书院2025公益诗词班
《词班第3讲作业点评》

词第三讲作业:试填一首《如梦令》题材自拟,韵部词林正韵自选,要求用正格,不准用变体。
作业截止时间:9月4日晚8点
词谱: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仄平平句,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韵)。中仄(叠)。中仄中平中仄(韵)。

评审老师们辛苦了
词第三讲点评值班表
1~6点评老师:澄澄
7~12点评老师:弄月舞影
13~18点评老师:璎珞
19~24点评老师:曾经沧海
25~30点评老师:从容哥
31~36点评老师:行歌
37~42点评老师:锦秋子
43~48点评老师:总评慕远

1~6点评老师:澄澄
1.如梦令•别
学员75梅影
疏柳寒烟微动。细雨呢喃谁懂。昨日与君辞,把盏佯欢相送。如梦。如梦。回首情根深种。
澄澄老师点评:75号学员这首如梦令,采用了正格填写。韵律工稳,33字简省的笔墨,写得生动,率真。主题,写的是情。
选用疏烟寒柳,细雨,昨日告辞,把盏佯欢相送,一系列的景色,行为,表达不舍告别的凄美。
叠韵,如梦,如梦,将那种爱且不舍的心绪写得淋漓尽致。结句紧扣主题,余音袅袅。立意鲜活,主题明确。词语流畅,词味浓郁。
小令的布局合理,先景后情,作者眼中景是凄美的。情是佯欢的。如梦一般,情根深种。是一种回味,也是一种牵系。
脉络很清析。层次分明,逻辑连贯,有婉约之风。是一首不错的小令。如果需要打分,可给70分。
2.如梦令•学诗词
学员67无名草
砚墨乍研还扫。灯影半昏仍照。把卷不成眠,一字未安频倒。推敲。推敲。韵稳始知春早。
澄澄老师点评:67号学员此首如梦令,贴近生活,写的是学习。主题鲜明。生动有趣有味。
作者对学习的态度十分积极。砚墨乍研还扫,指文房用具组合研磨后使用。一个乍字,突出了行动的突然。
一个扫字,采用了修辞手法,强调墨汁研磨后的动作连贯性。简洁,形象。
灯影半昏仍照,作者借用灯影半昏,转折至仍照。既交代了写作所处的时间,又描绘了作者深夜苦学的生动画面。
半字用得好看。仍字看得出选用认真。
把卷不成眠,因为拿着书反复看,影响了睡眠。这句层层推进,作者表述自己因认真投入学习,误了休息的场景。
但把卷,似于研墨,有脱节。不如用悬腕?研墨当然是为了写字,越过写字到把卷,有不妥。
一字未安频倒,因为一个字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频频歪倒,作者继续了自己风趣幽默的写作风格。表述的还是对学习的态度,为寻一字安稳,穷追不休,宁可频频歪倒。
叠韵用得朴素,直白又深情。韵稳始知春早,体现了作者对自己要求的严格。春早,使用了修辞手法,有一种传承学习方式启用之意。
此小令格律工稳,有比对,有暗示,认真,执着,有趣。立意很好。
布局合理,情景交融。脉络清晰。是一首不错的作品。如果需要打分,可给69分。
3.如梦令•七夕
学员92风信子
露冷银河垂暮。鹊渡微光轻护。低语问归期,泪落衫痕难数。留住,留住,别后相思谁诉。
澄澄老师点评:92号学员写作风格温婉浓情。这首如梦令紧扣七夕为主题,美好又凄凉。
采用了正格,用韵准确。
全首小令布局合理,以景铺垫,有交代。以情回应,有呼应。流畅,浓情。有含蓄,有余味。
物象符合所要表达的情感。景语皆情语。
露冷银河垂暮,形象描绘了七夕的夜晚景色。鹊渡微光轻护,既是写出了七夕特定的场景,写明典故中核心意象。
低语问归期,词风委婉,从虚境切入实境。诗意温柔,用字纯朴,表达生动。一个低字,彰显功力。
留住,留住,直白,纯朴,好看,又深情。
别后相思谁诉,扣题之笔,意境唯美。
此作品是一首不错的作品。如果需要打分,可给70分。
4.如梦令•秋径闲行
学员90陈玲
残照漫铺林岫,风卷菊英沾袖。信步绕篱边,惊起寒蛩轻走。驻首,驻首,霜叶坠阶微皱。
澄澄老师点评:90号学员的如梦令,风格稳健,温厚。
立意:表达了作者亲近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随遇而安,享受当下的人生态度。
布局:先景后情,情景交融。平静而安宁。如同一幅水墨丹青。
脉络:秋阳残照,林岫菊英,信步篱边,如梦般的场景,驻足翹首,秋意绵绵。
此小首正格,用韵准确。先景后情,情景交融。
作者此小令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有弦外音,味外味的滋味。叠字用得生动。
此作品是一首不错的作品。如果需要打分,可给70分。
5.如梦令•闲居
学员22烟雨朦朦
竹影摇飏窗顶,云淡风轻人定。闲坐品香茶,一缕晓烟萦映。心静,心静,世事莫如身境。
澄澄老师点评:22号学员如梦令的首句,借用了唐朝诗人杜荀鹤的《题着侄书堂》的句子,窗竹影摇书案上。
窗顶,明显不妥。因为窗顶,指的是外墙窗子的顶部,哪怕竹影摇飏到那个钢筋水泥的地方,你在屋内也看不清楚。
云淡风轻人定。以景衬托心绪的宁静。微风吹拂,浮云淡薄,读来感觉作者洒脱和怡淡的心情。
闲坐品香茶,此句写得淡然,爽朗。
一缕晓烟萦映,这儿作者交待了时间。用了修辞手法,用了数字,写得生动,萦映用得好看,有那种回环映带的意境。有朦胧美。
叠韵运用通透,写出作者心境的平静宁和。结句很好,扣题,又提升了作品的境界。读来令人感觉爽朗。
此首小令立意明确。突出一上闲,一个居家。淡然,而平静宁和。以闲居烘托对世间烦事看淡的那种心绪。体现了闲居于室,不问琐事。那种隐逸心态,很高雅。
布局合理,从景到情,情景交融。扣题,提升境界。脉络,很清晰。
用韵准确,心与意识都爽朗。笔风平淡而自然。也不失为一首较好的作品。如果需要打分,可给69分。
6.如梦令•秋吟
学员78闲云野鹤
凉月阶前相照。墙角暗蛩声扰。牵绊几多愁,愁在心头难了。缠绕。缠绕。回首已然垂老。
澄澄老师点评:78号学员此首如梦令,起笔平淡,随意又含情。写愁写得浓淡自如,既惜墨如金,又挥洒从容。缠绕,叠韵运用传神。
结句是诗眼。加深了整首小令想要表达的意境,扣了主题。
此首作品用韵准确。有词味,有回味。看似平实,实则下了功力。写得不错。
立意,此首如梦令以景入词,选用了秋意彰显的景物,凉月,暗蛩,喧染秋于气氛。以秋景引出愁心,写得精致好看。
情与景在秋色中交融。点出主题,对老去的不甘。对生命的崇敬。
布局合理,从景到情,情景交融,自然,层层递进。脉络也很清晰,语言简洁又不失生动深情。如果需要打分,可以给70分。

7~12
点评老师:弄月舞影
7.如梦令•暑假闲居
学号93饶水花
正午蝉鸣休罢,‌‌竹影筛光微泻。‌‌‌屋后碧池莲,‌‌风送暗香书舍。‌‌‌闲暇,闲暇暇,‌‌避暑秀峰辞夏。
‌‌
弄月舞影老师点评:起笔“蝉鸣休罢”稍显生硬,夏日蝉声何曾止歇?“筛光微泻”造境清幽,是词家语。后片“闲暇”叠用本合词牌,然“闲暇暇”三字明显显系笔误。结句“辞夏”略凑,未若“消夏”自然。通篇虽得闲趣,然字句未臻圆融。68分。
8.如梦令•游大鹿岛
学号8号史忠和
踏浪登礁望远,惊起鸥群一片。极目海天蓝,还有渔帆飘转。心暖,心暖,风里咸香盈面。
弄月舞影老师点评:首二句动作连绵,“惊起”二字生动,颇具画面感。“海天蓝”稍直白,欠蕴藉。叠句“心暖”与海风咸香之触感相映,颇见游趣。然“还有”一词略俗,若易作“点点”或“叶叶”,则渔帆姿态立现。结句“盈面”妥帖,海畔气息扑面而来。生活气息浓,用语可更精炼。72分。
9.如梦令•等候
学员79邹新亮
晓岸熏风垂柳,坐待水流渡口。凝望远归人,云碧无声往又。等候,等候,帆影波涛依旧。
弄月舞影老师点评:上片写景静中有动,“云碧无声”句甚妙,以云之闲适反衬心之焦灼。然“往又”生涩,或是“往复”之误?叠句“等候”情深,结句“帆影波涛”延展时空,余味不绝。惟“坐待水流”稍显平淡,若“立尽”则更见凝眸之态。情真意切,字句可再打磨。70分。
10.如梦令•渔趣
学员73行稳致远
常忆碧波欢处。星棹玉河摇橹。破浪网金鳞,篝火鲜香漫煮。含咀。含咀。味引洞仙低语。
弄月舞影老师点评:起笔追忆,星河摇橹之境瑰丽奇幻。“网金鳞”至“篝火漫煮”,渔家乐事如在目前。叠句“含咀”本妙,然与后文“味引洞仙”稍脱,若接“馋煞”则更谐趣。结句想象奇特,然“洞仙低语”略突兀,或可虚写滋味之妙,不必坐实仙家。想象丰富,布局稍欠。71分。
11.如梦令•秋风
学员81余永平
穿牖翻残书简。掠叶敲空庭遍。偶送桂香来,又拂残云几片。风卷。风卷。吹得蝉声渐远。
弄月舞影老师点评:通篇紧扣“秋风”,笔触细腻。“翻残书简”雅致,“敲空庭遍”则略拗口。后片“偶送桂香”一转温馨,“又拂残云”再归萧瑟,跌宕有致。叠句“风卷”有力,结句“蝉声渐远”以声衬寂,秋意自深。惟觉“庭遍”不如“庭院”。74。
12.如梦令•梦醒
学员25中国书画
午夜月寒人静。依牖独思旧景。案上铺红笺,作賦与君共幸。吠警。吠警。梦醒昏灯廋影。
弄月舞影老师点评:起句冷寂,“依牖独思”见孤怀。“作賦与君共幸”稍露,情深却失词味。“吠警”叠用惊梦,转折有力;结句“昏灯廋影”凄清欲绝,颇得易安遗韵。然“共幸”不辞,或是“共咏”之讹;“廋”应为“瘦”,二字古今异体,须辨。69分。

13~18
点评老师:璎珞
13.如梦令•去疴解惚
学员30船夫
曾恨正型髋骨。周岁恐医哭不。今泣见蹒跚,比昨身姿步活。解惚。解惚。花眼不离防忽。
璎珞老师点评:格律正确,押韵正确,内容合题。
①恐医、哭不、比昨、防忽、步活,解惚……最好不要用现代口语想内容,然后使劲地省略和缩写,自己编造词语。②这叫缩略词,生造词。③生造词、缩略词和押韵的字重合在一起叫凑韵。④以上不符合文言文的词语习惯,没有诗词味,是诗词大忌。⑤通篇现代人的普通口语写的诗词也可以(初学的作业不建议),但是不能混合写古典的词语,也不能缩略和生造。⑥周岁不一定是这样的意思,建议用周年或者期年、明年,平仄不对可以换位置,或者剔除这个词或者改成别的词。⑦第三句的词语节奏应该是2(个字,下同)/2/1或者2/1/2,词牌里除了规定有领字的句子,很少1/2/2。偶尔有,不推荐。⑧恍惚这样的特定的连绵词,不能拆开只写一个字,这样的词,拆开没有意思或者拆开改变意思。⑨古代文言文和诗词,都是按两个字、两个字为单位的词语,一个字能算一个词语是文体的需要(比如句子开头、结尾、虚词,字数限制,文体精炼),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不能一个字一个字的蹦出来。诗词通常就是2/1/2。2/2/1。2/2/1/2。2/2/2/1。四个固定句式。⑩建议排版,用词牌标准格式,一段只有一次换行。
祝您早占勿药,健康快乐。
建议重写,或者从头学习一下格律,诗班讲义,词班讲义,并多读古诗,加强语感。
第二次作业
如梦令•绕膝乐
学员30船夫
莺啭娇孙绕膝。执手鹤颜亲密。春旭转窗斜,别院蹒跚伴夕。如蜜。如蜜。香蕊萦心记忆。
璎珞老师点评:①建议一段的小令,不换行,排版统一格式。②伴夕,春旭,鹤颜。生造。③鹤发童颜不能写鹤颜。④旭是早晨的太阳,夕是黄昏,时间上有点矛盾混乱。
14.如梦令•七夕
学员89希之
窗外促织纷扰,又是一年乞巧。相见却形单,唯有玫瑰环绕。孤寂,孤寂,想问归期缥缈。
璎珞老师点评:格律正确,押韵正确,内容合题。
①织处应平。②如果按拼音、新韵、通韵等等押韵,要在题目下标注,而且通篇要符合标注。③相见和形单,同时用很矛盾。④形单是生造词,没有任何一句古诗词里用过的叫生造词。⑤诗词里的词语,应该每个词语都有来历——来处和传承。⑥成语不能直接用于诗词,也不能简单的破开用一半,这样表达的东西不伦不类。⑦一个人却玫瑰环绕,不符合普通人的生活常识和正常逻辑。应该前文明显提示做梦或者回忆或者一个人买花,收礼物和花。⑧
归期,也没有前文的提示,没有前后文呼应,比如出差、出门打工做生意,或者对方离家。
⑨写景的诗词,一般开头两三句里,都有时间,地点,这里整首词都没有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显得想表达的感情孤寂,最后的归期,中间的形单,都有点感情单薄和突如其来,不够深刻。⑩以后写个大纲再写诗词,按小学生作文的几个要素写出来:时间(可以合理的,有逻辑的变化),地点(同上),人物,景物转换的过程,感情的变化,情节(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亮点),结尾……
其他。
15.如梦令•深山觅野兰
学员91丹顶鹤
难忘野兰馨漾,跋涉林深觅盎。孤寂立空山,香溢飘悠方仰。祈望,祈望,漫野露凝仙氅。
璎珞老师点评:格律正确,押韵正确,内容合题。①馨漾,觅盎,飘悠,方仰……生造,凑韵,凑字。②建议标准格式,一段一换行。③多练习多读古诗词。
16.如梦令•痴恋
王莉
平仄求知深浅,拈断数茎撂盏。沉醉圣贤篇,唐宋诗词忘返。痴恋,痴恋。古韵萦怀难倦。
璎珞老师点评:格律正确,押韵正确,内容合题。①一般平仄,诗词,写诗,这样的词语,尽量不用于诗词。一辈子可以用两三次,不能换词语也不能修改,无法避免的时候才使用。不能天天这样写,算凑字数。本来就是天天在练习诗词,经常可以用平仄,任何题目都可以滥用,万能的词语。②摞盏,生造。③再推敲一下。
17.如梦令•谁与
学员02苏景烟
秋夜无眠细雨。灯下相思几缕。往事总随风,新绪临窗未去。谁与,谁与,似水流年难数。
璎珞老师点评:格律正确,押韵正确,内容合题。①基本可以,细节再推敲一下。例如几缕有点突然,新绪有点生造,新绪和临窗好像没有关联,似水流年就是很多年的意思(模糊的数字,也是一种数量),不需要数,更不需要难数。相思就不需要写无眠(微微重复,字数少的小令,不能浪费字的位置)。似水流年也许可以换个表达,有点像成语。②谁与,应该是和后边一句连在一起理解的,是一个整体,要一起考虑:谁与流年难数,合乎语法或者合乎表达的通顺吗。③往事随风就是放下了,未去就是放不下,难数就是很在乎,心情不能矛盾,要统一感情基调。
建议修改:(可以换别的词语,别的内容)
秋夜绵绵细雨(或者,窗外零丁细雨)。灯下相思如缕。往事总随风,……
18.如梦令•秋雁
学员09萧闲
几度秋深江水,独倚危楼遥对。云外雁声寒,吹碎霜天残泪。休坠,休坠,莫载客愁南汇。
璎珞老师点评:格律正确,押韵正确,内容合题。①建议一段的小令不发好几行,大家统一格式。②第一句,最后一句,还可以再通顺,简练一点。

19~24
点评老师:曾经沧海
19.如梦令•秋雨旅思
学员33彼<岸>
江岸暮云平楚,雁背冷烟如诉。倚槛怯西风,空惹别情无数。久伫,久伫,浸湿几家愁苦。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典型的羁旅愁思题材,意象选择很讲究。暮云、平楚、雁背、冷烟、西风都是传统秋思元素,"浸湿"双关秋雨与泪水的设计很精妙。
结构上:时空张力(暮云平楚的横向铺展+雁背冷烟的纵向延伸),"怯""惹""浸湿"三个动词的情感递进,最后聚焦"久伫"重复形成的心理重压。结尾处突出此词反向强化羁旅困境的独特性。
三个亮点:冷烟"如诉"的通感修辞,"浸湿"的双关隐喻,以及结句从个人愁苦扩展到"几家"的社会性升华。最后用对比手法收束。可商榷处。“平楚”一词的接受度。
“平楚”属典雅词汇(指平野丛林),现代读者可能需注释辅助理解。若参照《暮秋》中“萧疏枫叶丹黄”的显白意象,或可增强传播性,但无损文学性。
20.如梦令&#8226;雨夜石榴劫
学员85葛志强
夜雨骤惊窗牖,溅泪猩红泥皱。颓坐守空盆,一霎绿枯香瘦。恸否?恸否?灯噬影孤僝僽。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这首新作明显继承了李清照的传统:同样写夜雨后的植物凋零(石榴对应海棠),同样采用问答句式("恸否?恸否?"对应"知否?知否?")。但创新之处在于意象更凄厉——"猩红泥皱"的血色联想,"灯噬影孤"的孤独感现代化呈现。
三处创新:下阕"守空盆"将盆景石榴囚禁化,暗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灯噬影"用"噬"字将光影关系暴力化;结句"僝僽"(chánzhòu)这个生僻词的使用既复古又制造陌生化效果。
优势:
炼字如“溅泪”(猩红拟人化)、“噬”(光影暴力)达到“无一字不工”的高度,且将咏物词推向存在主义层面。
提醒:末句生僻词“僝僽”稍损传播性,可参照李清照雅俗共济的平衡。
21.如梦令&#8226;采莲湖上
学员10松风
傍水楼台相望,霞染夕阳湖上。莲女满舟归,笑语绕飞双桨。声朗,声朗,惹得碧波荡漾。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傍水楼台相望,霞染夕阳湖上”开篇以楼台、霞光、湖面构建纵深空间,暖色调的“霞染”与静谧的“夕阳”形成视觉张力。“莲女满舟归,笑语绕飞双桨”聚焦人物群像:“满舟”暗示丰收之喜,呼应采莲主题;
“笑语绕飞”以通感手法将笑声具象化为萦绕船桨的轻烟,“双桨”的动态细节强化画面生机,表达了采莲女的欢快的劳动场面。不足之处:①霞光、归舟、笑语等属传统采莲诗高频元素。若融入更具独创性的细节,或可更突出个性。
②通篇欢愉明快,稍缺情感跌宕。参考李清照《如梦令》在“沉醉”与“误入”间制造的微妙紧张感,或可于笑语中暗藏采莲辛劳、归家心切等细腻情思,增强厚度。
22.如梦令&#8226;风情
学员06肖正英
风欲倾心其属,争奈时柔时怒。向月月沟渠,逐日日西无补。何苦,何苦,枉自一番娇妩。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这首《风情》用了拟人手法,把风比作求爱者——"风欲倾心其属",但情绪多变"时柔时怒",像极了求而不得的苦恋者。这个意象设计很精妙,与李清照"绿肥红瘦"的拟人手法异曲同工。
上阕的"向月月沟渠,逐日日西无补"用典很妙:前句化用"沟渠映月"暗指错付深情,后句取"夸父逐日"典故喻徒劳无功。两个典故形成工整对仗,又强化了无奈感。
结尾三句最见功力:重复的"何苦"是词牌要求的叠句,但用在这里直击人心,配合"枉自一番娇妩",把深情被负的委屈写得淋漓尽致。这种情感深度正是婉约词精髓所在。
整体来看,这首小令虽然篇幅短小,但和经典作品一样做到了"小令不小"4:表层写风情,实则写人情;字面嗔怪风月,内里感慨人生。若说改进空间,"娇妩"略显直白,如能像李清照用"绿肥红瘦"般含蓄会更耐品3。
用户可能是诗词爱好者,想了解自己创作的得失。我会从词牌契合度、意象运用、情感表达等角度给予专业但鼓励性的点评,既肯定其"拟人双关"的亮点,也委婉指出结尾可更含蓄。
可商榷处
“沟渠”意象稍显直露,若更以景语隐晦传递(如“月沉寒浦”),或增蕴藉。
现代语境中“娇妩”略古典,但契合词牌传统,瑕不掩瑜。
23.如梦令&#12539;观阅兵训练有感
学员80冷梅
晓色寒侵甲胄,霜刃光凝星斗。正步震雷霆,汗透征衫依旧。坚守,坚守,只为国门长久。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上阕"晓色寒侵甲胄,霜刃光凝星斗"描写凌晨训练的寒冷和武器寒光,意象很精炼;下阕"正步震雷霆"用夸张手法表现脚步声势,"汗透征衫依旧"又突然转到细节特写。结尾重复"坚守"很有词牌特色,最后点明"国门长久"的立意。
亮点:"霜刃光凝星斗"将冷兵器与现代阅兵巧妙融合;"震雷霆"的夸张与"汗透征衫"的写实形成张力;重复的"坚守"既符合词牌要求又深化主题。
"晓色寒侵甲胄"以拂晓寒光与金属铠甲碰撞,构建出冷色调的视觉基调;"霜刃光凝星斗"则将刀锋寒芒与星空并置,暗喻军人守护长夜的责任。两组意象在静谧的时空背景中凸显刚毅。"霜刃""甲胄"等古典意象嫁接现代阅兵场景,让"沙场秋点兵"的豪情穿越时空。冷兵器符号(刀光)与现代军事仪式(正步)的并置,构成独特的审美张力。
"正步震雷霆"以听觉上的雷霆之威,对冲上阕的视觉冷感;"汗透征衫依旧"通过汗渍细节,将外在的雄壮转向内在的坚韧,完成从形到神的升华。
24.如梦令&#8226;思归
学员52好雨
年少不知愁苦。热血他乡奔赴。转眼鬓霜欺,常梦回归故土。
酸楚。酸楚。烟雨万重相阻。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这首词表达的是游子思乡的主题,特别是通过时间跨度展现了从少年离乡到暮年思归的情感变化。
一、情感主题:漂泊人生的时空悲慨
青春与暮年的强烈对比
上片“年少不知愁苦”以直白语言勾勒少年无畏,
下片“转眼鬓霜欺”陡转,用“欺”字拟人化白发,暗含岁月无情碾压的痛感。
思归困境的深化表达
“常梦回归故土”直抒羁旅之愁,与李清照故乡何处是”的孤寂同调;
结句“烟雨万重相阻”以浩渺自然意象具象化阻隔。
二、艺术手法:古典词牌的现代重构
结构张力
沿用《如梦令》经典短促句式(33字),但突破传统闺阁视角,展现男性化的生命沧桑感。“酸楚。酸楚。”的双叠句,强化情绪淤积感。
意象创新
“热血他乡奔赴”以现代语汇重构“少年游”主题。
“烟雨万重”继承宋词朦胧意境,但隐喻社会压力、地理阻隔等多重困境。
三、审美价值与可商榷处
1、亮点:
炼字精准:“鬓霜欺”之“欺”字,堪比“绿肥红瘦”中“肥瘦”的凝练;
情感递进:从“奔赴”到“相阻”,形成理想主义到存在困境的闭环,具有普世共鸣。
2、可深化方向:
末句若加入声音意象(如“断雁声里烟雨阻”),可更贴近多维感官营造;
“酸楚”双叠稍显直露,或可化用“梧桐更兼细雨”式的物象寄托(如“蓼风。蓼风。吹老江湖倦容”)。

25~30
点评老师:从容哥
25.如梦令&#8226;观潮感怀
学员11树秀梅香
坐看潮生浪灭,恰是人生检阅。转瞬一春秋,聚散残词半阙。撕裂,撕裂,烟雨庄周梦彻。
从容哥老师点评:这首词开篇遣词用字略嫌牵强,承句这个联想也很生硬。再承句这个表达也有点散乱,完全失去了词的婉约。两字句表达嫌用力过猛,结句强行用典表达造成流畅度不足。整体来说,作者尝试表达大梦人生骤醒的情绪,但是缺乏真情实感,整体布局偏空,有些说教的味道在里面。60。
26.如梦令&#8226;同窗情重
学员88塔拉
相聚和风频送。倩影黄莺歌凤。两鬓见霜花,依旧情深欣动。情重。情重。携手桑榆同梦。
从容哥老师点评:这首词开篇不错,但是承句流畅度很差。再承句这个布局是对的,先抑后扬,但字句的雕琢上还要精雕。两字句与前文重复,有些浪费空间。结句依旧局限在这里,不如宕开一笔。62。
27.如梦令&#8226;秋游
学员03静雪
结伴秋游寻趣,溪畔红霞笼树。笑语逐云飞,惊起几行鸥鹭。争睹,争睹,远岫层林叠处。
从容哥老师点评:这首词开篇到承句不错。再承句尝试递进但缺乏味道,造成整首词平铺直叙。词喜跌宕不喜平。两字句叠用嫌浪费空间。结句也与承句部分重复。过于直白则无味。60。
28.如梦令&#8226;七夕
学员77号张宝荣
昨夜狂风雷悍,仙鹊彩桥吹断。河汉浪涛天,泪眼迷茫身颤。期盼,期盼?记起来年相见。
从容哥老师点评:这首词开篇思路可以,但遣词用字用力过猛则有失雅正。再承句想象出后果,承接没问题,但可信度很低。两字句与结句流畅度略欠,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属于平铺直叙,缺乏余味。62。
29.如梦令&#8226;问雨
学员55感恩
三载同窗何处,多少诵晨灯暮。墙半草丛生,满目怆然悲诉。秋雨,秋雨,何日与君重聚。
从容哥老师点评:这首词开篇设问,承句衔接上有些问题。虽然词的设问必须不作答,但是气脉要流畅。再承句前半句适合接在设问后面。但韵脚句过于直白,词的感人之处在于营造的场景会引发读者共鸣,而不是作者直接告诉读者是什么情绪。两字句叠用可以,这里是递进作用,但是结句又嫌直白。65。
30.如梦令&#8226;秋思
学员83琴袖
日暮丹霞鸥鹭,烟柳画桥野渡。秋水泛微凉,风送行舟几度。停住,停住,一片乡心谁诉。
从容哥老师点评:这首词开篇描景,承句继续堆叠景色。这样实词过多而不用虚词就造成行文呆滞。再承句秋水一出有些煞风景。秋天用烟柳就有些奇怪。而且景为情所用,铺排景色的目的是引出当初故事。后半句营造出送别场面。但与前文的美景就有些不协调。因为送别的时候心境不可能还有闲心观察到美景。两字句叠用没有力度的原因是前文铺垫不够,这样的挽留就有些虚假。结句一样直白无味。60。

31~36
点评老师:行歌
31.如梦令&#8226;乙巳七夕寄远
学员72风姿
独对鹊桥银浦。拂柳寻苔遍漫伫。轩阁冷流光,素影听蛩频语。乱绪,乱绪。旧约佳期难侣。
行歌老师点评:起笔“独对鹊桥银浦”紧扣七夕主题,立住孤寂基调;承句“拂柳寻苔”以动作延续心境;转句“轩阁冷流光”“听蛩频语”由外景转内景,深化冷清感;合句“乱绪”“旧约难侣”点出愁绪根源,收束有力且呼应开头。整体脉络清晰,情与景衔接自然。
“素影”“听蛩”等意象贴合词的雅致感,“乱绪”叠用直抒胸臆,精准传情。但“遍漫伫”表述生硬,“遍漫”与“伫立”的动作逻辑稍欠;“冷流光”意象较抽象,画面感不足。85分。
32.如梦令&#8226;忆河渚险趣
学员65游
常忆儿时河渚,戏耍忘餐饥肚。兴极忘归途,误踏河深水处。险处,险处,小命差些轻付。
行歌老师点评:起笔“常忆儿时河渚”点明回忆主题;承句“戏耍忘餐”铺陈童年趣事;转句“兴极忘归”“误踏深水”情节突转,引出“险”的核心;合句“险处”叠用+“小命轻付”以调侃收束,既点“险”又扣“趣”,叙事完整且节奏明快。
“忘餐饥肚”“小命差些轻付”口语化表达鲜活真实,贴合“忆趣”语境。但“饥肚”过于通俗,与词的韵律感略有冲突;“兴极忘归途”缺少具体细节支撑,稍显平淡。86分。
33.如梦令&#8226;观五四广场灯光秀
学员40菡子
暮霭初收风爽。炬火高擎辉朗。楼火织斑斓,虹影摇波千丈。欢畅。欢畅。光落眉间心上。
行歌老师点评:起笔“暮霭初收风爽”铺陈观灯环境,奠定轻松基调;承句“炬火高擎”聚焦核心景观;转句“楼火织斑”“虹影摇波”由陆上灯景拓至水中倒影,画面层次拓展;合句“欢畅”叠用+“光落眉间”将景与情融合,收束既有情绪又有余味。整体由景及情,过渡自然流畅。
“织”字用得精妙,将交错灯光具象化;“光落眉间心上”化视觉为感受,表达细腻。但“辉朗”“斑斓”等词较笼统,若替换具体色彩,画面想必会更鲜活;“欢畅”叠用稍显直白,可增加情绪层次。89分。
34.如梦令
学员66云水无心
秋雨秋风渐冷,十里塘花不盛。无客泛扁舟,一片清波安静。如镜,如镜,飞过云鸥难醒。
行歌老师点评:起笔“秋雨秋风渐冷”点出时节与清冷基调;承句“十里塘花不盛”以景物延续氛围;转句“无客泛扁舟”“清波安静”进一步强化幽静感;合句“如镜”叠用+“云鸥难醒”以动衬静,收束贴合整体意境。但转合之间略显平缓,缺少细微的情绪递进。
“清波安静”“如镜”等表述贴合秋景的静谧感,意象统一。但“秋雨秋风”略有重复,可简化为“秋雨兼风”;“飞过云鸥难醒”表意模糊,“难醒”未紧扣“如镜”的水面意象,易产生歧义。83分。
35.如梦令&#8226;流水浮灯
学员23禅墨
流水浮灯风去。弹指落花空数。春径远来牵,依旧畔依相许。残绪。残绪。无尽衷情还顾。
行歌老师点评:起笔“流水浮灯风去”以景起兴,营造缥缈氛围;承句“弹指落花空数”由景及情,带出时光流逝的怅惘;转句“春径远来”“畔依相许”转入回忆,形成今昔对比;合句“残绪”叠用+“衷情还顾”收束于回望的动作,情感含蓄且余味绵长。整体由眼前景到心中忆,转合自然。
“弹指”“还顾”等词凝练传神,“远来牵”将抽象思念具象化,表达细腻。但“依旧畔依相许”中“依旧”逻辑不当(回忆场景应用“曾向”)。87分。
36.如梦令&#8226;深圳秋暑整理寓所
学员95榴莲
暑气层云压昼,蝉喋绿窗如咒。理箧弃烦芜,汗渍旧书黏袖。风又,风又,只是片刻凉透。
行歌老师点评:起笔“暑气层云压昼”直接点出“秋暑”的核心背景,“压”字立住闷热压抑的基调,开篇精准;承句“蝉喋绿窗如咒”以蝉鸣强化暑热的烦躁感,与首句的“暑气”呼应,延续氛围自然;转句“理箧弃烦芜,汗渍旧书黏袖”切入“整理寓所”的主题,将暑热的感受落到具体动作上,场景真实;合句“风又,风又,只是片刻凉透”以盼风、得风又失凉的转折收束,既贴合“秋暑”的特点,又暗合整理时的烦躁未消,前后呼应且生活气息浓郁。整体叙事与抒情结合紧密,脉络清晰。
“压”字用得传神,把无形的暑气写得有重量;“蝉喋如咒”精准道出闷热中蝉鸣的刺耳感,很有代入感;“汗渍旧书黏袖”细节真实,瞬间能让人联想到暑天劳作的场景。不足是“层云”与“秋暑”的搭配稍显勉强(秋暑多为晴热,层云常伴阴雨);“片刻凉透”中“凉透”稍显夸张。88分。
另:评分较高是以鼓励为主。

37~42
点评老师:锦秋子
37.如梦令&#8226;花间玉影
学员32寒玉
风拂繁花如绣,丽影翩跹盈袖。云鬓坠珠钿,浅笑靥开情逗。知否,知否,心醉锦丛时候。
锦秋子老师点评:煞拍模仿痕迹过重。
38.如梦令&#8226;野鸭
学员18美好人生
岸柳垂丝摇软,荇菜参差风剪。群鸭戏汀边,见客急游去远。回转,回转,护幼才离又返。
锦秋子老师点评:煞拍不似词语。
39.如梦令&#8226;校园晨趣
学员05~翀
漫步林荫清旷。书卷气随风漾。碧树衬朱楼,时见蝶穿花浪。心上。心上。皆是少年模样。
锦秋子老师点评:起语似诗句稍显直白。
40.如梦令&#8226;夏日雨后
学员50岁月凝香
洗尽蝉鸣暑气,苔径溅香沾履。檐角溜残声,忽有雀儿争戏。风细,风细,吹落槐英满地。
锦秋子老师点评:充满情趣之作。
41.如梦令&#8226;梁山伯与祝英台
学员17惜尔
三载同窗共处,不识翠娇红妩。临别两依依,扇坠托媒师母。念汝,念汝,相会楼台魂去。
锦秋子老师点评:叙事不够含蓄。
42.如梦令&#8226;收看阅兵仪式有感
学员42无言
威武三军剑亮,气震山河无恙。长忆寇戎侵,老幼砥身相抗。雄壮,雄壮,帝国愧羞旗降。
锦秋子老师点评:口语化严重,还需炼句。

43~48
点评老师:总评慕远
43.如梦令&#8226;夜读
学员56御风
夜半孤灯如豆,卷里墨香盈袖。掩卷忆前贤,恍见青衫吟瘦。知否?知否?应是诗心不朽。
慕远老师点评:这首词以凝练的意象串联夜读情境,通过“孤灯如豆”“墨香盈袖”等细节营造出沉静典雅的书卷氛围。不足之处在于结尾稍显直白,“诗心不朽”的升华略显生硬,缺乏词体应有的含蓄余韵。“知否?知否?”化用无新意。
44.如梦令&#8226;夜饮
学员58冰凌
蛩语啾啾如奏。柳影婆娑轻扣。把盏叹平生,早把红尘看透。如昼。如昼。月满星稀如豆。
慕远老师点评:这首词通过“蛩语如奏”“柳影轻扣”等生动意象细腻勾勒出秋夜静谧氛围,情景交融颇具画意。“早把红尘看透”略显突兀,前面铺垫不够。“如昼”与结句“月满星稀如豆”存在意象矛盾。
45.如梦令&#8226;晨练
学员82无痕之痕
残月疏星垂晓,莺啭鹊声萦绕。疾步趁风轻,惊落花知多少。知否,知否?身在画中未晓。
慕远老师点评:这首词通过“残月疏星”“莺啭鹊绕”等意象生动勾勒出清晨的静谧之美,且“疾步惊花”的动态描写为画面注入灵动的生命气息。但化用李清照“知否”句式却未翻出新意,且“否”字韵部错误。
46.如梦令&#8226;思夜
学员61钰杰
烛影摇红窗旧,月浸碧梧清昼。残漏滴空阶,惊起离人吟袖。红豆。红豆。谁解苦思毒咒。
慕远老师点评:这首词通过“烛影摇红”“月浸碧梧”等意象精准营造出幽深静谧的相思夜景。但“清昼”意象与题目矛盾,且结尾“苦思毒咒”的表述力度过大,过于直白激烈,与全词含蓄婉约的整体风格产生割裂。
47.如梦令&#8226;豆花花
学员28人参果
一碗凝脂豆腐,时忆天真如素。恍若灶台旁,轻撒葱花鲜处。阿母,阿母。舀起琥珀花絮。
慕远老师点评:这首小令以朴素温暖的意象“凝脂豆腐”“葱花琥珀”勾连亲情记忆,有生活烟火气。但末句“花絮”比喻虽新颖但精准度不足——“花絮”多指零散内容,与凝脂感的豆腐形成微妙偏差。另“珀”字处,应平。
48.如梦令&#8226;秋叶
学员12诗韵含芳
风剪层林残昼,叶舞苍苔叠绣。一夜冷霜侵,染遍丹橙盈袖。知否,知否?又是流年暗走。
慕远老师点评:这首词以“风剪层林”“叶舞叠绣”等动态意象精准捕捉秋叶飘零之美,画面层次丰富。结尾化用李清照“知否”句式未能翻出新意,“流年暗走”的感慨略显空泛俗套,使全词停留在时光流逝的常规表达层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5-9-8 09:07 , Processed in 0.05144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