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7-14 11: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讲作业:
答题:听雪9-渔樵唱晚
1找一首七言绝句,理解一下题目是怎样笼盖全篇的。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起句直接点出地点:西宫,同时点出时间:春天(百花香);承句点出春恨,无奈,想卷珠帘看看;转句写懒得动,想弹弹琴,还是没弹,而是斜抱着琴望月,看哪里?当然是皇上住的地方——昭阳宫;第四句写昭阳宫被朦胧树色遮挡。别说见不到皇上,连皇上住的地方都看不到,怎一个怨字了得。
《西宫春怨》这个题目笼罩了全诗。
2找一首七言绝句,写理解主题思想(立意)是什么?
杜牧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写了山行途中所见,全篇画意与诗情相互生发,随着诗人悠然自得的行迹展开,信笔写来,尤以最后一句意味无穷,表达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极富感染力。
3找一首七言绝句,理解下其选材是怎样为主题服务的。
朱熹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方塘:方形的水塘〕一鉴开〔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一鉴开”,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
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问渠〔渠:它,指水塘。〕那〔那:同“哪”,怎么。〕得清如许〔如许:如此,这样。〕,为〔为:因为。〕有源头活水来。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4找一首七言绝句,标注理解下其起承转合。
杜牧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起句:直接点题,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从视角上突出了“江南春”万紫千红的景象。同时,诗人也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承句的意思是说,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不但表现出一定空间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独有的建筑特色。特别是一个“风”字,不但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从而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人文气息。
转句“南朝四百八十寺”,诗人在“水村山郭酒旗风”上一转,视线集中在“寺庙”上,想象空间拉大,思维回溯到“南朝”,并为后面结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础。
合句的意思就是说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诗人通过虚实结合,有眼前而历史,内心无比感慨——历史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必然的。
5写一首七绝:
题目自拟
要求:继续用渔洋第一法
韵用三江、七阳任选其一
七绝?春雨
文/渔樵唱晚
细雨滋苗雾笼芳。农人蓑笠地中忙。嘉禾不负甘霖意,孕养粮棉正茂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