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17|回复: 45

唐韵八期绝句班第五讲B组作业帖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251

回帖

142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24
发表于 2019-9-28 20: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讲作业

一、学习讲义内容,用对比手法自命题写一首绝句。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三、写出下面绝句的起承句

秋夜感怀

乡愁不问秋深浅,圆月起时偏最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03

回帖

11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4
发表于 2019-9-28 22: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讲作业

一、学习讲义内容,用对比手法自命题写一首绝句。
《七绝 秋夜》
文/北北
门前久立觉身凉,树影婆娑舞叶黄。
萧瑟枝头遮月冷,空庭一地覆新霜。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登乐游原
(唐)杜牧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上联描写了乐游原的景色,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下联萧瑟凄凉,衰败的景色使诗人对历史的风云变幻,人世沧桑发出由衷的感慨。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用典的修辞手法,凝练含蓄。


三、写出下面绝句的起承句

秋夜感怀

向晚闲庭绕漫歌,箫声叠影两相和。
乡愁不问秋深浅,圆月起时偏最多。

点评

三题,转合句是情语,那么起承应该在景语上做足文章。“漫” 是不是笔误“曼或慢”字? 萧声和什么两相和?想必作者应该是指首句的歌了。而后缀“叠影”则不妥。  发表于 2019-10-8 15:52
转句原地踏步没有宕开,“树影”“枝头”重复景语可避。是因为月亮被遮住了,觉得冷吗?此处应斟酌。还有,起句已经冷过了,所以“凉”“冷”有重复意之嫌。  发表于 2019-10-8 15:47
小诗立意不错,学习了,起句门前站立很久了感觉凉,说明天气凉,但此时不敢确定是秋还是冬天,接着承句写树影婆娑舞叶黄,点明了季节是秋季,个人感觉起承稍微有点断痕,如果起句有风也许衔接会更好。当然这只是...  发表于 2019-10-8 15:45
问好学友,作业能很认真积极的完成,先赞一个!  发表于 2019-10-8 15: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4

回帖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96
发表于 2019-10-5 17: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潇潇 于 2019-10-6 19:56 编辑

第五讲作业

B23-雨潇潇

一、学习讲义内容,用对比手法自命题写一首绝句。

五绝  吟秋
文/雨潇潇
秋晚落轻霜,枯荷寂野塘。
菊花开正好,风过送清香。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寒夜
宋代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赏析:起句和承句写招待客人的程序和心情,用茶,炉火写出作者的淡雅的情怀和对客人的热情。转句由情入理,结句用梅花表达诗人高洁的情操。整首诗清新流畅,层层递进,结句出彩,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冰洁、高雅的情怀。

三、写出下面绝句的起承句
秋夜感怀
羁旅斟杯长夜寂,窗前对影独吟哦。
乡愁不问秋深浅,圆月起时偏最多。

点评

这起承句,因羁旅而生乡愁,月圆而成孤影,朱淑真句“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但今夜的月亮,为何要圆?直教人孤独寂寞。 学习了  发表于 2019-10-8 16:13
问好学友:这是一首五绝,五绝讲究的就是灵动,我感觉这首小诗就写的很好 ,一个小建议 落字在斟酌一下  发表于 2019-10-8 16: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回帖

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4
发表于 2019-10-5 21: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讲B组作业
      B35丁香
一、学习讲义内容,用对比手法自命题写一首绝句。
               秋夜
风含桂影上西楼,霜染琼枝小径幽。
落叶萧萧黄满地,一弯冷月照清秋。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
睛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这道诗讲了夏日天气晴朗刚刚下过场雨,风已经吹干了,堤上花草盛开,水已经满了小溪,有个小童在柳阴下睡着了,而他的牛已经吃到了柳的西边,全篇生的生机勃勃,画面感很强。

三、写出下面绝句的起承句

秋夜感怀
凉夜西风过北坡,纷纷落叶起萧何
乡愁不问秋深浅,圆月起时偏最多。

点评

三题 萧何?不解。起萧何,更费解。我怎么会想起萧何月下追韩信来了 。纷纷落叶欲如何?  发表于 2019-10-8 16:26
第一题,起句风如何含桂影? 琼枝 原意就是玉树,或者披着冰雪的树木,那么这样再用霜染似乎不妥?个见哈。有月的夜晚虽可以看见落叶,但能看见黄叶好像不妥。  发表于 2019-10-8 16:19
问好学友,作业完成的很认真,先赞一个  发表于 2019-10-8 16: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回帖

1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6
发表于 2019-10-6 16: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无悔 于 2019-10-6 23:10 编辑

第五讲作业
B03-心无悔
一、学习讲义内容,用对比手法自命题写一首绝句。

七绝/黛玉恨
轻遮粉面倚床栏,但闭双唇诗稿残。
犹忆西厢曾共读,今时君却宿香鸾。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蜜蜂飞到平地山尖,经历了无限美丽的风光,不辞劳苦,不畏艰险。
后两句写蜜蜂采集百花,酿成蜂蜜,供人享受,为人辛苦,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比喻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被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这首诗体物工妙,词近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平淡而具思致,清雅辅以言深。

三、写出下面绝句的起承句

秋夜感怀
萧瑟西风桂影娑,身单影只病消磨。
乡愁不问秋深浅,圆月起时偏最多

点评

三题,起承和转合关联不大 尤其是承句和转句,  发表于 2019-10-8 16:42
问好学友,这首七绝写的是黛玉恨,从诗的内容看是黛玉焚稿,香消玉殒的时刻,结句你写的是宿香鸾,大概是写宝玉宝钗结婚吧,从整体看我感觉有点凌乱,尤其是转句,犹忆不妥 一般犹忆是自身....  发表于 2019-10-8 16: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0

回帖

36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6
发表于 2019-10-6 17: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007280940 于 2019-10-6 17:07 编辑

兰花第五讲作业

一、学习讲义内容,用对比手法自命题写一首绝句。

观福严寺银杏
春花开满忆曾经,秋夜黄时又一停。
欲问期间烟雨事,山风穿树过空庭。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句方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一鹤”代指诗人自己,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篇:本篇结构为22式总分结构,两节式。

意:本文字里行间无不传达出作者那乐观的情怀,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诗情。
 三、写出下面绝句的起承句

秋夜感怀
孤馆悲闻虫草歌,二更独坐泪婆娑。
乡愁不问秋深浅,圆月起时偏最多。

点评

转句我挺喜欢,但是合句没有收好 再斟酌,纯属个见哈,不当之处见谅。  发表于 2019-10-8 16:48
问好学友,这首七绝写的是银杏,银杏一般都在深秋,非常好看的景观,但是起句就写春花,而且还是春花开满忆曾经,是说回忆过去的时光?承句紧着着就是秋夜 不知是误笔秋叶还是秋夜 ,跨度有点大  发表于 2019-10-8 16: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回帖

8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6
发表于 2019-10-6 21: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讲作业    青云

一、学习讲义内容,用对比手法自命题写一首绝句。
五绝  菊
文/青云
昨夜西风起,今朝南院香,
为何寒不惧,开在水中央。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赏析,起句承句写春景,写美好的春天,转句写永丰西角荒园里,整天没有人烟应该属于谁啊?有景有情,舒服了作者的叹春的情怀。


三、写出下面绝句的起承句

秋夜感怀

十载离家意若何,耳边响起采茶歌。
乡愁不问秋深浅,圆月起时偏最多。

点评

三题,添加起承句,因为是秋夜, 承句写的采茶歌,似乎是春季家乡采茶时茶女唱歌的情景,是不是不在一个景里  发表于 2019-10-8 16:55
问好友友,这首五绝,写菊花,起句点明季节秋天的夜晚,转合一问一答,可是菊花不是在水中开放的吧  发表于 2019-10-8 16: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84

回帖

5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8
发表于 2019-10-6 23: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讲作业   B11-小雨后

一、学习讲义内容,用对比手法自命题写一首绝句。
《七绝 叹秋》
文/小雨后
西风漫卷倍苍凉,落叶敲窗似断肠。
独影凭栏凝望远,白云底处是家乡。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七绝《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写了诗人在江水中所描写的夜景。起句写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点明了季节。承句写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转句写了诗人的行程从清溪出发向三峡前进。合句写思念友人之情。全诗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山水美景,清新自然。诗人的写作手法从时间到空间的跨度值得我们好好揣摩和学习。

三、写出下面绝句的起承句
秋夜感怀
数载飘零竟若何,人身得意伴蹉跎。
乡愁不问秋深浅,圆月起时偏最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7

回帖

144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45
发表于 2019-10-7 20: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讲作业
B09  小妖
一、学习讲义内容,用对比手法自命题写一首绝句。
草丛中铁树开两颗雄花
?????
杂草丛中铁树花,鹅黄雄柱展奇葩。
一朝绽放清芬醉,淡雅清香有美夸。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三、写出下面绝句的起承句
秋夜感怀
杨柳依依舞婆娑,客船泊岸听离歌。
乡愁不问秋深浅,圆月起时偏最多。








点评

三题,题目是秋夜感怀,起句写的是杨柳依依 这一般是写春季的景,和内容似乎不符  发表于 2019-10-8 17:01
这首七绝,写的是铁树开花,一般人们常常会说千年铁树会开花之说,铁树开花寓意着吉祥和瑞兆,你应该从这方面着手写,而这首诗油大了,个见哈  发表于 2019-10-8 17:00
问好学友 打这么多的问好是何意啊,  发表于 2019-10-8 16: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回帖

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4
发表于 2019-10-8 16: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讲作业    独醉角楼

一、学习讲义内容,用对比手法自命题写一首绝句

贺七十华诞
文/独醉角楼
金秋送爽喜临门,礼炮声声唤烈魂。
华诞七旬同祝贺,风流五代定乾坤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

  下面写近景,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

  这首七言绝句虽然篇幅短小,但诗人字斟句酌,用精练的文字轻松自然地将如诗似画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妙无穷。

三、写出下面绝句的起承句

秋夜感怀
飒飒西风皱镜波,任由孤梦绕关河。
乡愁不问秋深浅,圆月起时偏最多。

点评

第三题 起句写景,西风将湖水吹的起了层层的波纹 ,但镜波好像不妥  发表于 2019-10-13 20:22
第二题分析很到位 继续哈  发表于 2019-10-13 20:17
问好学友 ,第一题用对比手法写,我貌似没看出对比手法在哪?不符合作业要求哦  发表于 2019-10-13 2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4-11-22 21:44 , Processed in 0.06996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