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泉
发表于 2025-3-11 21:39:42
320号张金泉
第二次作业练习: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答:地名:长安、姑苏、金陵、苍梧、雁门。
苍梧和雁门,见于鲍照《苍梧赋》中“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答:植物名:江离、辟芷、宿莽、留夷、揭车、木兰。
江离:江中香草。填充香囊。
辟芷:中药白芷。祛病除湿。
宿莽:也可杀虫,叶含香气。
留夷:即芍药,象征友谊和爱情。
揭车:珍珠菜,象征纯洁和美好。
木兰:香木,有药性,象征高洁与端庄。
木兰和宿莽,见于屈原《离骚》中“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东曰:金泉所作总体而言比较简单,属于符合作业要求而无拓展范畴。
龚怀生
发表于 2025-3-11 21:50:42
378号 龚怀生 辞赋第二讲作业
(一)列举 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
1.上林苑
西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描绘的上林苑,是一个庞大的皇家园林,其地理范围横跨当时长安、鄠邑、咸阳、蓝田、周至等多地。
2.长安 - 今陕西省西安市
长安,西汉的都城,为班固《两都赋》中的假想人物“西都宾”
3.洛阳 - 今河南省洛阳市
洛阳,东汉的都城,为班固《两都赋》中另一个假想人物“东都主人”
4.江陵-今湖北荆州
江陵是梁朝的都城之一,也是庾信出使西魏后被扣留的地方。
出自庾信《哀江南赋》“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荒谷”,即楚地“江陵”
5.金陵-今江苏南京
金陵是梁朝的另一个都城,也是庾信创作《哀江南赋》时的政治中心 。赋中有言: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二)列举 5 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
1.木兰和菊花
出自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2.灵草(即灵芝)
出自东汉班固《西都赋》 “灵草冬荣,神木丛生”。
3.朱萸
出自班固《东都赋》 “朱萸之实,蕃房之树。”
4.松树
出自唐谢偃《高松赋》“郁郁高松,栖灵得地,含章挺秀,负雪争辉。”
5.杞菊
出自宋苏轼《后杞菊赋》“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
——东曰:怀生兄第二题所作甚好,第一题前四个处于有解无引状态,关于“江陵”一题,绿色字存在乱搜资料不加分辨、导致出现错误。
刘洁芸
发表于 2025-3-12 11:49:24
第二讲作业练习
341刘洁芸(广东)
作业练习: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蜀山: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昆仑
洛川
巫山
赤壁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芰荷、芙蓉:出自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木兰
秋菊
竹
——东曰:洁芸所作,属于拘拘束束,不敢越雷池一步者也。这份作业如果是全班前三名交论坛的话,我一定是表扬说“简洁清晰,干净利索”,然而洁芸是第90多名交作业矣,所以评语也变了。卿能体悟出我意否?
淮阳页川
发表于 2025-3-12 13:12:40
234号学员彭福顺
第二讲作业练习
一、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答:
一、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2、【长安、洛阳 】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今河南洛阳。班固有《两都赋》,张衡有《二京赋》, 长安,在《两都赋》里叫西都,在《二京赋》里叫西京。洛阳,在《两都赋》里叫东都,在《二京赋》里叫东京。 班固《两都赋》:“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东都洛阳,周室旧墟。”唐欧阳询有云:“昔班固睹世祖迁都于洛邑,惧将必逾溢制度,不能遵先圣之正法也。”(《四库全书艺文类聚卷六十一》)
3、【云梦泽】司马相如《子虚赋》:”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子虚赋》记载,先秦时期楚国有一名为“云梦”的楚王狩猎区。云梦地域广阔,其中有山林、川泽等各种地理形态,并有一名为"云梦泽"的湖泊。
4、【姑苏】今苏州,魏晋左思《吴都赋》:“造姑苏之高台,临四远而特建”。
5、【金陵】南京古称。庾信《哀江南赋》:“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江离和芷草】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花椒和桂树】屈原《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3、【梅】唐宋璟《梅花赋》:“从父见而勖之曰:‘万木僵仆,梅英再吐,玉立冰姿,不易厥素。子善体物,永保贞固’”。
4、【芦花和柳絮】唐林滋《小雪赋》:“净若芦花之覆水,轻同柳絮之因风。”
5、【松柏和梧桐】唐黄滔《秋色赋》:“松柏风高兮岁寒出,梧桐蝉急兮烟翠死。”
——东曰:福顺兄所作,相当全面、相当精彩!第二题所引三篇唐赋句,更是如此。好、佳、彩!
陈金亭
发表于 2025-3-12 13:31:50
第二讲作业
460 陈金亭(河北沧州)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苍梧:屈原《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苍梧:舜所葬之地。
(2)咸阳、邯郸: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咸阳,当时秦国都城,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邯郸,当时赵国都城,故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
(3)巫山:司马相如《子虚赋》“缘以大江,限以巫山。”巫山,指云梦泽中的阳台山,在今湖北境内。
(4)长安:班固《两都赋》“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
(5)武昌:苏轼《赤壁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武昌,今湖北鄂城县。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
(1)芙蓉: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即,莲花。
(2)菊、松:曹植《洛神赋》“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3)芎窮、昌蒲:司马相如《子虚赋》“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芎藭昌蒲,茳蓠麋芜,诸柘巴苴。”
芎窮,今通常叫做“川芎”,香草名,其根可以入药,有活血作用。昌蒲,水草名,根可入药,气香。
——东曰:金亭兄所作全面细致,好、佳、彩!吾见沧州二字,心底颇亲,金亭兄汝可知俺山东商河县在唐初有两年归沧州过吗?哈哈哈,武德八年(625年),棣州废,属沧州。贞观元年(627年),改属德州。
廖苏华
发表于 2025-3-12 14:23:02
第二讲作业
92.廖苏华(南昌)
一.辞赋中经常出现的5个地名,并说明一个出处
1.平阳:庾信《哀江南赋》混一車书,无救平阳之祸。
2.咸阳:杜牧《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3.兰陵:韩愈《进学解》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逸于楚,废死兰陵。
4.夏口:苏轼《前赤壁赋》西望夏口。
5.松江:苏轼《后赤壁赋》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芰荷: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
2.杜衡:屈原《九歌湘夫人》缭之兮杜衡。
3.春兰: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
4.橘:庾信《哀江南赋》橘则园植万株。
5.梅花:王勃《春思赋》雪裹梅花犯雪妍。
——东曰:咄咄怪事!依稀评阅过苏华兄的作业啊,怎么有来了一个?我记得单独因《进学解》一题,为兄加挂了一个“妙”啊!最后一题,我去群里对大伙说下!
黄淑慧
发表于 2025-3-12 14:23:04
第二讲作业练习
392号黄淑慧(辽宁朝阳)
作业练习: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咸阳、瀛洲、方丈、蓬莱、垓下、轵涂
咸阳:出自张衡的《西京赋》“汉氏初都,在渭之涘,秦里其朔,实为咸阳。”
瀛洲、方丈、蓬莱:海上三座仙山。出自张衡《西京赋》“列瀛洲与方丈,夹蓬莱而骈罗。”
垓下、轵涂:出自张衡的《东京赋》:“扫项军于垓下,绁子婴于轵涂。”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江离、芰荷、芙蓉、木兰、宿莽
木兰、宿莽:出自《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木兰:一种香木。宿莽:一种香草。
——东曰:淑慧所作虽超额完成任务,然而我还是觉得超额程度偏小,哈哈。第一题所引句子很好,与前面学友无一人撞衫,可见淑慧之用心也!好、佳、彩!
也学时贤
发表于 2025-3-12 17:40:34
426范先胜安徽
列举5个地名
昆仑长安咸阳 武昌荆州
咸阳杜牧《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入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
昆仑:在辞赋中常象征着神秘的、崇高。如屈原《离骚》中有“登昆仑兮食玉英”,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
桂、兰、菊、芷、梅
司马相如《上林赋》:“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桃...沙棠栎槠,华枫枰栌,留落胥邪,仁频井闾,欃檀木兰,豫章女贞。”
——东曰:范公老哥,你不会使用论坛吗?我顺手帮你贴上论坛,评阅了吧。嘿,你这不按规矩出牌的,倒是后发而先至,先机占尽哦,那句俗话咋说来着?嘿,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该作业所作,干净利索。好!
王培土
发表于 2025-3-12 17:48:26
220号王培土江西宜黄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以铺陈描写、辞藻华丽著称。在赋中,常常出现一些具有象征意义或文化内涵的地名,这些地名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也增强了其文化底蕴。以下是赋中常出现的五个地名及其举例:
. 长安
- 长安是汉唐时期的都城,象征着繁荣、权力和文化中心。
- 在赋中,长安常被用来表现盛世气象或对都城的赞美。
- 班固《两都赋》:“建金城而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
- 描写了长安城的宏伟壮丽,展现了汉朝的强盛。
2. 洛阳
- 洛阳是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其在东汉时期成为都城。
- 在赋中,洛阳常被用来表现历史变迁或文化积淀。
- 张衡《东京赋》:
- “昔先王之经邑也,掩观九隩,靡地不营。”
- 描写了洛阳的地理优势和历史地位,展现了其作为都城的辉煌。
左思《三都赋·魏都赋》:
- “伊洛榛旷,崤函荒芜。”
- 通过洛阳的描写,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变迁。
3. 泰山
- 泰山是五岳之首,象征着崇高、威严和神圣。
- 在赋中,泰山常被用来表现帝王的威严或对自然的敬畏。
司马相如《封禅文》:
- “登于泰山,万寿无疆。”
- 描写了帝王封禅泰山的场景,展现了泰山的崇高地位。
班固《东都赋》:
- “登泰山而小天下。”
- 通过泰山的描写,表现了帝王的雄才大略。
4. 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象征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民族的坚韧精神。
- 在赋中,黄河常被用来表现壮丽的自然景观或历史的厚重感。
张衡《河间赋》:
- “黄河如带,泰山若砺。”
- 通过黄河和泰山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永恒。
5. 江南
- 江南地区以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著称,象征着富饶与诗意。
- 在赋中,江南常被用来表现自然美景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谢灵运《山居赋》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 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展现了其富饶与诗意。
在赋中,这些地名不仅具有地理意义,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它们通过作者的铺陈描写,展现了古代中国的自然景观、历史变迁和文化精神,成为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重要的文体,以铺陈描写、辞藻华丽著称。在赋中,植物常常被用来象征美好、高洁或表达情感。以下是赋中常出现的五种植物及其出处和意义:
1. 兰(兰花)
- 象征意义:
- 兰花象征高洁、清雅和君子品格。
- 在赋中,兰花常被用来表现高洁的情操或美好的环境。
出处
屈原《离骚》:
-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屈原以兰花象征自己的高洁品格,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2. 桂(桂花)
- 桂花象征高洁、荣誉和美好的品质。
- 在赋中,桂花常被用来表现美好的环境或高贵的品格。
屈原《离骚》:
-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 桂花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和对理想的追求。
3. 莲(荷花)
- 莲花象征纯洁、高尚和超脱世俗。
- 在赋中,莲花常被用来表现美好的自然景观或高洁的品格。
谢灵运《山居赋》: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 通过莲花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诗意。
4. 松(松树)
- 松树象征坚韧、长寿和不屈的精神。
- 在赋中,松树常被用来表现坚韧的品格或永恒的意义。
左思《三都赋·吴都赋》:
- “松柏森森以攒植,杞梓绵绵以蕃滋。”
- 描写了松树的茂盛,象征了吴地的繁荣与坚韧。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松树被用来表现作者的高洁品格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5. 竹(竹子)
象征意义:
- 竹子象征正直、坚韧和谦逊。
- 在赋中,竹子常被用来表现高洁的品格或清幽的环境。
- 出处:
谢庄《月赋》:
- “竹柏之贞,松桂之茂。”
- 竹子与松柏、桂花一起被用来表现月宫的清幽与高洁。
总结
在赋中,这些植物不仅具有自然美的描写,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它们通过作者的铺陈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高洁品格、美好环境和理想生活的追求,成为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东曰:培土兄的作业依稀也是补充加作的!注意我给你弄绿的字,该篇非辞赋。
王莉
发表于 2025-3-12 17:57:58
第二讲作业
学号146王莉(江西景德镇)
一.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赤壁苏轼《后赤壁赋》“赤壁之游乐乎?”
2临皋苏轼《后赤壁赋》“将归于临皋”
3夏口苏轼《前赤壁赋》“西望夏口”
4武昌苏轼《前赤壁赋》“东望武昌”
5苍梧屈原《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
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秋兰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2木兰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
3秋菊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
4芰荷屈原《离骚》“芰荷以为衣”
5芙蓉屈原《离骚》“集芙蓉以为裳”
——东曰:王莉所作十题皆引,足见对作业之认真态度,于学赋之殷切心也!好、佳、彩!从所引非苏则屈,我还是看出了点什么,待我群里言于你听。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