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词学院十一词班沉博组第一讲作业帖:
四、本讲作业1.写一首《踏莎行》的赏析,可参考他人赏析,不可完全复制他人赏析。
2.写一首《踏莎行》要求:
(1)使用《钦谱正格》、《词林正韵》
(2)上下片前两句用对偶句。 本帖最后由 暗香 于 2021-10-29 08:56 编辑
第一讲作业
沉博11-晴歌1.写一首《踏莎行》的赏析,可参考他人赏析,不可完全复制他人赏析。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宋代〕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赏析: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写夜雾笼罩一切的凄凄迷迷的世界:楼台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那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障,无处可寻了。当然,这是作者意想中的景象,因为紧接着的两句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词人闭居孤馆,只有想象中才能看得到“津渡”。
而从时间上来看,上句写的是雾蒙蒙的月夜,下句时间又倒退到残阳如血的黄昏时刻。由此可见,这两句是实写诗人不堪客馆寂寞,而头三句则是虚构之景了。这里词人运用因情造景的手法,景为情而设,意味深长。“楼台”,令人联想到的是一种巍峨美好的形象,而如今被漫天的雾吞噬了:“津渡”,可以使人产生指引道路、走出困境的联想,而如今朦胧夜色中迷失不见了开头三句,分别下了“失”、“迷”、“无”三个否定词,接连写出三种曾经存过或人们的想象中存过的事物的消失,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则开始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一个“馆”字,已暗示羁旅之愁。说“孤馆”则进一步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而这座“孤馆”又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间的词人其心情之凄苦就可想而知了。此时此刻,又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这景象益发逗引起词人无穷的愁绪。杜鹃鸣声,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游子归思的意象。以少游一个羁旅之身,所居住的是寂寞孤馆,所感受的是料峭春寒,所听到的是杜鹃啼血,所见到的是日暮斜阳,此情此境,只能以“可堪”道之。
“可堪”者,岂堪也,词人这重重凄厉的气围中,又怎能忍受得了呢?过片“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乡怀旧之情。“驿寄梅花”,见于《荆州记》记载:“鱼传尺素”,是用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诗意,意指书信往来。少游是贬谪之人,北归无望,亲友们的来书和馈赠,实际上并不能给他带来丝毫慰藉,而只能徒然增加他别恨离愁而已。
因此,书信和馈赠越多,离恨也积得越多,无数“梅花”和“尺素”,仿佛堆砌成了“无重数”的恨。词人这种感受是很深切的,而这种感受又很难表现,故词人手法创新,只说“砌成此恨无重数”。有这一“砌”字,那一封封书信,一束束梅花,便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这种写法,不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而且也可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沉重坚实而又无法消解。
如此深重难排的苦恨中,迸发出最后二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从表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即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抒发远望怀乡之思。郴江出山后,向北流入耒水,又北经耒阳县,至衡阳而东流入潇水湘江。但实际上,一经词人点化,那山山水水都仿佛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这两句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字,无情的山水似乎也能听懂人语,词人痴痴问询郴江:你本来生活自己的故土,和郴山欢聚一起,究竟为了谁而竟自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呢?
2.写一首《踏莎行》要求:
(1)使用《钦谱正格》、《词林正韵》
(2)上下片前两句用对偶
《踏莎行 寄语无凭》
雨打残枝,风伤花萼,芳菲春日归成昨。
窗前听得雨萧萧,无聊思绪些些错。
细想从来,何欢自若,今番冷淡屏前约。
绝然别去意无留,心期念念空寥落。
踏沙行·无题
文/知音姐姐
万木葱茏,百花争艳。山青水秀氤氲染。芳香一缕醉娇颜,濛濛飞雨佳人览。
月朗星稀,风轻云淡。
余音袅袅灯光闪。青衫红袖舞翩跹,欢声笑语蛾眉掩。 沉博组长~清雨
四、本讲作业
1.写一首《踏莎行》的赏析,可参考他人赏析,不可完全复制他人赏析。
踏莎行(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赏析:
以景开始,即景生情,寓情于景,语言清新简练,风格婉转含蓄,凄楚感人。此外,本篇结构匀称,构思巧妙,别出心裁,同样让人赞叹。下片实际上是上片的重唱,虽然看似重复,却别有一番滋味。只有细细品味,我们才能体会出这首词构思艺术的独具匠心。
2.写一首《踏莎行》要求:
(1)使用《钦谱正格》、《词林正韵》
(2)上下片前两句用对偶句。
《踏莎行怀秋》
文/清雨
黄叶飘零,红梅未醒。
倾城满目萧条景。
长空迁雁影无踪,瑟风凄雨催人冷。
忍踏残花,愁游小径,
清心一片怀秋影。
欲将别绪寄流觞,缠绵曲水情难兴。 %中调第一讲作业沉博21-荀阿敏
1.写一首《踏莎行》的赏析,可参考他人赏析,不可完全复制他人赏析。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宋代〕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赏析:
初写夜雾笼罩一切的凄凄迷迷的世界:楼台茫茫,只有想象中才能看得到“津渡”。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则开始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这座“孤馆”又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间的词人其心情之凄苦就可想而知了。此时此刻,又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这景象益发逗引起词人无穷的愁绪。杜鹃鸣声,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游子归思的意象。
过片“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书信和馈赠越多,离恨也积得越多,无数“梅花”和“尺素”,仿佛堆砌成了“无重数”的恨。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从表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即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抒发远望怀乡之思。
2.写一首《踏莎行》要求:
(1)使用《钦谱正格》、《词林正韵》
(2)上下片前两句用对偶
踏莎行 秋思
文/沉博21~荀阿敏
鸿雁南飞,菊花将老。西风渐紧家山小。一轮明月映清溪,花笺尺素归途杳。
清影亭亭,幽香袅袅。菱花寂寞无心照。凭窗垂泪诉离情,浮云有意怜芳草。
沉博组中调第一讲作业:
沉博05~清风明月
一、写一首《踏莎行》的赏析。
《踏莎行.郴州旅舍》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赏析:词的上片写景。开篇两个四字对偶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首句已入哀景之中。第三句“桃源望断无寻处”,此句又让人联想到《桃花源记》一文,充分表达了词人一种隐世脱俗的情感。第四、五两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更将情景拉到了悲凉的谷底,“孤馆”和一个“寒”字,写尽了词人心中的孤苦凄凉,词人听到子规啼夜,心情无限惆怅,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下片由叙实开始,“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此二句写远方的亲友寄来了殷勤安慰的信息。按理词人本应欣喜才是,却身为贬谪远方的词人,北归无望,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第三句急转,“砌成此恨无重数”,一个“砌”字将那无形的份感形象化。心中好像堆砌了一道高无重数、沉重坚实的“恨”墙,至于“恨谁”“恨什么”,身处逆境的词人没有说明,但从他的《自挽词》中可知他的恨与他被贬谪飘零有关。他的这堵恨墙,表明词人对现实的抗争,本欲将心中的悲愤一吐为快,但作为婉约派词人的秦观不能说透,于是化实为虚,宕开一笔,借眼前山水作痴痴一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无理有情,无理而妙作结。全词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也流露了词人对当时现实政治不满的情绪。
二、写一首《踏莎行》。要求:(1)使用词林正韵
(2)上下片前两句用对偶。
《踏莎行.春景》
百草回春,千峦转翠。葱茏晓树如新醉。丨萦烟缭绕玉楼人,楼头漫品春滋味。
紫燕飞飞,黄莺娓娓。悠音袅袅欢欣慰。丨开帘入眼喜春来,春来胜过佳人美。 唐韵词院十一期词班中调第一讲作业:
沉博13~白丁
1.写一首《踏莎行》的赏析,可参考他人赏析,不可完全复制他人赏析。
答:《踏莎行·春暮》 宋·寇凖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所表现的是一个闺中女子在暮春时节,倚楼而望,盼望离人归来的幽怨情思。全词语言细腻,深郁多情,既有全方位的场景描写,又有细致入微的景物刻画,移隋入景,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清雅脱俗的仕女相思图。
上片着力描写女主人公伤春自怜的孤寂心境。时序暮春,美好的春景很快就要残尽,黄莺的啼声日渐老涩,再也不是“莺初学啭尚羞簧”那么稚嫩清脆、悦耳动听。先前斗艳争妍、缤纷烂缦的红花,纷纷辞谢枝头,飘零殆尽。绿叶成阴的梅树上竟已悄悄结出了小小的青果。这是十分精彩的景物描写。户外如此触景生感,华美的厅堂里一片冷静,更无伊人相伴,只有迷茫密布的春雨下个不停,催促春光更快地消逝。画着山水图案的精美屏风,半开半掩,可无人有心肠去理睬它。香炉里燃了许久,即将燃尽的一缕余香,轻轻飘散,摇荡着,缭绕着,弥散在冷寂的画堂里,仿佛幽远的思绪一样连绵不绝。“半掩”“蒙蒙”“袅”“静”,用词精当,刻画入微,生动地展现出一个华丽精美然而冷落空虚的画堂环境,巧妙地折射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的郁郁情怀、沉沉幽怨,完美地构成了环境与心境的和谐统一。
下片着力抒发女主人公伤别怀远的深沉离恨。
闺中愈是孤寂,愈加怀念伊人。想当年,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依依惜别,密约归期,千般叮咛,万般嘱咐,情意何等深沉。可谁知到如今望不到伊人寄来的音信,盼不见伊人归来的身影。“沉沉”“杳杳”,巧用叠字,突出离别情思的幽暗深远与辽阔无际。既然如此,谁还有心情去对镜梳妆,“菱花尘满”,细节突出。
总之,全词由描写景物起,又由景渲染情,将暮春时节一位闺中思妇怀念久别爱人的孤寂情怀抒写得委婉动人。上片写景,情由景生,景中有情;下片写情,寄情于景,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意境浑然,于是情经景纬,织成天机云锦。
2.写一首《踏莎行》要求:
(1)使用《钦谱正格》、《词林正韵》
(2)上下片前两句用对偶句。
答:踏莎行.深秋重游宋城阁
沉博13~白丁
芦叶萧萧,菊花篱落。相逢几日游楼阁。那年云起几多愁,倚栏软语凝眉角。
白雁横天,西风寞寞。梧桐枝上斜阳薄。秋尘陌上少行人,东西归鸟林头跃。 词十一中级第一讲作业沉博组~致青春
踏莎行·小径红稀
宋 ·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解析.小路旁的花儿日渐稀少,郊野却是绿意盎然,高高的楼台在苍翠茂密的树丛中若隐若现。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好似那蒙蒙细雨乱扑人面。
黄莺躲藏在翠绿的树叶里,红色的帘子将飞燕阻隔在外,炉香静静燃烧,香烟像游动的青丝般缓缓上升。醉酒后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幽深的庭院。
踏莎行~叹秋
文致青春
碧瓦红墙,高楼深院,春光乍进棂窗现,闺中倩影淡梳妆,娇姿袅袅窗前看。
硞齿明眸,罗衣秀腕,心中暗把愁思剪,杨花漫舞向天涯,传书载去卿心愿。
唐韵词院十一期词班中调第一讲作业:
沉博01-阿凉
1.写一首《踏莎行》的赏析,可参考他人赏析,不可完全复制他人赏析。
答:《踏莎行·春暮》 宋·寇凖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所表现的是一个闺中女子在暮春时节,倚楼而望,盼望离人归来的幽怨情思。全词语言细腻,深郁多情,既有全方位的场景描写,又有细致入微的景物刻画,移隋入景,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清雅脱俗的仕女相思图。
上片着力描写女主人公伤春自怜的孤寂心境。时序暮春,美好的春景很快就要残尽,黄莺的啼声日渐老涩,再也不是“莺初学啭尚羞簧”那么稚嫩清脆、悦耳动听。先前斗艳争妍、缤纷烂缦的红花,纷纷辞谢枝头,飘零殆尽。绿叶成阴的梅树上竟已悄悄结出了小小的青果。这是十分精彩的景物描写。户外如此触景生感,华美的厅堂里一片冷静,更无伊人相伴,只有迷茫密布的春雨下个不停,催促春光更快地消逝。画着山水图案的精美屏风,半开半掩,可无人有心肠去理睬它。香炉里燃了许久,即将燃尽的一缕余香,轻轻飘散,摇荡着,缭绕着,弥散在冷寂的画堂里,仿佛幽远的思绪一样连绵不绝。“半掩”“蒙蒙”“袅”“静”,用词精当,刻画入微,生动地展现出一个华丽精美然而冷落空虚的画堂环境,巧妙地折射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的郁郁情怀、沉沉幽怨,完美地构成了环境与心境的和谐统一。
下片着力抒发女主人公伤别怀远的深沉离恨。
闺中愈是孤寂,愈加怀念伊人。想当年,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依依惜别,密约归期,千般叮咛,万般嘱咐,情意何等深沉。可谁知到如今望不到伊人寄来的音信,盼不见伊人归来的身影。“沉沉”“杳杳”,巧用叠字,突出离别情思的幽暗深远与辽阔无际。既然如此,谁还有心情去对镜梳妆,“菱花尘满”,细节突出。
总之,全词由描写景物起,又由景渲染情,将暮春时节一位闺中思妇怀念久别爱人的孤寂情怀抒写得委婉动人。上片写景,情由景生,景中有情;下片写情,寄情于景,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意境浑然,于是情经景纬,织成天机云锦。
2.写一首《踏莎行》要求:
(1)使用《钦谱正格》、《词林正韵》
(2)上下片前两句用对偶句。
踏莎行
夜送轻寒,风凉玉露。蟾光缕缕惜相顾。年年此际望枝头,怅然犹在情深处。
枫色无言,晚香无语。心思次第笺中诉。离愁己是上眉弯,怕闻叶坠难停住。 第一讲作业
沉博7~山青水秀
1.写一首《踏莎行》的赏析,可参考他人赏析,不可完全复制他人赏析。
踏莎行·小径红稀
宋代 ·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赏析
此词写暮春闲愁。上阕写郊外暮春景色,蕴含淡淡的闲愁,将大自然春之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下阕写身边的春景,进一步对愁怨作铺垫,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全词以写景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胧而显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
2.写一首《踏莎行》要求:
(1)使用《钦谱正格》、《词林正韵》
(2)上下片前两句用对偶
踏莎行·张继塑像前问张继
留恋钟声?复寻绝句?天涯飘泊无归处?千年陶醉爱姑苏?莫非缺票轻舟雇?
天上人间,深思熟虑,枫桥决定长期住。惯看柳绿与桃红,老家虽好难离去。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