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乔悠悠
发表于 2025-3-11 11:17:20
206号 吴致玫 (江西赣州)
一,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长安,2.洛阳,3.太行山,4.巫峡, 5.泰山
泰山,出处:孟子《尽心上》:“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竹,2.兰,3.梅,4.菊,5.松
竹,出处:南朝谢庄《竹赋》“贞而不介,弱而不亏”。
——东曰:致玫妹妹所作,简单明了。然而,一则倒也真听话,让说一个出处、咱就说一个,多一个咱也不说,哈哈。二则《孟子》是比“五经”地位还高的“四书”之一,不是辞赋。三则引注之法也是不规范的。
晴天向日葵
发表于 2025-3-11 11:27:19
学员343号李丽园(广东)
1.答:云梦浦:出自宋玉《神女赋》:“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临川:出自曾巩《墨池记》:“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庐陵: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骊山:出自杜牧《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巴陵郡:范仲淹出自《岳阳楼记》:“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答:白芷、白薠、兰草、惠草、辛夷、椒、薜荔等,这几种植物都出自《九歌湘夫人》——东曰:丽园所作,缺陷是相当大的!一则《墨池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皆不是辞赋。二则一个“夫”字等,你还标标拼音,这比画蛇添足恐怕都过,你是怕我不认识这个字啊,还是怕其他人不认识啊,哈。三则“这几种植物都出自《九歌湘夫人》”?里面是如何说的啊?
熊兵
发表于 2025-3-11 11:46:41
辞赋第二课作业
459熊兵(南昌)
一:辞赋中出现的5个地名:
1:长安
2:豫章
3:洛阳
4:巫山
5:昆仑。《离骚》: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二:5种辞赋中出现的植物:
1:荔枝:王逸《荔枝赋》
2:柳:枚乘《柳赋》
3:菊:曹植《洛神赋》
4:兰:屈原《离骚》
5:莲:曹植《芙蓉赋》
——东曰:熊兵兄第一题仅仅引了一个出处话语,第二题倒是谈了五个出处,但没有引语内容。所以该作业这如果是头几份交的话,倒也算可以。然交作业这都到了七、八十楼了,我对其他学员在群里已经谈了那么多了,还有这样低标准的作业出现,客观上说是不应该的,主观上说就是一个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不对路的问题了啊。
陈辉
发表于 2025-3-11 13:56:48
第二讲辞赋作业(主讲老师掬心)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陈辉答:
a.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离骚》
b.恩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其有女?
c.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d.百神翳其各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e.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九歌》
f.令沅湘兮无波,使江山兮安流。
g.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h.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陈辉赋曰:
九州央央乎华夏兮,楚辞灿灿乎赋源兮。
冀洲瞻首之九州乎,《离骚》翘楚之乾坤乎。
寻不周于九疑乎,临昆仑而访神,仙居也;
近沅江于湘江乎,汇长江而观龙,游奔也。
穆天子驰骋之八骏马兮,玉树临风也;
湘夫人追随之洞庭湖兮,万语千言也。
噫嘻乎!天上人间,愿得之一知己,是足乎;
春暖花开,但展之双蹙眉,无烦耳。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陈辉答:
a.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
b.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c.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之蕙茝。
d.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数蕙之百亩。
e.畦留夷与揭东兮,杂杜衡与芳芷。
f.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g.#木根以结茝兮,贯辟荔之落蕊。娇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
h.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陈辉赋曰:
天地精华以聚之,人间百态以丰之。
江离结辟芷于秋兰,木兰齐宿莽于莲蓬。
若观花之芳,草之葱,木之茏乎,凡尘尤物似春风耳;
且叹质之洁,品之傲,气之清乎,君子坦荡以亲躬也。
嗟乎!愿偕友之同游,飞马冲冲;
赋雅诗之兴致,豪情鸿鸿。
敬请老师点评指正谢谢!
194号江西南昌陈辉
——东曰:陈辉妹妹的作业最别具一格啦,好哩!好在学以致用,好在当即练习!我复制到群里去,让大伙都看看!全篇套红,论坛表彰!
付应科
发表于 2025-3-11 15:13:51
165付应科
列举五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骊山、咸阳: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函谷:戍卒叫,函谷举。
——杜牧《阿房宫赋》
长沙:恭承加惠兮,俟罪长沙。
——贾谊《吊屈原赋》
会稽:越栖会稽兮,勾践霸世。
——贾谊《鹏鸟赋》
郢都: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屈原《哀郢》
昆仑: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
——屈原《涉江》
轘辕: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曹植《洛神赋》
列举五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芙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离骚》
辛夷: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屈原《涉江》
菊、松: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曹植《洛神赋》
槐: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庾信《枯树赋》
椒、桂、蕙、茝:杂申椒与菌桂兮,其惟纫夫蕙茝。
——屈原《离骚》
——东曰:应科所作,认真全面,作业相当好!我略不满意处:一则冒号与其他标点符号不是同规格的。二则这种标注出处的方法不太适合于我们的辞赋作品。批评归批评,该作业内容上“好、佳、彩”三个红字还是得挂的!
闲云野草
发表于 2025-3-11 15:19:35
第二讲作业
学员26.吴建(江西)
一、辞赋中经常出现的5个地名及出处说明
1.洞庭
出处:屈原《九歌·湘夫人》
原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苍梧
出处:屈原《离骚》
原句:“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3.昆仑
出处:屈原《离骚》
原句:“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4.上林
出处:司马相如《上林赋》
书写特征:“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的夸饰笔法。
5.西都(长安)
出处:班固《两都赋·西都赋》
典型描写:“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则天地之隩区焉。”
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兰(秋兰)
出处:屈原《离骚》
原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象征意义:兰草被屈原视为高洁品格的化身,"纫兰为佩"的行为隐喻对美德的持守。后世张衡《思玄赋》“幽兰可喻”延续此传统,使兰成为士人精神图腾。
2.桂(桂枝/桂酒)
出处:屈原《九歌·东君》
原句:“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
神话关联:桂树与月宫神话(《淮南子》)、不死药传说交织,其芳香特质被神化为仙界的饮品(桂浆)。汉代《郊祀歌》“尊桂酒,宾八乡”更将桂提升为祭祀通神的圣物。
3.荷(芰荷)
出处:屈原《离骚》
原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人格投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自然特性,被转化为对混浊世间的精神抵抗。曹植《洛神赋》“灼若芙蕖出渌波”,则将其与女性之美联结,拓展了意象维度。
4.杜若
出处:屈原《九歌·湘君》
原句:“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情感载体:作为湘水流域的香草,杜若既是祭祀湘君的祭品,也是人神恋慕的信物。江淹《别赋》“折杜若之遗谁”,借其馨香特质强化离别愁绪。
5.芙蓉(木芙蓉)
出处:宋玉《招魂》
原句:“芙蓉始发,杂芰荷些。”
空间构建:常与荷花并置,用于描绘水中仙境。张衡《南都赋》“芙蓉含华”通过芙蓉群生之态,渲染南阳湖泽的丰饶,形成“水域—芙蓉—祥瑞”的书写模式。
——东曰:吴建所作相当认真全面,格式也别具一格。尽管他的作业内容多是从网络搜来,然而却都经过了自己的仔细阅读和修缮,说真的,我们一份简单的作业,他这么个精细的做法,我对他有特别心疼的感觉!这坚决得挂好、佳、彩!加问一句辛苦!
程能平
发表于 2025-3-11 17:06:55
第二次作业
程能平序号 414
一.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便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辞赋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体裁,常通过铺陈地名展现地理风貌,以下是五个典型地名及其出处:
1. 云梦泽
出自司马相如《子虚赋》:"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覩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
这座楚国著名大泽,以虚实相生的笔法成为辞赋地理书写的典范。
2. 上林苑
见于司马相如《上林赋》:"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
汉代长安的皇家苑囿,在赋中被夸张为包罗四海的巨丽空间,体现汉赋"苞括宇宙"的审美追求。
3.甘泉宫
扬雄《甘泉赋》开篇即言:"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祀甘泉泰畤。"
这座秦汉离宫通过"登椽栾而羾天门"的描写,被赋予通天接地的神圣意象。
4. 龙首山
班固《西都赋》载:"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陆海珍藏,蓝田美玉。"
长安南依终南山,赋中化用《周易》"龙首"之说,构建都城的天人对应体系。
5. 龙门
张衡《东京赋》云:"盟津达其后,太谷通其前。回行道乎伊阙,邪径捷乎轘辕。"
洛阳南郊伊阙山,两山对峙如门,大禹治水传说在此被赋予"凿龙门"的地理记忆。
这些地名不仅标注空间坐标,更承载着文化象征:
云梦泽代表楚地巫风,上林苑象征帝国威仪,甘泉宫隐喻天人沟通,龙首山构建王权合法性,龙门则叠印着历史传说。
辞赋作家通过地理叙事,将现实空间转化为文学化的精神图景。
二.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名,便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兰(幽兰)
出处: 《楚辞·离骚》 屈原以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等诗句,多次用“兰”象征高洁品格。兰草在《楚辞》中常与香草意象结合,代表君子之风。
2.木兰
出处: 《楚辞·离骚》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中,木兰被用作修身自励的象征。其树皮芳香,古人采其花叶制香。
3.薜荔
出处: 《楚辞·九歌·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描绘山鬼以薜荔为衣,展现自然野趣。薜荔在南方多攀附岩石生长,果实可制凉粉。
4.荪(菖蒲)
出处: 《楚辞·九歌·湘夫人》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中,“荪”指香草菖蒲,用于装饰祭坛,象征神圣与洁净。
5.杜若
出处: 《楚辞·九歌·湘君》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中,杜若被采摘以赠人,表达情感寄托。可参考相关植物图鉴及研究文献。
——东曰:能平姊妹所作仔细、全面,十题皆引皆解,大好!卿两题所作,格式不统一,是东略不满处。推荐大伙阅读!
longge123
发表于 2025-3-11 20:22:31
12龙成前(江西萍乡)江西省辞赋学会首届公益培训第二讲作业
一、列举五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云梦:在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等辞赋中多次出现。“云梦”所指地域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在长江以北、大洪山以南的汉水中下游地区,是楚国君王贵族的田猎场所。
(2)衡山:宋玉《笛赋》中提到过。先秦及西汉典籍中所记的衡山,绝大多数指安徽的衡山,被视为古之九镇中荆州之山镇,五岳中之南岳。
(3)江陵:位于今湖北荆州,是古代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辞赋中常提及,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绘了从白帝城到江陵的水路行程,也体现了江陵在交通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4)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隘。阳关在辞赋中常与离别、边塞等主题相关,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传达出离别的伤感和对远方的担忧。
(5)大梁:即现在的河南开封,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在辞赋中常被用来指代繁华的都市或历史的兴衰,如“大梁城上四无山,渺渺嵩行百里间”。
二、列举七种在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兰:《楚辞·离骚》中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兰象征着君子的高洁品行与志行,常被诗人用来比喻美好的品德和人格。之
(2) 竹:《全汉赋》中竹出现次数较多。竹因其挺拔坚韧的形态,常被赋予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文人雅士的气节和操守。
(3)荷:《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纯洁、高尚和美好,常被用于表达诗人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4)柳:在众多辞赋中常可见到柳的身影。柳谐音“留”,古人常借柳表达惜别之情,同时柳也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色,增添辞赋的诗意和美感。
(5)松:《全汉赋》中有不少关于松的描写。松耐寒耐旱,四季常青,常被视为坚韧、长寿的象征,也代表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意志。
(6)桂:即桂花、桂树,在《楚辞》等辞赋中多有出现,如“援北斗兮酌桂浆”。桂树常被视为祥瑞之物,象征着高洁、美好和吉祥,其花香浓郁,也为辞赋增添了浪漫的氛围。
(7)菊: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具有凌霜耐寒的特性,常被用来象征君子的高洁品格和坚贞不屈的精神,代表了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东曰:成前所作,见搜寻之广泛,然十个题目多数有解无引,是该份作业之遗憾处也!
卫红
发表于 2025-3-11 20:42:35
512号 刘卫红 南昌
词赋写作中常用的植物名称及其出处如下:
1. 兰
出处:屈原《离骚》
兰象征高洁与君子品格,屈原常用兰表达自身的高尚情操与对理想的追求。
2. 菊
出处:陶渊明《饮酒其五》
菊象征隐逸与坚贞,陶渊明常用菊表达归隐田园、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3. 莲
出处:周敦颐《爱莲说》
莲象征纯洁与超脱,周敦颐以莲喻君子,表达对高洁品格的赞美。
4. 梅
出处:王安石《梅花》
梅象征坚韧与孤傲,王安石以梅喻志,表达在逆境中坚守信念的精神。
5. 柳
出处: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柳象征离别与思念,王维以柳表达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这些植物在词赋中不仅是自然意象,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
——东曰:咦!咄咄怪事!卫红姊妹如何仅仅做了第二题耶?该份作业依稀未看清我们作业要求,所列五个篇名,仅《离骚》是辞赋。
桂世芳
发表于 2025-3-11 21:08:47
202号桂世芳(江西抚州)第二次作业
一、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出处。
1、南国:出自于屈原的《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南国,指楚国,屈原的故乡。
2、彭泽:出自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这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彭泽,位于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
3、琅玡:出自于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齐东陼巨海,南有琅玡”。琅玡,是齐国南部的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一带。
4、长安:出自于班固的《西都赋》“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长安,是西汉的都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
5、洛邑:出自于班固的《东都赋》“东都之制,光武中兴,乃营洛邑”。洛邑,是洛阳的古称,东汉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洛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地级市。
二、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兰:出自于屈原的《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在此,“兰”象征高洁的品德,表达了屈原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2、桂:出自于屈原的《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桂花在这里象征着高洁和清雅。
3、椒:出自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桂椒木兰,蘖离朱杨”。“椒”指花椒树,象征着高洁、芳香和珍贵,展现了上林苑的富丽堂皇和自然之美,同时也借桂、椒的高贵品质,暗喻帝王园林的尊贵与神圣。
4、菊:出自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菊花在这里象征着高洁和隐逸,因为菊花在秋天开放,不畏寒霜,常被用来比喻坚贞不屈的品格。作者以菊自喻,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5、芷:出自于屈原的《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芷,指芷草,象征着高洁和美好,因为芷草香气清幽,常被用来比喻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理想。
——东曰:我搞不清是兄弟姐妹娃的世芳同志所作,十个题目引、释皆佳,内容全面详细,行文规范,好、佳、彩!我唯一不太满处,觉得将“南国”一词当做地名,略有不妥,窃以为大凡地名必当是人为所赐予也,南国之大乃地球运动之结果耳,岂人所赐予乎?哈哈哈,此题有趣,待我传上班群,与众兄弟姐妹娃商榷之。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