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回复: 0

《词班第11讲作业点评》

[复制链接]

202

主题

180

回帖

279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91
发表于 昨天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掬心书院、唐韵书院2025公益诗词班
《词班第11讲作业点评》
词第十一讲作业要求:
填《谒金门》(正格)一首内容自定,韵部不限。必须用陡起之法开篇,可以情陡起,也可以景陡起。
作业要点:谒金门词牌
1、起句陡起
2、用情语起的好,若用景语,要注意以景陡起,景中必要含情,而后的描写才能言之有物。
3、本词调仄韵,句句带韵,句式拗怒,用入声字当韵的也不少,所以构成本词牌的感情基调适合表达的情绪应该是抑郁、曲折或愤懑、昂扬、激荡不平的。
4、注意起头的格式,中中仄,我们不要三仄,平仄仄,平平仄或者是仄平仄都可以。
5、下阕的两个六字句,对不对偶随意,看例词,对偶的时候有重字可以,注意哈不规则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评审老师们辛苦了
词第十一讲点评值班表
1~6点评老师:依然从容
7~12点评老师:总评信马由缰
13~18点评老师:无常
19~24点评老师:曾经沧海
25~33点评老师:行歌
31~36点评老师:璎珞
37~41点评老师:总评信马由缰
1~6点评老师:依然从容
1.谒金门·乙巳重阳诗会
学员90陈玲
秋声骤!满座清吟惊袖。赣水风牵霞色透,檐垂金菊瘦。
砚底重阳香逗,笔底词心同叩。莫道霜寒侵鬓久,诗潮掀海皱。
依然从容老师点评:这首词开篇流畅度略差,标点也错了。词基本就是逗号和句号和顿号几种标点,而且这里用感叹号也无意义。承句继续在声音纬度铺排,但是依旧是流畅度问题。叙事不是很清楚。再承句逻辑性有些问题。而且在布景时很散乱,没有推镜头的层次感。上结檐垂金菊这种种法我没见过。而且不知道作者要表达哪种情绪。过片一样是流畅度问题,承句一样是流畅度不足。再承句与下结和前文既有脱节与割裂,还存在部分词意重复的问题。而且作者到底在哪里呢?一会赣水,一会檐下,一会又海边。然后还有室内的事物。这样布局造景是失败的。暂时不评分了。
2.谒金门·重九登滕王阁
学员81余永平
风骤起,卷尽秋空云气。重上高楼望赣水,雁声长天际。
遥想昔年集会,笔底风雷惊世。千古骈文奇秀翠,醉余霜鬓悴。
依然从容老师点评:这首词的开篇和承句因果关系清晰。再承句稍嫌平淡,上结有些老生常谈。过片和承句回忆布局不错。但是再承句有点画蛇著足。下结有凑韵嫌疑。60。
3.谒金门·医院墙角梅
学员79邹新亮
梅绽悄,墙角数枝寻娇。灌木丛间低语绕,独逸寒风俏。
不与繁花竞耀,甘为寒冬添照。愿伴白衣祛病扰,香融春梦早。
依然从容老师点评:这首词开篇尚可,承句有点凑韵。再承句流畅度不足,上结流畅度不足。过片说理不错,承句嫌平淡。再承句嫌跳跃,与前文有点脱节,下结有破坏留白的嫌疑。60。
4.谒金门·秋夜思
学员56御风
风骤起,吹落残灯如纸。窗外寒蛩声不已,客愁侵骨子。
枕上泪痕难拭,阶下霜华渐次。万里归期浑未识,漏长人不至。
依然从容老师点评:这首词开篇没问题,承句这个比喻不贴切。再承句与上结布局不错。这个转身自然流畅。过片和承句对偶工稳,递进效果不错,再承句和下结这个思路很好,但组句的时候不够细腻。或者万里归途须未识,夜阑人不至更好一些。70。
5.谒金门·暮龄感怀
学员73行稳致远
常汲汲。期愿多违情实。尘网营营难逸迹。梦魂何处觅。
汗滴事成非易。勤苦老来安适。闲暮把杯欢尽日。豁然云外碧。
依然从容老师点评:这首词开篇与承句流畅度不足。再承句一样问题,而且有凑韵嫌疑。上结设问可以。过片和承句说理可以,再承句与前文词意重复。下结豁然有道破嫌疑。60。
6.谒金门·秋忆
学员12诗韵含芳
风骤紧,吹落满阶红烬。旧苑残枝灯拓印,寒蛩声渐尽。
曾共倚栏听信,细数流光分寸。雁字回时霜又鬓,梦深无处问。
依然从容老师点评:这首词开篇承句流畅度不错。再承句流畅度略差,上结从不同纬度铺排这个思路值得肯定。过片表达欠清楚,承句不错。再承句又不如染。深不如残。68。
7~12点评老师:总评信马由缰
7.谒金门·秋声
学员83琴袖
西风卷,黄叶翻飞几遍。旧燕深谙时序变,暗枝千百啭。
帘外雨声婉转,却散乱花光颤。一任秋霜鸾镜见,皱痕眉眼现。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整体上,情绪状态表达不错,符合要求。但用“婉转”来形容秋雨声,于情感色彩方面欠妥帖些。
8.谒金门·登革热
学员42无言
毒蚊子,偏就旮旯欢喜。趁暑浪嗡嗡四起,专向人咬嗜。
高热遍身不止,红疹星罗如蚁。问切大夫依症理,悉数消灭尔。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有生活情趣,但也有戏谑之嫌。虽有情绪表达,但还是写实过多,于本词牌要求略有出入。
9.谒金门·千叟宴
学员28人参果
重九九,好个区明彩秀。乙巳重阳千老叟,鹤发菊瓣镂。
盛宴频频执手,逢复兴彭年有。东海携福来祝寿,与周公道友。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首先注意,“菊”“福”皆是入声字,为仄。“重九九”与“重阳”,既有重字又重意。另,多处有相当然与自造词之嫌。如“鹤发菊瓣镂”“与周公道友”等。
10.谒金门·云无主
学员06肖正英
云无主。玉阙随风朝暮。舒卷淡烟轻且素。鹤梦迷归路。
散作天涯无数。变幻於何能阻。剩欲真情寻觅处。谁与其相顾。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起句有彩!上片景写入神且得趣。但下片写情飘忽,无着力处,情浮而气弱。
11.谒金门·清明祭
学员25中国书画
风雷疾。冷雨斜芭蕉泣。灞水向东情绝迹。陌上行人急。
离别苦空追忆。相見难春梦覓。恍覚娘亲当户织。断肠人伫立。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起句有彩!上片景有开合,情有递进。下片虚实结合,情绪表达跟进也比较到位。有真情注入的诗词必定动人。“春梦”一词可再酌。
12.谒金门·枫叶
学员52好雨
枫叶灿。霜染层林红遍。峻岭平原秋色漫。怯望南飞雁。
漂泊又将年半。归梦依然牵绊。座有嘉宾成日宴。莫辞终夕伴。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上片由景入情,“怯”字用的好,既是场景之转换,又是情出之宣泄。下片描写缺乏起伏与情感层次,且用韵发声一样“半,绊,伴”,读起来单调。
13~18点评老师:无常
13.谒金门
学员09萧闲
愁千叠,暮角寒声渐咽。败叶敲阶风又冽,客恨何时竭。
独对残灯长夜,冷露沾衣难借。旧信翻来痕己谢,此怀和泪写。
无常老师点评:一哀到底,情感基调一致。起拍有点急,后劲发力就有些难。下片着重细节,少了些韵味。
14.谒金门·送友
学员10松风
舟渐远,送友澧沙河畔。渡口依依曾把盏,堤树遮望眼。
霜冷风凉秋晚,叶落花残草卷。听得山前云里雁,声声相顾唤。
无常老师点评:写送别场景,景、情相对适宜,情节也算完整。老调子了,没出彩的地方。
15.谒金门·老屋
学员55感恩
老屋美,竹影兰香丰翠。雀鸟唱鸣街巷尾,婉转招人醉。
明净安宁宝地,时有客来相会。墙后篱前花木沛,热情迎门内。
无常老师点评:口语比较多,到也流畅,可读出词人对老屋的喜爱之情。
16.谒金门·春归
学员77张宝荣
晚风起,摇曳一湖碧水。三五禽鸣沙渚里,白条惊潜底。
归塞雁鸿声悴,丝柳轻扶葭苇。雨送黄昏花易逝,几多行人泪。
无常老师点评:上下片不是很连贯,单看还可以。取景很跳跃,季节也不是很明确,不够凝炼。
17.谒金门·如何算
学员30船夫
如何算。生命向来苦短。瘠土分飞劳燕散。南北铺青筦。
夜半谁人酸懒。月下争银改纂。广大神通勾老赶。铜板催荒诞。
无常老师点评:口语较多,对生活、生命、人生有所感悟,词人有阅历。
18.谒金门·秋思
学员18美好人生
黄昏后,独步菊丛香透。疏柳西风湖畔秀,秋光仍似旧。
犹记小桥牵手,曾诺三生守候。今夜月明如白昼,人随黄花瘦。
无常老师点评:上下层次分明,流畅自然。整篇直白处较多,用字也不是很凝练,如独步、白昼等。
19~24点评老师:曾经沧海
19.谒金门·重阳节感怀
学员08史忠和
秋已暮,山野枫红铺路。邀友登高寻故处,雁声穿薄雾。手把茱萸轻护,怕惹乡愁难住。极目云天收远浦,此情谁与度?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登高感怀的情景,仔细看看这首词的内容:上阕写"秋已暮"的深秋景象,枫红铺路,邀友登高,雁声穿雾;下阕写手把茱萸思乡,极目远望的孤独感。整体意境苍茫而含蓄。
一、意象组合:深秋画卷中的时空张力,季节符号的凝练呈现“秋已暮,枫红铺路”以“暮”字点明深秋时节,枫叶的炽烈红色(“枫红”)与路径的绵延感(“铺路”)形成视觉冲击,既呼应重阳登高习俗中“赏红”的传统,又暗喻时光流逝的苍茫感。文化关联:敦煌壁画《山林出行图》等作品,常以秋色渲染登高意境7,此处意象与之神似。声音与迷雾的虚实交织“雁声穿薄雾”以声破静,雁阵的迁徙象征游子离愁,“薄雾”则构成空间阻隔,强化“寻故处”的渺远感。此句巧妙化用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孤寂7,赋予传统意象新境。
二、艺术技法:传统元素的创新表达,动词的精准诗化“穿”“护”“收”等动词串联场景:“穿”赋予雁声穿透力,“护”将茱萸拟人化,“收”凝缩远眺动态,使画面兼具流动感与定格美。结构张力的营造,上阕“邀友登高”的热闹与下阕“乡愁难住”的孤寂形成反差,暗合重阳节“聚中见离”的文化底色——如福泉市敬老活动中“打糍粑”的欢愉与“义诊”关怀并存的场景。还可更深化“暮秋”的生命体悟。
20.谒金门
学员66云水无心
心切切,丝网系成千结。即懂痴情难两悦,又何相决绝。
风染三秋荷叶,空洒一天梅雪。多少路人行聚别,都陪星与月。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这首词看起来是写爱情的愁苦与人生聚散的感慨,多写闺怨春愁。
这首词上片以"心切切"起笔,直抒胸臆。"丝网系成千结"让我想到张先的名句"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化用得巧妙。第三四句"即懂痴情难两悦,又何相决绝"充满矛盾心理,与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怅惘相似。
下片转写景,"风染三秋荷叶"的"染"字用得精妙,让我想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炼字功夫。"空洒一天梅雪"以雪喻梅,既点时节又暗喻愁绪纷飞,与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异曲同工。结尾"多少路人行聚别,都陪星与月"将个人情思升华到人生际遇的普遍性,类似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宇宙意识。
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是:意象组合新颖(丝网/梅雪/星月),时空转换自然(从内心纠结到秋景寥廓再到永恒星辰),特别是"染""洒""陪"等动词的运用,使静态意象产生动态美感。若论提升空间,"三秋荷叶"的意象稍显突兀,或可再斟酌季节特征的统一性。
整体看,这首词继承婉约词传统而能出新意,将个人情思与天地永恒对照的写法尤为动人。让我联想到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哲学高度,在当代词作中堪称佳作。
21.谒金门·重阳思君
学员96戒盈
霜染路,篱下黄花凝露。雁度寒空传尺素,天涯人未晤。
梦里君颜如故,醒后孤灯残炷。遥寄清愁随月去,夜长谁共诉。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最欣赏的是时空处理手法。上片实写重阳霜路(时间),下片转入梦境空间("梦里君颜"),这种虚实转换与冯延巳词"斗鸭阑干独倚"的时空跳跃技巧相似。结句"夜长谁共诉"以问收尾,余韵悠长,堪比苏轼"水流愁不去"的含蓄深沉。不过下片"孤灯残炷"的"炷"字稍显拗口,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浓度极高,将重阳怀人主题推到了新境界。最后补充两个建议:若在"遥寄清愁"句加入具体物象如茱萸(参考重阳习俗),情感载体会更丰满;结句可借鉴刘埙"一溪烟雨"的景语收束,让"夜长谁共诉"的直抒转为意象化表达。
分层点评:一、意象选取与时空构建,季节物象的典型性“霜染路”“黄花凝露”(“霜裂马声寒特特”、晏殊词“秋露坠”)以重阳物候点明时序,篱菊含露既是实景,亦暗喻思念之泪。“雁度寒空”化用鸿雁传书典故(“雁回书不到”),赋予自然景象情感传递功能,与“天涯人未晤”形成空间阻隔的张力。虚实交织的梦境与醒境,下片“梦里君颜如故”与“醒后孤灯残炷”构成强烈对比(“不忍思君颜色”),孤灯残烬强化了长夜寂寥,而“残炷”的细节描写尤显凄楚,堪比周祖同词“半床仍是空”的孤眠意象。
二、情感表达与技法运用。愁绪的具象化投射“遥寄清愁随月去”将无形之愁托付明月(苏轼词“水流愁不去”),延续了古典诗词“寄愁明月”的传统,结尾“夜长谁共诉”以问句收束,深化了无人共语的苍凉(冯延巳“终日望君君不至”)。词牌声情与句式张力,本词严守《谒金门》双调四十五字体式,上片“路、露、素、晤”押去声韵,沉抑如叹息;下片转“故、炷、去、诉”仄韵,声调由绵长转为短促,契合梦醒后心绪的跌宕。
22.谒金门·慈母忆
学员38蓝天白云
慈亲忆,乙巳重阳寥寂。独倚危栏频望极,长空横雁疾。
漫卷西风萧瑟,何处音容寻觅。簌簌秋声如叹息,夜凉寒雨淅。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这首词看起来是描写重阳节思念母亲的,情感深沉。再看内容,"乙巳重阳寥寂"点明时间背景。突显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词中"长空横雁疾"的意象,在中学语文资源里"忆母亲诗句"中也有类似表达,如"云出东封盛,河伤南徙愁",都以雁写离思。下阕"漫卷西风萧瑟"的萧瑟感,在苏轼诗词中"十年生死两茫茫"可见类似意境。而"簌簌秋声如叹息"的拟人手法,呼应了朱淑真《谒金门》里"粉泪共、宿雨阑干"的悲泣意象。结尾"夜凉寒雨淅"以景结情,艺术特色方面,全词结构上"忆-望-寻-叹"四层递进。最动人的是时空对比:"频望极"的当下凭栏与"何处音容"的阴阳永隔,白头老母遮门啼"的时空撕裂感。而"秋声叹息"的通感修辞,让自然物象成为情感载体,与梁晓声忆母文中"风雪夜野草间"7的意象异曲同工。
一、意象选取:秋景渲染哀思,时空设定“乙巳重阳寥寂”点明时间(乙巳年重阳),以传统祭祖节日强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与安大爷忆母时“母亲过世前未吃上白面”的亏欠感9形成共鸣。“长空横雁疾”借秋雁南飞暗喻天人永隔,呼应古典诗词中“雁”的离思意象(如沈端节“独倚危阑清昼寂”)。环境烘托“簌簌秋声如叹息,夜凉寒雨淅”以风声、雨声拟人化,将自然声响转化为哀叹,与朱淑真“粉泪共、宿雨阑干”的凄清意境相契。“漫卷西风萧瑟”化用易安居士“帘卷西风”之寂寥,强化孤寒氛围。
二、情感表达:孤寂中的永恒追忆。行动细节见深情“独倚危栏频望极”通过“独倚”“频望”的肢体语言,刻画凭栏远眺、反复寻觅的执念。“何处音容寻觅”直抒茫然无措之痛,与归有光《项脊轩志》“今已亭亭如盖矣”的物是人非异曲同工。生死怅惘的升华结句“夜凉寒雨淅”以景结情,寒雨绵延象征哀思不绝,恰如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时空苍凉感
23.谒金门·重阳登高
学员80冷梅
凭远目,霜染峰峦如簇。雁掠晴空云影速,菊香萦短麓。
手把茱萸凝瞩,心逐秋光驰鹜。醉里题诗酬岁促,风来传旧曲。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上片写景,"凭远目"总起,"霜染""雁掠""菊香"构成层次分明的登高画卷;下片抒情,"茱萸""题诗"紧扣重阳典故,"风传旧曲"收得余韵悠长。最妙的是"醉里题诗酬岁促"这句,把时间意识与生命感怀融合得不着痕迹。艺术特色方面:动词用得精准,"染""掠""萦""逐""传"串联起动静相生的意境;"霜染峰峦如簇"化用王安石"翠峰如簇"却翻出新意;结尾"旧曲"既实指山风天籁,又暗含文化记忆的双关。思想情感上:表面是节庆欢愉,深层藏着对时光流逝的警觉——"岁促"二字点醒全篇,而"酬"字体现主动拥抱生命的态度。这种哀而不伤的境界,正是宋词精髓。
一、文化意象的淬炼与创新意象,传统意蕴本词新变,霜染峰峦,秋肃之气(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如簇”赋予山峦刀戟般的力度美,茱萸凝瞩,避灾思亲(《风土记》)从群体习俗转向个体生命凝视,醉里题诗,陶潜饮酒、李白醉吟“酬岁促”凸显向时间献祭的悲慨。
二、情感张力的三重境界。感官沉醉“菊香萦短麓”以嗅觉牵引物我交融,短麓的局促反衬心灵自由,暗喻尘世拘束与精神超脱的矛盾。时空焦虑“秋光驰鹜”的“鹜”字双关(野鸭/奔马),既写目光追逐飞鸟,更喻心绪在时光中狂奔,为“酬岁促”埋下伏笔。悲慨超越“醉里题诗”以癫狂姿态对抗时间暴力,“风传旧曲”将个人感伤纳入历史回响,在苍茫中寻得永恒慰藉。
24.谒金门·重阳
学员75梅影
相思扣。正是重阳时候。独上层峦风满袖。勾起眉间皱。
只道时光如酒。且共金英相守。半世浮沉何所有。双鬓寒光透。
曾经沧海老师点评:这是一首典型的重阳怀远之作,先看看词作本身:“相思扣。正是重阳时候”开篇点明时节与情感,“独上层峦风满袖”勾勒出登高独行的画面,这个意象提到老同志重阳登高“俯瞰万福大桥的壮丽景观”,“只道时光如酒”这句很妙。“双鬓寒光透”的衰老意象,呼应——“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这种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具有普遍性。最值得分析的是下阕转折。“半世浮沉何所有”的苍茫感,与徐籀《谒金门·十二月闺情》的“回首伤流落”异曲同工,但本词结尾落在“双鬓寒光透”的具象化表达,比单纯抒情更有力量。这种写法接近王庭筠“瘦雪一痕墙角”的凝练笔法。但用“且共金英相守”的菊花意象冲淡哀伤,与朱子厚词中“娟娟二入清明了”的花事描写手法相似。整体上,这首词将个人生命体验与重阳文化内涵融合得自然。若说可提升处,或许能在“勾起眉间皱”这类直白表达上更含蓄,参考吴文柔“啼断子规无气力”的曲折抒情。不过现有结句“双鬓寒光透”的寒光二字,既指白发又暗喻月华,已显匠心。
分析:
一、结构布局:情景交融,层次分明。上阕写景寓情“相思扣。正是重阳时候”:开篇点题,“相思扣”以物喻情,暗藏心结;点明重阳时节,奠定怀人基调。“独上层峦风满袖”:登高动作与“风满袖”的萧瑟感结合,传递孤独意境。重阳登高本是传统习俗,此处反衬寂寥。“勾起眉间皱”:由外景转向内心愁绪,自然过渡。下阕抒情言志“只道时光如酒。且共金英相守”:以酒喻时光醇厚,又借菊花(金英)象征高洁与坚守,呼应重阳赏菊习俗。“半世浮沉何所有。双鬓寒光透”:直击人生慨叹,“寒光透”以霜鬓映照沧桑,画面感极强,收束有力。
二、艺术特色:意象精妙,语言凝练。传统意象的新表达:“金英”(菊)、“层峦”(登高)紧扣重阳元素,但“时光如酒”赋予传统意象哲思,将物候与生命感悟融合。矛盾修辞强化张力:“时光如酒”的温润与“双鬓寒光”的冷冽对照,凸显年华虚掷的无奈。白描手法写深愁:末句“双鬓寒光透”无赘饰,却以视觉冲击传递彻骨凉意,近似王庭筠“瘦雪一痕墙角”的冷寂笔法。
三、可商榷处“勾起眉间皱”略显直白,若化用李煜“蹙破眉峰碧”或范仲淹“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婉转,或更含蓄。下阕转折稍急,“时光如酒”到“浮沉何所有”的跳转可增过渡词句,使情感递进更自然。
25~33点评老师:行歌
25.谒金门·秋望
学员03静雪
声声远,雁叫南飞天晚。欲放珠帘心默叹,遥遥孤月半。
风卷残荷零乱,梦底归期难算。旧曲谁弹肠欲断,露凉侵袖满。
行歌老师点评:起句“声声远”以雁鸣陡起,既点秋景又含孤愁,开篇便立住秋思基调。“雁叫南飞天晚”承续自然,“遥遥孤月半”以景收束上阕,清冷感十足。下阕“风卷残荷”“旧曲弹断”层层递进愁绪,“露凉侵袖”以体感衬心感,余味绵长。稍显不足的是“欲放珠帘心默叹”,“欲放”是动作迟疑,“心默叹”是心绪暗涌,二者意思相近却叠加表述,读来略感冗余。若改为“珠帘欲卷空长叹”或“欲卷珠帘悄自叹”,既保留“想动帘又作罢”的迟疑感,又删去重复意象,语言更凝练,节奏也更贴合词牌的拗怒之味,读起来更利落顺畅。
评分:82分。
26.谒金门·思征侣
学员61钰杰
寸心折。碾作秋霜胜雪。九月寒砧催木叶。雁唳苍溟冽。
风透征袍刺骨,汉沁鲛绡页页。早日凯旋邀出猎。枪箭穿云阙。
行歌老师点评:起句“寸心折”陡起情致,将思念之痛直抛眼前,“碾作秋霜胜雪”以夸张笔法强化寒凉,上阕“寒砧”“雁唳”勾勒出边塞秋寒,与“思征侣”的核心贴合极妙。下阕“风透征袍”写征人艰辛,“枪箭穿云阙”显豪迈期盼,刚柔并济。但“汉沁鲛绡页页”一句颇为费解,“鲛绡”本指女子拭泪的丝帕,与“汉”字搭配无逻辑可循,大概率是“泪”字笔误。若改为“泪沁鲛绡页页”,既符合“思妇盼归”的语境——泪水浸透一页页写满思念的绢帕,又让词句通顺自然,与上句“风透征袍刺骨”形成“征人寒、思妇泪”的呼应,情感更连贯,读来也不会有突兀之感。
评分:80分。
27.谒金门·别离
学员82无痕之痕
风卷絮,乱扑征衣如雨。匹马嘶空春去路,夕阳红半树。
泪湿青衫分处,酒醒孤城寒驻。一片离愁无著处,逐波流向暮。
行歌老师点评:“风卷絮”以景陡起,“乱扑征衣”将离别时的纷乱心绪具象化,上阕“匹马嘶空”“夕阳半树”勾勒出春日别离的苍茫之景,景中藏情,意境十足。下阕“泪湿青衫”“离愁无著”直抒胸臆,“逐波流向暮”以景结情,余韵悠长。稍显别扭的是“酒醒孤城寒驻”,“寒驻”一词偏生硬,“驻”是“停留”之意,用于“寒冷”稍显牵强,不符合日常表达逻辑。若改为“酒醒孤城关寒彻”或“酒醒孤城寒浸骨”,既贴合“醉后初醒、身处孤城”的情境,又以“寒彻”“寒浸骨”强化体感,与“离愁”相互映衬,语言更流畅,也更能传递出离别后的孤寂寒凉。
评分:83分。
28.谒金门·爱诗词
学员91丹顶鹤
诗词美,细品深思增睿。若伴古人齐乐醉,融合情相对。
书院掬心集瑞,师授诗词精髓。集字填词难入寐,师评寻臻萃。
行歌老师点评:起句“诗词美”直抒胸臆,陡起对诗词的热爱,全词围绕“爱诗词、学诗词”展开,情感真挚,贴合生活。“细品深思”“师授精髓”“填词难寐”等句,将学诗的投入与期盼写得真切动人。不足在于“融合情相对”一句,“融合”是偏现代的书面语,直白且缺乏词味,与全词浅白自然的语感不搭。若改为“与君情相融”或“心随古意融”,既保留“与古人、同好共情”的意思,又让语言更具诗词的雅致感,与“齐乐醉”“寻臻萃”的表述风格统一,读起来更协调,也更有韵味。
评分:78分。
29.谒金门·秋思
学员11树秀梅香
忆行客,萧瑟西风巷陌。落叶满阶谁共拾?寒鸦啼素壁。
犹记凌河锦色,曾泛五湖舟楫。一别音书何处觅?暮云千万忆。
行歌老师点评:“忆行客”以情陡起,直接点出秋思核心,上阕“西风巷陌”“落叶满阶”“寒鸦啼壁”,以萧瑟秋景烘托思念之情,景中含情,感染力强。下阕“凌河锦色”“五湖舟楫”追忆往昔美好,与当下“音书难觅”形成对比,愁绪更浓。结句“暮云千万忆”以“暮云”喻“忆”,虚实结合,余味悠长。全词语句流畅,情感连贯,无明显拗口之处,唯一可微调的是“暮云千万忆”,“忆”字与起句“忆行客”重复,虽非“不规则重字”,但稍显刻意。若改为“暮云千万叠”,以“叠叠暮云”暗喻“重重思念”,既避免重复,又让意境更含蓄,与“何处觅”的怅惘感更契合。
评分:84分。
30.谒金门·秋思
学员40菡子
风又冽。吹落梧桐千叠。院角秋千尘暗结。燕辞巢音绝。
锦字空题谁阅。往事频萦愁切。此恨绵绵何日竭。泪凝阶上叶。
行歌老师点评:起句“风又冽”陡起秋寒,一个“又”字暗含时序更替、愁绪累积之意,上阕“梧桐千叠”“秋千尘结”“燕辞巢绝”,勾勒出深秋寂寥之景,景中藏情,铺垫到位。下阕“锦字空题”“往事萦怀”直抒思念之痛,“泪凝阶上叶”以细节收束,画面感极强。稍显不足的是“此恨绵绵何日竭”,“竭”字意为“穷尽”,虽表意准确,但语气偏硬,与秋思“缠绵不绝”的柔婉基调略有出入。若改为“此恨绵绵何日歇”,“歇”字有“停歇、止息”之意,更贴合愁绪的绵长与无奈,读起来更顺口,也更能传递出“恨无休无止”的缱绻之感,与全词的抒情基调更统一。
评分:83分。
31.谒金门·重九感怀
学员72风姿
秋露缀。荷盖半枯霜碎。廊外香销红粉坠。藕丝牵玉泪。
双目盈盈如水。诗卷闲吟似醉。扶帽登高斜照里。西风人独倚。
行歌老师点评:起句“秋露缀”以景陡起,“荷盖半枯”“香销红粉”勾勒出重九时节的萧瑟之景,“藕丝牵玉泪”以“藕丝”喻“情思”,巧思十足,景中含情,开篇便奠定感怀基调。下阕“诗卷闲吟”“登高独倚”,将“感怀”之情具象化,“斜照”“西风”烘托出孤寂之感,全词语句流畅,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无明显拗口或逻辑问题,若硬要微调,“双目盈盈如水”可改为“双目盈盈凝泪”,与上句“藕丝牵玉泪”形成呼应,更直接点出“感怀”中的愁绪,让情感表达更集中,但原句“盈盈如水”也贴合“闲吟似醉”的状态,保留亦佳。
评分:85分。
32.谒金门
学员32寒玉
呆伫久,孤蝶徘徊飞又。想是南风归去后,遭雨寻避所。
何言梦还依旧?草枯花残檐漏。谁使寒凉吹叶走,栏前影儿瘦。
行歌老师点评:起句“呆伫久”以动作陡起,暗含孤寂之情,“孤蝶徘徊”以物喻人,将“伫立等待”的心境具象化,上阕“南风归去”“遭雨寻所”,既写蝶之境遇,又衬人之孤独,构思巧妙。下阕“草枯花残”“寒凉吹叶”强化萧瑟之感,“栏前影儿瘦”以细节收束,余味悠长。明显问题是“孤蝶徘徊飞又”一句,句式不完整,“飞又”后缺少谓语动词,读起来像话没说完,节奏卡顿。若改为“孤蝶徘徊飞又留”或“孤蝶徘徊飞又还”,既完整表达出蝴蝶“飞了又停、犹豫不决”的状态,又符合词牌“三字句+六字句”的韵律节奏,让词句通顺自然,避免阅读时的突兀感。
评分:75分。
33.谒金门•随感
学员88塔拉
秋欲晚,堆叶落花千片。霜染枫林红又现,美丽霞云绽。
好是金风日暖,候鸟凝情无限。蹬机倚窗思梦远,期待春光满。
行歌老师点评:起句“秋欲晚”以景陡起,“堆叶落花”“霜染枫林”勾勒出深秋美景,“美丽霞云绽”直白点出秋景之盛,上阕基调明快,与下阕“期待春光”形成呼应,情感积极向上。下阕“金风日暖”“候鸟凝情”延续明快之感,“期待春光满”直抒胸臆,真挚动人。唯一的小瑕疵是“蹬机倚窗思梦远”,“蹬机”是现代口语,指“登上飞机”,与《谒金门》词牌的古典意境格格不入,一下子拉低了词的韵味。若改为“登程倚窗思梦远”或“凭栏望断思梦远”,“登程”“凭栏”更具古典气息,与“秋景”“思梦”“盼春光”的意境更契合,读起来也更协调,避免了现代词汇与古典词牌的违和感。
评分:77分。
31~36点评老师:璎珞
31.谒金门·重九感怀
学员72风姿
秋露缀。荷盖半枯霜碎。廊外香销红粉坠。藕丝牵玉泪。
双目盈盈如水。诗卷闲吟似醉。扶帽登高斜照里。西风人独倚。
璎珞老师点评:平仄和押韵正确,内容合题,词语流畅,起句稍微不够陡,或者起句可以换成荷盖碎,秋露坠……。藕如果没捞起来折断,丝在淤泥里,普通站在水边是看不见的。双目如水是自己在看镜子吗,和读诗卷的样子微微矛盾,一边拿着书一边看镜子里的自己像摆拍,有点凹造型。登高是一个爬山的过程,斜阳+独倚感觉是到达山顶山腰停止了,上片的廊外说明是园林别墅,从窗口或者门看到的风景,五六句应该是室内,移步换景很清晰,也有行动的逻辑顺序,表扬!就是上片和下片间隔太远,感情和表达没有联系。过片和上下片的关系都不够紧密。
另外,词谱里每个句号表达的是这里有押韵的字,不一定是完整一句,没写前词谱里的标点,只表达停顿。写出来以后,可以参考书里的例词,百度一下,看看大部分人怎么写标点。我估计这首词是两个半句才一个句号,中间的半句是逗号。当然也可以不改,个见。
32.谒金门
学员32寒玉
呆伫久,孤蝶徘徊飞又。想是南风归去后,遭雨寻避所。
何言梦还依旧?草枯花残檐漏。谁使寒凉吹叶走,栏前影儿瘦。
璎珞老师点评:所,韵部不正确。如果改不了一个字,可以改一句,整句都换个思维。呆不够美,又有点凑韵,第六句排比很好就是用力过猛了,也许可以收一点。我感觉主题是一个人相思或者怀念,檐漏如果主题不是贫穷落魄荒凉,可以写别的词。寒凉不能是吹叶走的主语。最后一句比较好,表扬!
呆伫,孤蝶,飞又也许生造。押韵都有点凑,生硬的感觉,不是锦上添花或者天衣无缝的自然。除了依旧,影儿瘦,归去后,押韵的字和前边词语的联系也生硬。多推敲炼字。
33.谒金门·随感
学员88塔拉
秋欲晚,堆叶落花千片。霜染枫林红又现,美丽霞云绽。
好是金风日暖,候鸟凝情无限。蹬机倚窗思梦远,期待春光满。
璎珞老师点评:平仄和押韵正确,内容合题,词语流畅。美丽有点像现代人口语,其他词语比如古典,也是词语间的风格矛盾。霞云有点不常见换换词语。秋晚落花千片估计是秋深秋末,和枫叶才出现红有点矛盾。磴机如果是踩缝纫机,和倚窗,两个动作不能同时。其他很好,琢磨一下细节就可以。
34.谒金门·别离
学员82无痕之痕
休回首!回首怎禁残酒?陌上青骢留未久,烟芜连渡口。
泪逐飞花争瘦,魂断短亭分袖。若是垂杨能系昼,不教春去骤。
璎珞老师点评:平仄和押韵正确,内容合题,词语流畅。起句很好!整体有词味,回首的重复比较好,词语都准确恰当,比喻创新,表扬!
35.谒金门·重阳忆父
学员58冰凌
秋风咽,落叶萧萧愁结。又是一年重九节,思念攒成叠。
犹记家山赏月。犹记门前堆雪。教导谆谆音不绝,怎堪凄然别。
璎珞老师点评:平仄和押韵正确,内容合题,词语流畅。下片特别好,从上片开始,一句一句的景物,堆叠成最后两句的深刻感情,好评表扬。
36谒金门·深雾
学员95榴莲
风欲息,云海吞残日色。烬染苔阶如泪积,蒿垂珠欲滴。
雾锁危栏成寂,寒渗心扉无力倦影凭窗天似墨,孤光空自仄。
璎珞老师点评:第六句无句号。格式不是两段,一段才换行。前七句合格律。正确的书写格式,也是很重要的。
37~41点评老师:总评信马由缰
37.谒金门·思亲
学员78闲云野鹤
思无计。唯有潸潸珠泪。梦里重逢多少次。醒来何处是。
心愿题成小字。叵奈鱼书难寄。深念万千终不止。遗恨云天外。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中规中矩,但少特有的具象化的动情点,难起情绪波澜。
38.谒金门·天涯别
学员33<彼>岸
西风烈,雁字横天声咽。落叶满阶谁与捋,空庭寒欲结。
瘦影凭栏望月,素手调弦曲绝。梦里家山逢又别,愁肠千千结。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落叶满阶谁与捋”,“梦里家山逢又别”。好!上下两片,皆有点睛之笔。景有开合,思路开阔。情有顿挫,笔触细腻。
39.谒金门·秋正好
学员95榴莲
秋正好,屏上友朋欢闹。园圃乐喧人窈窕,孤影街灯小。
笑我临风怯峭,不及双双归鸟。黄叶飞来肩上绕,天涯芳信杳。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景物实写多,情感表达浮。情随物出方为妙。景情缺乏交融,特别是下片,凑的痕迹明显。
40.谒金门·客中闻雨
学员22烟雨朦朦
寒雨骤,敲碎旅窗残漏。万里乡关云外岫,雁声牵离袖。
归思绕肠千扣,此际谁人共守。案上灯花孤影瘦,梦魂寻故旧。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上片中,感觉“残漏”与“雁声”在时间上有冲突。下片,“梦魂寻故旧”不好,可再酌。再就是,上片一个“离”字,意似出行。下片一个“归”,便似归途。使得去来模糊,可再斟酌调整一下。
41.谒金门·盼归
学员05翀
春向暮。径畔残英零絮。孤凭危栏肠自绪。燕回人未聚。
遥忆朱桥闲语。此际怀牵如缕。拂晓山鹃啼最苦。南浦凝眸处。
信马由缰老师点评:“春向暮”“燕回”,这肯定是黄昏;“遥忆”,另一个时空;“此际”,又拉回黄昏。这些都没问题。然后出现了“拂晓”,就感觉时间线连贯不上,有断裂感。整体上情绪表达的都不错。“燕回人未聚”的对比,“南浦凝眸处”的收放等都很抓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5-11-5 00:40 , Processed in 0.04866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