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回复: 0

《绝句班第1讲作业点评》

[复制链接]

197

主题

180

回帖

256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60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掬心书院、唐韵书院2025公益诗词班
《绝句班第1讲作业点评》
绝句第一讲作业要求:
以渔洋第一法练笔一首七言绝句。
题目自拟,格式准确,内容随意,诗句流畅,韵部一东。
要点:
渔洋第一法,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赋陈  就是直接叙述,兴起  就是以写景开始。
评审老师们辛苦了
绝句第一讲点评值班表
1~6点评老师:戒盈
7~12点评老师:墨问
13~18点评老师:时分
1~6点评老师:戒盈
1.晨望
学员15简爱
晓雾轻笼柳色融,檐前燕语透帘栊。
凭栏不道春寒在,尽在朝曦一抹红。
戒盈老师点评:此绝以晨景入笔,颇具清灵之致。
起句“晓雾轻笼柳色融”,以“轻笼”写雾之柔,“融”字状柳色在雾中渐显的朦胧,开篇便勾勒出晨景的温润;“檐前燕语透帘栊”,以燕语穿帘的灵动,打破静谧,声色相衬,春意暗生。后两句转至人情,“凭栏不道春寒在,尽在朝曦一抹红”,将人的专注与朝曦的暖意相勾连,“不道春寒”见出赏景时的沉醉,“一抹红”以亮色收束,余韵轻扬,情景相融自然。
稍可斟酌处:“尽在朝曦一抹红”中“尽在”略直白,若换作“都付”“皆入”等词,或许更添含蓄;“春寒”与“朝曦红”的对比稍显浅淡,但整体而言,笔墨简净,意趣自足,不失为一首清新的晨景小诗。
2.暑秋
学员09丹顶鹤
暑亲贑鄱万木忧,汗沾衫透贴身休。
仰观霄汉莫叹短,顺应四时自乐悠。
戒盈老师点评:此绝句没有按作业要求,用一东韵而是尤韵。
第三句“仰观霄汉莫叹短”,承前之苦,以“莫叹”转开,由暑热的煎熬转向对时序的观照,“霄汉”拓宽视野,暑亲贑鄱万木忧(仄中仄平仄仄平)顺应四时自乐悠(仄中仄平仄仄平)时犯了孤平。要重新斟酌。
3.秋日
学员19若虚
更残露重晓寒凝,风动云飞素景澄。
不见黄鹂鸣树杪,空馀凉叶一层层。
戒盈老师点评:此诗没有押一东韵。押的是十蒸韵。应该仔细审题,下次不符合要求的作业不予点评。如果单从诗意来讲,以晨景起笔,“更残露重晓寒凝”,“更残”点时,“露重”“寒凝”摹状,将秋晨的清冽写得可触;次句“风动云飞素景澄”,风摇云散后,天地归于素净澄澈,画面由浓转淡,暗含秋高气爽之意。后两句转写情味,“不见黄鹂鸣树杪,空馀凉叶一层层”,以“不见”“空馀”形成对照,昔日黄鹂鸣树的生机已逝,只剩凉叶叠叠,于寂静中透出秋的萧疏,余韵清幽。通篇炼字精到,“凝”“澄”“空馀”等词,既状景又传情,将秋日晨景的静与寂融于笔端。还是不错的构思。
4.圆诗梦
学员10蓝天白云
如饮琼浆沐蕙风,云屏雅集幸相逢。
若非书院勤磨砺,何处寻回旧日梦。
戒盈老师点评:全诗以“诗梦”为脉,起句“如饮琼浆沐蕙风”,以“琼浆”喻诗意之甘,“蕙风”写相聚之雅,起笔便带欣喜;次句“云屏雅集幸相逢”,点出“雅集”场景,“幸”字直抒珍惜之情。后两句以“若非”“何处”的假设呼应,“若非书院勤磨砺,何处寻回旧日梦”,既显书院砥砺之功,又表圆梦者的感恩,转合自然。此诗语浅情真,无雕琢之痕,“琼浆”“蕙风”等意象与“勤磨砺”“旧日梦·这个梦在这里是做名词。那就是仄音。在这里不是平韵。建议改为“衷,”这样就合韵了。诗写实相济,将诗友相聚、共圆诗梦的真挚写得动人,末句的反问更添感慨。
5.秋韵
学员13轻罗小扇
桥枫染醉映高阳,银杏初黄欠浅霜。
不是秋风才萧瑟,应为下季更精装。
戒盈老师点评:押了七阳韵。也是没认真审题。下次这样的作业不予点评。此诗写秋景不落俗套,首句“桥枫染醉映高阳”,“染醉”拟人化写枫叶之红,映以“高阳”,秋阳的暖与枫叶的艳相衬,画面明媚;次句“银杏初黄欠浅霜”,“初黄”写银杏未盛之态,“欠浅霜”暗点时节尚早,细腻入微。后两句翻出新意,“不是秋风才萧瑟,应为下季更精装”,打破“秋风萧瑟”的常情,谓秋风非为凋零,而是为来春“精装”蓄力,视角独到,于秋景中见生机与哲思。“精装”一词虽稍显直白,却让秋的“蓄势”之意鲜明,别开生面。
6.落叶
学员06菜菜
旷野飘飖类转蓬,为轮尚且共秋风。
不知已是无根客,尤自翻飞西复东。
戒盈老师点评:符合一东韵。诗以落叶喻人,起句“旷野飘飖类转蓬”,“飘飖”写落叶轻盈之态,“转蓬”喻其无定,起笔便带漂泊感;次句“为轮尚且共秋风”,“为轮”状落叶旋转之姿,“共秋风”显其与风相逐的动态,画面灵动。后两句由物及情,“不知已是无根客,这句运用了否定词,符合渔洋第一法。尤自翻飞西复东”,以“不知”写落叶的懵懂,“尤自翻飞”绘其执着,既状落叶之态,又暗喻世间身不由己却仍挣扎的人,托物寄情,余味耐品。“无根客”三字点题,让落叶的漂泊有了深层意涵,质朴中见悲悯。
7~12点评老师:墨问
7.秋深独坐
学员02四哥
坐入秋深落叶东,浮生过半送离鸿。
人间非是无深浅,圆缺荣枯问翠空。
墨问老师点评:
此作起笔大开手法行笔,以景入赋,{坐入秋深落叶东)首先看句式组合,阐明出时间段为深秋,有落叶之象,坐入一词组合很难令读者看出坐在哪里?落叶东,句读感偏硬,有凑韵之嫌,{浮生过半送离鸿}此句为承由起句延伸描绘出作者现状,浮生过半组合尚可,送离鸿句式组合不够严谨,离鸿有两个释义其一为落伍大雁,其二为远方的亲友,送字把笔锋拉弱,转句为否定句{人间非是无深浅}此句看出作者有一种无奈的心境,但是深浅二字组合前奏有词不达意之嫌,合句{圆缺荣枯问翠空}细读此分句圆缺为月,荣枯为植物,后三问翠空天空之境被抽象到脱离现实之象,前面毕竟提及秋深落叶,此句组合不够灵活细腻。
整首作品看出作者在深秋之际现状已近中年,对人间某些事物有无可奈何之意,昂首对长天空叹!思路清晰,不足之处应加重字词句式组合之力道,才能凸显出笔锋令人回味!
8.偶遇
学员16榴莲
八月梯门积郁融,白衣垂顾沐光中。
未酬鸿雁隔云岫,心寄长空孤影虹。
墨问老师点评:
此作起笔小开手法行笔,{八月梯门积郁融}首先作者起句阐明时间地点八月在梯门心底有心事未解之谜,韵部融字组合到底是解还是结且看下文分解,承句{白衣垂顾沐光中}看出作者衣着,但是,垂,顾,沐,三个字组合略显繁琐都是动词,句读感欠稳,光未表达出什么光?此句细品比较浮躁,转句{未酬鸿雁隔云岫}鸿雁有两个意思其一鸟禽其二书信,后面云岫组合不够灵活细腻,看出作者有书信寄出因为有隔字加持是未收到回信,合句{心寄长空孤影虹}品到转合句解释出了首句的融字,为结!孤影虹组合偏硬!
整首作品看出作者一直郁闷的心事是没收到音信而为,思路清晰,但是由于选韵字处理不够恰当所以有凑韵之嫌!
9滕阁观焰
学员27文文
阁外秋澜自向东,佳节焰火漫天红。
己非落霞孤鹜貌,今夜欢声百万同*。
*注:2025年国庆滕王阁一江两岸观焰火人数122万。
墨问老师点评:
此作大开手法行笔,起句{阁外秋澜自向东}以即时秋景东流水为铺设,但是承句佳节焰火漫天红,为垫句,细品两句关联性较弱,起句入手应围绕主题延发,个人觉得与主题关联性不大,转句尚可阐明此焰火与落霞相聘美,合句{今夜欢声百万同}此为大合手法收笔,句式组合不够严谨,有松弛感,松弛感在后三,百万同。句读感缺丝滑细腻之法。
整首作品作者思路清晰,个别句式组合不够灵活,大开大合手法行笔,建议一首作品尽量虚实结合,多炼静态与动态之意象结合,起传神作用。
10.红叶
学员07洵美
霜打层林中国红,丹霞浸染映江中。
莫言秋至皆萧瑟,无限风光与客同。
墨问老师点评:
此作大开手法行笔,思起句{霜打层林中国红}此为直入主题阐明主题形态因霜打而为之,中国红组合不够灵活,有口水语之嫌,起句为铺设,承句{丹霞侵染映江中}此句顺承为铺垫对比手法,句式组合还可磨炼一下所表达出对比的深度,转句{莫言秋至皆萧瑟}此句为转折性起作用,表达出秋天之象,秋至一词稍弱,霜打应为晚秋,秋至明显时间段组合不稳,合句{无限风光与客同}细品此句力度稍弱,笔锋突降,客又是谁?此句与主题距离拉大,
整首作品大开大合手法行笔,作者思路清晰,个别句式组合不够凝练,简单的说一下意象,象为景,意为情,作品出现象达意滞之态势,情感投入不够到位!
11.感怀
学员28浮生若梦
耳畔啁啾听暗虫,乡关遥望月明中。
若非身世难由己,谁愿天涯作断蓬。
墨问老师点评:
此作起笔大开手法行笔,{耳畔啁啾听暗虫}此句体现出即时此景之动态,有轻摇罗扇扑流萤之味道,阐明出作者的孤独感,暗虫一词组合稍弱,起铺设作用,承句{乡关遥望月明中}起句听字与承句望字起呼应作用,此句为垫顺应首句延伸孤独思乡之情,承句出彩,转句{若非身世难由己}此句为扁担句承上启下起转折作用,但是身世一词可待斟酌,笔锋稍弱,合句漂亮,
整首作品作者处心积虑下了一定功夫,个别句式组合不够灵活,有出彩句!
12.有感
学员21花落倾城
长天过雁向南城,独坐高楼调素筝。
莫道此间知己少,珠帘风动也关情。
墨问老师点评:
此作大开手法行笔,起句{长天过雁向南城}阐明出时间段提及归雁也体现出孤独感,承句{独坐高楼调素筝}此句顺承首句独字延伸孤独感,首句向字与承句调字起呼应作用,手法细腻,有出彩之笔,转句{莫道此间知己少}起承二句明显体现出孤独感,此转句可换手法递进,再提及孤独感显笔锋稍弱,合句{珠帘风动也关情}此句大合手法收笔,体现出作者身畔所有物像皆与作者关之一情,有同怜共慨之意,
整首作品大开大合手法有出彩之笔,意象结合到位,个别句式可稍加凝练!
13~18点评老师:时分
13.红叶
学员08好雨
霜染枫林炫目红,如霞焕彩映溪中。
莫言秋老无颜色,放眼风光各不同。
时分老师简评:问好学友,格律自解。这首七绝《红叶》以渔洋第一法(即起承转合结构)咏秋枫,展现了霜叶红艳的秋日画卷。
首句“霜染枫林炫目红”直写枫林经霜后绚烂夺目的景象,以“炫目”强化视觉冲击力,暗合自然造化的神奇‌。
次句“如霞焕彩映溪中”将枫叶比作彩霞倒映溪水,动静相宜,色彩与光影交织,凸显秋景的灵动之美‌。
第三句“莫言秋老无颜色”以反问转折,打破传统悲秋的窠臼,赋予红叶以生命力的象征‌。尾句“放眼风光各不同”收束全篇,点明秋日风光的多元与独特,呼应了首句的“炫目红”,形成从具象到哲思的升华,传递豁达乐观的意境‌。
整体语言凝练,意象鲜明,体现了七绝的韵律美与渔洋法的结构严谨。
以上个见。
14.春日闲坐
学员01御风
暖日穿窗照壁红,流莺绕树语匆匆。
此身未许尘中老,且对花枝醉晚风。
时分老师简评:问好学友,格律无误,用韵正确。
开始以光影点明春日午后,承句“流莺绕树语匆匆”以声衬静,勾勒出庭园生机。两句平铺直叙,完成时空与场景的铺设‌。
转句;从写景陡然转入抒情,表达超脱尘俗的志趣,符合渔洋第一法“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的核心要求‌。
结句;将闲适心境与自然物象交融,既回应前句的“未许尘中老”,又以景结情,余韵悠长‌。
‌结构严谨‌:起承写景、转合抒情,符合“平铺直叙—否定转折—主题升华”的渔洋第一法框架‌。
15.远行
学员17黛染
独游云院碧波中,遥看山峦接昊穹。
莫问浮生何所似,斜阳尽处一飞鸿。
时分老师简评:问好学友,格律自解!前两句以“独游云院”“遥看山峦”铺陈眼前景,后两句以“莫问浮生”转哲思,结句“斜阳飞鸿”以景收束,符合“起承转合”的绝句范式‌。
第三句“莫问浮生”以设问承接前文,第四句“斜阳飞鸿”作答,形成“景—情—理”的递进,暗合渔洋法“以景结情”之旨‌。
‌意象运用‌:“云院”“碧波”“山峦”“昊穹”构建空阔之境,烘托独游的孤寂感;“斜阳飞鸿”以动态意象收尾,赋予画面生命力,呼应“浮生”的漂泊感‌。
整体来说;此诗技法娴熟,意境开阔,结句尤佳。若能在情感过渡与意象选择上稍作优化,则更近渔洋“神韵”之妙。个见!
16.捕秋风
学员16榴莲
飒然一顾发飞蓬,襟袖飘飖欲趁空。
莫道无形难捕捉,草尖摇露泄光虹。
时分老师简评:问好学友格律无误!
以“草尖摇露”替代传统“落叶”“孤鸿”,通过光虹折射将无形秋风转化为可触的视觉符号,呼应“捕”字之巧‌。
‌前两句写虚(风势),后两句写实(露光),符合渔洋法“起承写景,转合抒情”的结构张力‌。
‌“泄”字既露珠滑落之态,又暗含光虹倾泻之势,与“捕”字形成动作闭环‌。
‌转句衔接‌:若将“莫道”改为“岂知”,可强化设问感(如“岂知无形难捕捉”),更贴近渔洋法“否定词转接”的典型用法‌。
‌韵脚微调‌:末句“光虹”属平声一东,若改为“光融”(同韵部),可避免“虹”字在现代语境中的口语化倾向。
注:本诗严格遵循渔洋第一法“起承平铺—转句否定—合句扣题”的范式,通过具象化“无形”秋风,完成从物理现象到诗意哲思的跃迁‌。以上个见!
17.刻葫芦偶得
学员26徐小妞
葫芦皮上刻玲珑,痕有深浅意有踪。
不是天成皆完美,却因巧琢韵尤浓。
时分老师简评:问好学友,格律有误,有个别字平仄不符出现(深、完)。
前两句可融入更多感官细节(如“刀痕映日流光碎”),增强画面感;
‌转句衔接‌:第三句“不是”稍显直白,可改用“莫言”等词,使转折更自然‌;‌韵脚调整‌:“踪”与“浓”押韵,但“玲珑”双声叠韵,若改为“玲珑影自踪”可提升音律美。
‌修改范例‌:
葫芦皮上刻玲珑,刀痕深浅意有踪。
莫言天成皆完美,巧琢方知韵更浓。
(注:修改后强化了“刀痕”的视觉意象,以“莫言”替代“不是”,使否定更含蓄;末句“方知”深化感悟,呼应渔洋法“以景结情”的余韵‌。
18.五行天籁舒神曲
学员16榴莲
唵声初定太虚空,涩拉流芒涤妄丛。
非是言诠能悟彻,安喃维滃运寰中。
时分老师简评:问好学友格律无误
将“唵声”“安喃”等梵音拟声词融入诗境,以音声为媒介构建禅修场景,延续《普陀山志》中“钟声浪答曲”的声景传统‌。
‌否定强化‌:第三句“非是言诠”通过否定语言局限,突出音声直指本心的力量,类似耶律楚材“溪风萧萧溪水寒”中自然意象对尘世的超越‌。
末句“运寰中”将音声提升至宇宙维度,与“金仙对面无吕亲”的普陀山禅意形成时空呼应‌。
三、可参考佛教诵经“引声、憍声”五法,调整“唵”“安喃”的音调节奏,增强诵经般的韵律感‌。
‌借鉴“万顷松风落松子”的动静结合,在“流芒”后增添自然意象(如“涧草”“岩花”),丰富画面层次‌。
此诗以音声为禅钥,通过渔洋第一法的否定转接,将天籁之音从个体修证升华为宇宙法则,堪称“音声佛事”的绝妙诗化呈现。以上个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5-10-23 19:09 , Processed in 0.04455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