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2|回复: 15

唐韵八期绝句班第十三讲B组作业帖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251

回帖

14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22
发表于 2019-11-30 21: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三讲作业

一、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先议后景(事)法。(参照本讲讲义内容)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合句
踏雪
梅花一样不飞香,结伴寻来路渺茫。
诗思正添驴背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回帖

1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6
发表于 2019-12-1 08: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讲作业
一 、 自命题写一首绝句 , 要求使用先议后景 ( 事 ) 法 。 ( 参照本讲讲义内容 )
七绝/夜思
文/B03-心无悔
斯人曲意因谁泣,过往红尘不可寻。
此际不知愁绪在,坐观鸦喑月穿林。
二 、 选择一首绝句 , 从句 、 篇 、 意三个层次赏析 。 ( 参照之前示例 )

题金陵渡    唐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此诗写诗人的旅夜愁怀。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诗人歇宿在金陵津渡口的一座小楼里,因为远离了家乡,心里不免泛起一阵淡淡的乡愁。三、四两句从“自可愁”引出。因胸怀愁闷,所以深夜难眠,在小山楼上推窗远望,只见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茫茫江面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诗人不由脱口而出:“两三星火是瓜州”。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那是什么地方?诗人用“是瓜洲”三字作了回答。这个地名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江上清丽的夜景描绘得美妙如画。

三 、 补写出下面绝句的合句
踏雪
梅花一样不飞香 , 结伴寻来路渺茫。
诗思正添驴背上,高风好并孟襄阳。

点评

二题赏析认真。三题补句也还好。  发表于 2019-12-7 20:43
其二“喑”是声音之意,而你却用了坐观鸦喑,听觉和视觉上混淆了。其三,尾句前四后三关联不够紧。  发表于 2019-12-7 20:40
问好无悔同学!小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只是个人还有几处不同法,起承交待了往事难寻,而在曲中哭泣,转句为何又说不知愁绪在呢,前后矛盾了吧。  发表于 2019-12-7 20: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4

回帖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96
发表于 2019-12-1 22: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潇潇 于 2019-12-1 22:26 编辑

第十三讲作业

B23-雨潇潇

一、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先议后景(事)法。(参照本讲讲义内容)

二零二零相聚鹤岗
文/雨潇潇
自古英贤惜俊豪,煤城新发贺辞邀。
谁吟天上一仙曲,引我诗情到碧霄。

     (注:煤城是鹤岗市的别称,二零一二零年新年鹤岗市邀请三地诗友相聚鹤岗)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金谷园
唐代: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赏析:本诗大意金谷园里的繁华奢靡早已随着芳香的尘屑烟消云散了;园中流水无情的流淌,如茵的春草年年自绿。
日暮时分啼鸟在东风里叹怨,落花纷纷,恰似那为石崇坠楼的绿珠美人。
这首诗属于先景(事)后议法,即在一首绝句中,前两句写风景或事实,后两句写议论。作者过金谷园,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用典无痕。情景交融,堪称佳作!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合句
踏雪
梅花一样不飞香,结伴寻来路渺茫。
诗思正添驴背上,为敲佳句秀篇章。

点评

二题赏析不错。三题补句过于随意,所写句子更是在重复原来的转句之意。  发表于 2019-12-7 20:54
问好潇瀟!作品化用刘禹锡的《秋词》之句,却另辟一意写聚会场面,也是不错的。  发表于 2019-12-7 20: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08

回帖

21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28
发表于 2019-12-4 09: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韵八期绝句班第十三讲作业

B16-微笑带过

一、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先议后景(事)法。(参照本讲讲义内容)

七绝*赏荷
文/微笑带过

眺望清池韵味牵,芳菲引蝶舞翩翩。
轻摇小棹闲情起,吟唱莫惊粉翠莲。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合句
踏雪
梅花一样不飞香,结伴寻来路渺茫。
诗思正添驴背上,偶观野兔在前方。

点评

二题赏析认真。三题补句倒是有一份俏皮在里面。只是“偶观”有些刻意了。  发表于 2019-12-7 21:06
问好微笑!小诗笔力集中,闲情逸致之态由此可见,不错的一首作品。  发表于 2019-12-7 2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7

回帖

144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45
发表于 2019-12-4 10: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讲作业

B09   小妖
一、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先议后景
(事)法。(参照本讲讲义内容)
书海
自古人生悲寂寥,我言独处任逍遥。
挑灯夜读通今古,便引思情访天骄。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合句
踏雪
梅花一样不飞香,结伴寻来路渺茫。
诗思正添驴背上,无暇可鉴自寻芳。





点评

二题赏析细致。三题衔接句意还不错,只是 “寻”重字了,“暇”是仄声。  发表于 2019-12-7 21:18
问好小妖!作品化用刘禹锡的《秋词》,虽然是自己的句意,但最好不要把原句搬来直接用,四个句子中,三句都有原句的影子,以后不可以哟。  发表于 2019-12-7 2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0

回帖

36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6
发表于 2019-12-8 22: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B组08---兰花第第十三讲作业
一、自命题写一首绝句,要求使用先议后景(事)法。(参照本讲讲义内容)
七绝•老岩洞(曾为地下党办公台)
草深林寂锁荒烟,波电曾经山外传。
那日匆匆人去后,峰头山月眼望穿。   
二、选择一首绝句,从句、篇、意三个层次赏析。(参照之前示例)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而他无心去观赏印入眼帘的盛开花朵的原因,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种种比喻手法,曲折地表达对曾经相爱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主题。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合句
踏雪
梅花一样不飞香,结伴寻来路渺茫。
诗思正添驴背上,吟成一首满头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4

回帖

24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43
发表于 2019-12-22 22: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期绝B18--山娃,第十三讲作业

一,七绝 野菊花
也非仙子也非神,却又开时未占春。
冷露寒霜皆自饮,温柔定是不如人。

二,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句: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的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
篇:本篇为22结构。
意: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

三,补写出下面绝句的合句
踏雪
梅花一样不飞香,结伴寻来路渺茫。
诗思正添驴背上,如何怕那路途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4-4-27 08:53 , Processed in 0.05412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