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9-28 19: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007280940 于 2019-9-28 19:09 编辑
兰花第四讲作业
一、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至少一句用比。(参照本讲讲义内容)
《七绝· 春归》
窈窍春姑辞别去,白云相送到桥东。
依依垂柳争留挽,一路飞花欲伴同。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
1、从句方面,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点明了时间是“夜”,地点吴。寒雨定了格调,为冷色调,愁的象征。凄凉孤寂。承句“平明送客”点明事件,承地点吴。楚山孤承首句寒,为、也是指作者凄凉孤寂。相问句,由孤生发,引出一片冰心顺势而下,比结。
2、整篇、整篇结构符合起承转合
3、意 本篇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起承句
秋日杂咏
满园黄叶脚沾苔,放歌寻芳忆昔来
桃李当时争艳处,一丛野菊向阳开。
补写说明:诗题《秋日杂咏》限定了时间是秋天,仔细体会转合句所暗示的感情色彩,是通过时间对比的方式,表达一种豁然开朗的惊喜,属于同地不同时的写作手法,如庾信的《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以及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一下同时不同地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应用更广,如《诗经·卷耳》,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月夜》等等。另外,也可参照杜牧《清明》的结构补写。补写的时候注意起承句要和转合句感情和谐为一个整体,力求紧凑,同时注意承句与转句之间的衔接,不要写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