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蒋玉菡 于 2025-11-6 13:50 编辑
再步一个
金秋赋
文/掬心。
唯九月之秋气,登重阳之鸿庆余晖。余见鸿雁远渡,知玄鸟漫归1。揽草木之黄落,眺岩峦之翠微。闻丹桂之飘香,带严风之凛冽;察金菊之争艳,含晚节之芳菲。乃趁崦嵫勿迫,桑榆非晚2。攀霜柏于悬崖,采云松于绝巘。观流霭之清扬,听回溪之清婉。苍茫暮色,霞西去且淹留;浩荡长江,水东流而不返。
乃思葡萄紫,稻谷黄。架藏鲜果,田有食粮。采林珍以漫道,收山味以积仓。桂子调糕,启著筹以丽食;菊英酿酒,倾樽盏而浅尝。复若四水澄清,千山明净。逢中秋以团圆,贺建国而同庆。联袂起舞,喜经济之繁荣;抱穗欢歌,愿民生之昌盛。所以秋之气也,岂独屈宋之悲命哉3!亦有生民之乐咏矣。
况复命之衰朽,叶之凋残。惟草木之溘尽,恐人生之力殚。当从廉颇之未老,岂效彭泽之易安4?渭水垂纶,子牙已古稀之岁5;晋文建业,重耳过花甲之年6。所谓“穷且益坚,老当益壮。”青云之志未酬,白首之心岂忘?挑灯看剑,赞稼轩之英姿7;猎马带禽,夸东坡之豪放8。故知老骥伏枥9,志当不让。
噫吁哉!金风郁晦,玉露澄明。秋菊发而韶艳,夜光生而朗清。余乃扶杖而下,赶月而行。栖山亭以萦绕,照水路以送迎。远影孤舟,立鹏程以奋进;方塘半亩,策微躯以躬耕。乃知序之秋,人之老。得之如珍,获之如宝。看残月之鎏金,欣余年之静好。
步韵金秋赋
唯拜月之吉韵,沐重阳之祥晖。远瞻流云之飞渡,遥见玄鸟其寻归。悉草木之萧索,知蛾虫之式微。欣以丹桂香悠,喜之金凤浩渺;叹其红枫飒爽,感于银月芬菲。乃思其月夕花晨,尤念之渔舟唱晚。集霜露于云崖,采松珍于绝巘。闻鹊语之悠扬。听溪声之幽婉。怎惜暮色,品西霞之不同;谁怜激流,概东逝之难返。
观夫亲繁绿,醉芳黄。屯销蔬果,藏储食粮。采庄稼而盈道,收子实于满仓。此季珍馐,始于耕耘劳作,常时美味,源于酝酿试尝。复若四海升平,五洲澄净。享秋节之团圆,贺华诞之鸿庆。欢欣鼓舞,民生昌荣;喜悦丰隆,家国繁盛。所以接秋实之气,抒世华之咏也。
况夫生机转退,叶形消残。观草木之凋落,惜荣芳菲之飘殚。需慕其廉颇未老,不效其陶令易安。伤秋亦明途,太公古稀之钓月;复古能励志,重耳花甲而知年。所谓“穷且益坚,老当益壮。”尚有青云之志未酬,仍忆白首之心难忘。挑灯看剑,陶醉里思彼英姿;羽扇纶巾,谈笑间念谁豪放。故知老骥伏枥,壮志不让。
乃其金风送爽,玉露流明。离菊逢寒而韶艳,瑶月入节而朗清。追风而走,逐月而行。栖霞以缭绕,踏水而随迎。只影孤帆,欣接惊悉之访问;倾杯一盏,诚敬辛劳之躬耕。乃至秋尤劲,人不老。惜之若珍,藏其如宝。观岁月鎏金,喜余年静好。
噫吁哉!金风郁晦,玉露澄明。秋菊发而韶艳,夜光生而朗清。余乃扶杖而下,赶月而行。栖山亭以萦绕,照水路以送迎。远影孤舟,立鹏程以奋进;方塘半亩,策微躯以躬耕。乃知序之秋,人之老。得之如珍,获之如宝。看残月之鎏金,欣余年之静好。
简注:
1、玄鸟:燕子。《礼记•月令》:“中秋之月……鸿雁来,玄鸟归”
2、崦嵫:传说中日落的地方,象征人的暮年。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弥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也象征人的暮年。
3、屈宋之悲秋。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
4、廉颇,战国时期赵国著名的老将。彭泽,地名,应陶渊明曾为彭泽令,故常代指陶渊明(如王勃《滕王阁序》)。其《归去来兮辞》中有“审容膝之易安”。
5、指周代名相姜太公,遇周文王时已72岁。
6、指晋文公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流亡他国多年,即位时已62岁。
7、稼轩,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号。挑灯看剑,出自辛弃疾《破阵子》。
8、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9、见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