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 发表于 2025-3-8 10:20:56

江西省辞赋学会首届公益培训班第二讲作业 点评老师 也学时贤(张秀东)

第二讲作业练习

作业练习: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本次作业截止到下周五
作业请写上自己的学号和名字


紫菡 发表于 2025-3-13 12:45:04

391紫菡(河北衡水)于华宁
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答:
地名:雁门、长沙、荆州、江陵、赤壁
雁门出处:《芜城赋》沵迆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
长沙:《鵩鸟赋》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答:
植物:菊,松,芙蕖,梅花,兰花
菊、松、芙蕖出处:曹植《洛神赋》: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东曰:华宁所作,简单明了,我看罢总觉意犹未尽。

王培土 发表于 2025-3-12 17:48:26

220号王培土江西宜黄
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以铺陈描写、辞藻华丽著称。在赋中,常常出现一些具有象征意义或文化内涵的地名,这些地名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也增强了其文化底蕴。以下是赋中常出现的五个地名及其举例:
. 长安
- 长安是汉唐时期的都城,象征着繁荣、权力和文化中心。
- 在赋中,长安常被用来表现盛世气象或对都城的赞美。
- 班固《两都赋》:“建金城而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
    - 描写了长安城的宏伟壮丽,展现了汉朝的强盛。
2. 洛阳
- 洛阳是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其在东汉时期成为都城。
- 在赋中,洛阳常被用来表现历史变迁或文化积淀。
- 张衡《东京赋》:
    - “昔先王之经邑也,掩观九隩,靡地不营。”
    - 描写了洛阳的地理优势和历史地位,展现了其作为都城的辉煌。
左思《三都赋·魏都赋》:
    - “伊洛榛旷,崤函荒芜。”
    - 通过洛阳的描写,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变迁。
3. 泰山
- 泰山是五岳之首,象征着崇高、威严和神圣。
- 在赋中,泰山常被用来表现帝王的威严或对自然的敬畏。
司马相如《封禅文》:
    - “登于泰山,万寿无疆。”
    - 描写了帝王封禅泰山的场景,展现了泰山的崇高地位。
班固《东都赋》:
    - “登泰山而小天下。”
    - 通过泰山的描写,表现了帝王的雄才大略。
4. 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象征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民族的坚韧精神。
- 在赋中,黄河常被用来表现壮丽的自然景观或历史的厚重感。
张衡《河间赋》:
    - “黄河如带,泰山若砺。”
    - 通过黄河和泰山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永恒。
5. 江南
- 江南地区以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著称,象征着富饶与诗意。
- 在赋中,江南常被用来表现自然美景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谢灵运《山居赋》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 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展现了其富饶与诗意。
在赋中,这些地名不仅具有地理意义,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它们通过作者的铺陈描写,展现了古代中国的自然景观、历史变迁和文化精神,成为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重要的文体,以铺陈描写、辞藻华丽著称。在赋中,植物常常被用来象征美好、高洁或表达情感。以下是赋中常出现的五种植物及其出处和意义:
1. 兰(兰花)
- 象征意义:
- 兰花象征高洁、清雅和君子品格。
- 在赋中,兰花常被用来表现高洁的情操或美好的环境。
出处
屈原《离骚》:
    -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屈原以兰花象征自己的高洁品格,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2. 桂(桂花)
- 桂花象征高洁、荣誉和美好的品质。
- 在赋中,桂花常被用来表现美好的环境或高贵的品格。
屈原《离骚》:
    -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 桂花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和对理想的追求。
3. 莲(荷花)
- 莲花象征纯洁、高尚和超脱世俗。
- 在赋中,莲花常被用来表现美好的自然景观或高洁的品格。
谢灵运《山居赋》: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 通过莲花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诗意。
4. 松(松树)
- 松树象征坚韧、长寿和不屈的精神。
- 在赋中,松树常被用来表现坚韧的品格或永恒的意义。
左思《三都赋·吴都赋》:
    - “松柏森森以攒植,杞梓绵绵以蕃滋。”
    - 描写了松树的茂盛,象征了吴地的繁荣与坚韧。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松树被用来表现作者的高洁品格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5. 竹(竹子)
象征意义:
- 竹子象征正直、坚韧和谦逊。
- 在赋中,竹子常被用来表现高洁的品格或清幽的环境。
- 出处:
谢庄《月赋》:
    - “竹柏之贞,松桂之茂。”
    - 竹子与松柏、桂花一起被用来表现月宫的清幽与高洁。
总结
在赋中,这些植物不仅具有自然美的描写,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它们通过作者的铺陈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高洁品格、美好环境和理想生活的追求,成为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东曰:培土兄的作业依稀也是补充加作的!注意我给你弄绿的字,该篇非辞赋。

wjb万建保·南昌 发表于 2025-3-10 07:53:50

第二讲作业练习:
学号:323   万建保(南昌)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①长安:主要出现在《上林赋》和《秋兴八首》等作品中。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辞赋《上林赋》中描述了长安的地理环境和壮丽景象。赋中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绘了长安周围八水绕城的壮观景象,这些水流不仅为长安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城市的漕运提供了便利。
②巫山:出现在《九歌·山鬼》中,象征神秘的山林。
③雁门:出现在《芜城赋》中,代表边疆的险要之地。
④苍梧:出现在《九歌·湘君》中,描述了湘水之神湘君的祭祀场景。
⑤崦嵫:出现在《九歌·国殇》中,象征日落之地,代表英雄的牺牲。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①蓬草:在古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它是一种耐寒、耐旱、耐盐碱的植物,常生长在村边、路旁、荒地和含盐碱的土壤上。蓬草的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象征着漂泊和不定,诗人常将其比作漂泊的旅人,表达忧愁、寂寥和伤感之情。
蓬草的出处主要见于《诗经》和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
②古名“木兰”,今名“玉兰”,象征君子志行,常用于制作各种器物。
③留夷:今名“芍药”,象征惜别和离愁。
④茹:今名“柴胡”象征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⑤薜荔:常生长在山野中,象征坚韧和生命力。
——东曰:建保兄弟,汝在慈善参加过辞赋班否?汝这作业缺乏咱作业要求的某地名、某植物的出处一项啊,这才是咱作业最重要的东西。有了关键的东西后,再或简洁或丰盈一一作答方是,没有“关键”的玩意,光寻常解释、无精准觅寻而得来的“辞赋”语言,那这是咋做赋作业啊!


一念若水 发表于 2025-3-8 23:25:33

439号吴东燕(内蒙古兴安盟)
作业练习: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金陵:南北朝庾信的《哀江南赋》:“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2)天台山:东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
(3)巫山:战国末期宋玉《高唐赋》:“巫山赫蜞无畴兮,道互折而层累”。
(4)阿房宫:遗址在陕西西安。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5)南阳:今河南南阳。东汉张衡《南都赋》:“夫南阳者,真所谓汉之旧都者也。”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修竹:元赵孟頫的《修竹赋》:“耳目为之开涤,神情以之怡悦”。还有唐王勃的《慈竹赋》。
(2)荷珠:唐白居易《荷珠赋》:“迸水所集,轻荷正敷。引修茎而出叶,凝玉液以成珠。”
(3)梅花:唐宋璟《梅花赋》:“万木僵仆,梅英再吐。”
(2)荔枝:出自唐张九龄《荔枝赋》。
——东曰:序号当为(4)矣。
(5)松柏:西晋左芬《松柏赋》。
——东曰:东燕所作,十题皆答,足见认真。“荷珠”一题所答,依稀略有画蛇添足也,荷是植物,荷珠岂是植物耶?

黄晓明 发表于 2025-3-9 11:16:45

作业练习:
学号:101;学员:黄晓明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答:地名举例:
(1) 苍梧
出处:《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苍梧即今湖南永州一带,与九嶷山相关。
屈原《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以苍梧象征遥远的神话之地。
《山海经》:亦多次提及苍梧,如“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
文学意义:常被用作南方边远之地的象征,或与帝王、神话传说相关联。
(2) 崎噬(疑为“崎嶇”或“崎崟”之误)
“崎噬”一词不见于常见古籍,或为传抄之误。
可能性一:或为“崎嶇”(形容山路险峻),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民人登降移徙,崎嶇而不安”。
可能性二:或为“崎崟”(山势高峻),如左思《吴都赋》“陵绝嶛嶕,聿越巉崄”。
若特指某险要地名,需结合具体文本进一步考证。
(3) 澧浦
出处:屈原《九歌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释义:澧水之滨(澧水为湖南四大水系之一),诗中借指湘夫人徘徊等待之地,后成为楚辞中的经典意象。
(4) 巫山;
出处: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文学意义:巫山云雨成为男女情爱的经典隐喻,亦象征自然险峻与神秘。
(5) 雁门
出处:鲍照《芜城赋》:“北走紫塞雁门。”
《汉书地理志》:雁门郡为汉代边防要塞,辖今山西北部。
唐诗中的边塞意象:如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李贺《雁门太守行》等,均以雁门代指北疆战场。
历史背景:雁门关是长城重要关隘,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总结:
苍梧、澧浦、巫山、雁门均为经典文学地理意象,分别关联舜帝传说、楚辞爱情、云雨神话及边塞战争。
崎噬需结合具体文本考订,或为传写讹误。
这些地名的文学化用,体现了古人以地理寄托情感、历史的传统,亦增强了文本的时空纵深。
若有更具体的文本语境,可进一步分析其象征意义。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答:(1)五种植物举例:荇菜、木瓜、甘棠、绿竹和芦苇。
   (2)五种植物出处:
a.荇菜:荇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常生长在浅水区域,叶片漂浮在水面,茎细长柔软,开黄色小花。它在《诗经》中多次出现,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b.木瓜:诗经中的木瓜是一种蔷薇科木瓜属的灌木植物,果实外表椭圆光滑,形如青黄色的鹅蛋,口感酸涩。它与现代的热带水果木瓜不同。
C.甘棠:甘棠即棠梨,是一种野梨子,果实酸涩,多用于果木嫁接。它在《诗经》中也有出现,如“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
d.绿竹:绿竹是一种禾本科植物,因其竹身全绿而得名。它在《诗经》中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君子,如“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e.芦苇:芦苇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常用于象征坚韧和持久。它在《诗经》中也有描述,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敬请老师点评!谢谢!
——东曰:晓明兄长所作,其第一题最为来劲,最为详细,最值得我们大伙都认真看看!其第二题五种植物皆采撷自《诗三百》,尽管与咱作业要求不大符合,不过无碍,因咱作业目的本便是引导大伙借作业多开开卷而已。我的脑袋瓜子,因见晓明兄长第二题作业,一转圈,还真是也成了“木瓜”了呢。木瓜啥啊?为何木瓜啊?因为我在想古贤有无荇菜、木瓜等为篇名的赋呢。我因也不知,所以我脑袋就成木瓜啦,哈哈哈。

蓟水渔翁1 发表于 2025-3-9 09:06:32

第二讲作业
64于良建(蓟水渔翁)
一,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泰山(孟子《尽心上》:“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太行山(《列子愚公移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3、洛阳(化左思《三都赋》典而作:“三都赋而风靡,骚客抄以纸贵。”)
4、嵩山(玉女台高,石室天开。)
——东问曰:此骈系哥新成乎?
5、长安(东汉班固《西京赋》:“建金城而万雉,呀周池而成渊。”)
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菊(化唐黄巢《不第后赋菊》诗:“满城尽带黄金之甲,众将悠欢绿蚁之杯。”)、
2.兰(清郑板桥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3、竹(南朝谢庄《竹赋》:“贞而不介,弱而不亏。”)
4、梧桐(《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5、樱桃(唐王勃《樱桃树赋》:“含雨露之华滋,映阶庭之绮丽。”)
——东曰:良建哥哥乃赋台“老”将、赋班“老”员,亦东之佳友也。尽管哥已经数年不饮酒矣,然此作业,从心所欲,颇得几分醉拳味道,哈哈哈。良建哥哥乃得吾侪赋班作业之真正用意者也。

刘辉 发表于 2025-3-10 11:10:48

刘辉 发表于 2025-3-8 21:15
132号刘辉(江西抚州)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豫章(王勃《滕王阁序》 ...
洛阳、长安、邺城、巫山、云梦泽、洛水、姑苏、金陵、蜀地、西戎、昆仑、蓬莱
​​巫山:
(1)出自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这是巫山在辞赋中最经典、最广为人知的描述,也是“巫山云雨”这一典故的来源。
(2)出自苏辙《巫山赋》:“过瞿塘之长江兮,蔚巫山之嵯峨。”
​​《上林赋》中出现的植物名称有以下20种:
沙棠:一种果名,俗名沙果。
栎:一种乔木,通常生长在山林中。
槠:苦槠,木名,常绿乔木,果实小于橡实。
华枫:一种枫树,其叶在秋季会变红,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枰:即平仲树,也就是银杏树,司马相如形容其“夸条直畅,实叶葰茂”。
栌:黄栌,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秋季叶片变红,非常美丽。
留落:即留落胥邪,具体所指植物不太明确,可能是某种特殊的树木。
仁频:即槟榔,果实可食用,也可入药。
并闾:一种树木,具体信息不详。
檀:檀香树,其木材具有特殊的香气,可用于制作香料和家具。
木兰:一种落叶乔木,花朵艳丽,香气扑鼻,是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
豫章:即樟树,是一种常见的乔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女贞:一种常绿乔木或灌木,常用于园林绿化。
柿子:在《上林赋》中是汉武帝皇家庭院中的奇花异卉。
杨梅:文中提到“梬枣杨梅”。
樱桃。
蒲陶:即葡萄。
隐夫:果木名,形状不详。
薁棣:即唐棣,又名郁李,果实可食,种子入药。
射干:司马相如把射干当作和兰草等齐名的香草。
——东曰:辉兄今番所补充之作业,内容详实,好!问好辉兄,兄再度登坛送发新帖,辛苦矣!

dubshenhui 发表于 2025-3-8 11:52:24

第二讲作业
学员59.董生辉
一、辞赋中经常出现的5个地名及出处说明
1.云梦泽:出自司马相如《子虚赋》:“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东则有蕙圃衡兰,其南则有平原广泽。”
2.长安:《两都赋》
3.洛阳:《两都赋》
4.会稽山:《吴都赋》
5.昆仑山:屈原《离骚》
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答:1.秋兰:出自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桂:《九歌东皇太一》
3.芷:《离骚》
4.杜若:《九歌湘君》
5.芙蓉:《洛神赋》
——东曰:生辉兄弟是老新学员了,上次入班初期值咱南昌新建征赋,已小有斩获矣。今番作业完全合格,但愚兄看来还是有点偷懒啊!


文万明 发表于 2025-3-8 16:28:08

第二讲作业:
212 号文万明(萍乡)
1. 列举辞赋中经常出现的五个地名:
(1)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首都,长安在辞赋中频繁出现,象征着繁华与权力。例如,班固的《两都赋》中就有对长安的详细描写。
(2)洛阳:洛阳是另一个重要的古都,常被用来象征文化与历史的深厚。张衡的《二京赋》中就有对洛阳的描述。
(3)会稽山:《吴都赋》。吴都位于江南,江南地区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在辞赋中常被提及,象征着诗意与富足。
(4)泰山:作为五岳之首,泰山在辞赋中常被用来象征崇高与永恒。例如,司马迁的《封禅书》中就有对泰山的描写。
(5)洞庭湖:洞庭湖以其壮丽的湖光山色在辞赋中常被提及,象征着广阔与自由。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就有对洞庭湖的描写。
——东曰:文公老哥哥,《封禅书》和《岳阳楼记》都不是辞赋啊!
   其实经常出现的还可以补充 一些,再举一个重要地名:
(6)昆仑山:在辞赋中常象征神秘与崇高,如屈原的《离骚》中有“登昆仑兮食玉英”的描述,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出处说明:班固的《两都赋》中详细描写了长安的繁华景象,如“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等句,生动地描绘了长安的市井繁华。
2. 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很多,这里举出有如下五种:
(1)兰:兰花在辞赋中常被用来象征高洁与优雅。例如,屈原的《离骚》中就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
(2) 菊:菊花在辞赋和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坚贞与高洁。陶渊明的《饮酒》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另在他的《归去来兮辞》里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3) 竹:竹子因其坚韧不拔的特性,的在辞赋中常被用来象征正直与坚韧。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就有“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描写。
(4)梅:梅花在辞赋中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与傲骨。王安石的《梅花》诗中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名句。
(5)莲:莲花在辞赋中常被用来象征纯洁与超脱。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描写。
——东曰:老哥哥所列菊竹梅莲之篇目,皆非辞赋也。
出处说明:屈原的《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一句,通过佩戴兰花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兰花在这里象征着高洁与优雅。
——东总评曰:文公老哥哥所作两大题内容丰盈,足见用心。然老哥哥似乎对我们作业目的未曾看透,其实我们目的在于借几个小题引大伙前去翻阅一些古贤辞赋。再者老哥哥所举许多篇目亦非辞赋。


212 号文万明作业改错如下:
张老师:这里 感谢您认真批改我的作业,特补充一下,以弥补失误 。
在古代辞赋中,“竹菊梅莲”作为四君子或四雅,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坚韧、清雅等品质。以下是它们在古代辞赋中的一些描写:
1. 竹
竹象征坚韧、虚心和高洁,常出现在辞赋中。
《竹赋》——东晋·江逌“有嘉生之美竹,挺纯姿于自然。含虚中以象道,体圆质以仪天。托宗爽垲,列族圃田。缘崇岭,带回川。薄循隰,行平原。故能凌惊风,茂寒乡。藉坚冰,负雪霜。振葳蕤,扇芬芳。翕幽液以润本,承清露以擢茎。拂景云以容与,拊惠风而回萦。”
江逌的《竹赋》描绘了竹的自然之美,强调其虚中象道、坚韧不拔的品质。
《小园赋》——南北朝·庾信“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云气荫于丛蓍,金精养于秋菊。”
庾信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竹的清新与雅致。
2. 菊
菊象征隐逸、高洁,常与秋天、隐士相联系。
《秋菊赋》——东晋·孙楚“彼芳菊之为草兮,禀自然之醇精。当青春而潜翳兮,迄素秋而敷荣。于是和乐周流,天朗气清。丰柯旖旎,密叶葱青。纷谲晔以猗靡兮,若翡翠之葳蕤。”
孙楚的《秋菊赋》赞美了菊的自然之美,突出其在秋天绽放的坚韧与高洁。
《归去来兮辞》——东晋·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陶渊明以菊象征隐逸生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 梅
梅象征坚韧、傲骨,常与寒冬、高洁相联系。
《梅花赋》——南朝·谢朓“梅花特早,偏能识春。几承阳而发金,乍杂雪而被银。吐艳四照之林,舒荣五衢之路。既玉缀而珠离,且冰悬而雹布。叶嫩出而未成,枝抽心而插故。标半落而飞空,香随风而远度。”
谢朓的《梅花赋》描绘了梅花在寒冬中绽放的美丽与坚韧。
《梅花赋》——唐·宋璟“若夫琼英缀雪,绛萼著霜,俨如傅粉,是谓何郎。清香潜袭,疏蕊暗臭,又如窃香,是谓韩寿。”
宋璟以梅花的清香与洁白,象征高洁与坚韧。
4. 莲
莲象征纯洁、出淤泥而不染,常与佛教、高洁相联系。
《芙蓉赋》——三国曹植“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结修根于重壤,泛清流而擢茎。退润王宇,进文帝庭。竦芳柯以从风,奋纤枝之璀璨。”
曹植的《芙蓉赋》赞美了莲的清丽与高洁,突出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
总结
在古代辞赋中,“竹菊梅莲”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坚韧、清雅等品质。竹的坚韧、菊的隐逸、梅的傲骨、莲的纯洁,都是文人墨客借以表达自身品格与理想的象征。








13843720215 发表于 2025-3-8 17:47:13

第二讲作业

学员20.史忠和(吉林)
一、辞赋中经常出现的5个地名及出处说明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因滕王李元婴得名。唐王勃著有《滕王阁序》。
赤壁,位于湖北黄州,因石壁皆为红色故得此名,宋苏轼著有《赤壁赋》。
吴都。江苏苏州,指春秋吴国的都城。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著有《三都赋》其一《吴都赋》。
魏都,即魏都区,中国河南省许昌市辖区,地处许昌市中心城区。左思著有《魏都赋》。
成都,古代蜀国的都城。即今四川省成都市。左思著有《蜀都赋》。
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答:1.韭菜:出自张衡《南都赋》:若其厨膳,则有华芗重秬,滍皋香岻,归雁鸣鵽,黄稻嫤鱼,以为芍药酸甜滋味,百种千名。春卵夏笋,秋韭冬菁苏蔱紫姜,拂彻膻腥。
2.桃花:出自唐皮日休《桃花赋并序》。
3.柳:出自枚乘《柳赋》,
4.荔枝:王逸《荔枝赋》
5.松:李绅《寒松赋》
——东曰:忠和哥哥乃吾侪赋征战场之名将也,斩获多矣!然因头次正规入赋班学习,是故亦可见原来之赋基础并不牢固也!一问哥哥,《滕王阁序》是辞赋否?二问哥哥,左太冲三都之吴都,是姑苏耶?是金陵也?三问哥哥,曹魏之都邺耶许耶?四问哥哥,桃花究竟是否出自晚唐之皮?


第二讲作业修改
学员20.史忠和(吉林)
一、辞赋中经常出现的5个地名及出处说明
1、巫山,宋玉《高唐赋》中“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2、赤壁,位于湖北黄州,因石壁皆为红色故得此名,宋苏轼著有《赤壁赋》。
3、芜城,南朝·宋鲍照著有《芜城赋》写的是广陵故城,即现在的扬州。
4、苏州灵岩山,清代纳兰性德《灵岩山赋》。
5、成都,古代蜀国的都城。即今四川省成都市。左思著有《蜀都赋》。
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答:
1.韭菜:出自张衡《南都赋》:若其厨膳,则有华芗重秬,滍皋香岻,归雁鸣鵽,黄稻嫤鱼,以为芍药酸甜滋味,百种千名。春卵夏笋,秋韭冬菁苏蔱紫姜,拂彻膻腥。
2.灵芝,出自《灵芝赋》是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所著。
3.柳:出自枚乘《柳赋》,
4.荔枝:王逸《荔枝赋》
5.松:李绅《寒松赋》

安徽李强 发表于 2025-3-8 20:41:19

485号安徽李强
以下是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和植物:
地名:洛阳、云梦泽、金陵、咸阳、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在辞赋中常被提及,如班固的《两都赋》中就有对长安的详细描写。
植物:兰、荷、椒、桑、 竹:有文字记载之前,人类就已开始利用竹类。在辞赋中,竹常被用来象征君子的气节。苏东坡的《前赤壁赋》中就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其中的“山间之明月”下或许就有竹的身影。
——东曰:强兄如此答法,虽无不可,然终究有应付之嫌。汝曰班孟坚两都赋里有对长安之描写,可知其如何用到“长安”一词否?至于说竹,更是所谓坡公赤壁赋“或许就有竹身影”之类话。这作业做得可谓基本不着调哦。

方跃明 发表于 2025-3-8 20:51:32

371号方跃明
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有:长河、秦川、蜀山、骊山、咸阳。
其中秦川出自于王勃的《春思赋》。
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有:枇杷、厚朴、杨梅、樱桃、女贞。
如杨梅出自于司马相如《上林赋》。
——东曰:跃明兄作业短小精悍有之,于己百无一用亦有之,遗害于不如自己之班友更是有之!嘻,庾开府《伤心赋》便有“况乃流寓秦川,飘飖播迁。从官非官,归田不田。”之语,岂出自王子安之《春思》耶?留一句狠话于兄曰:如斯作业,不若不作!

吴志亮 发表于 2025-3-8 21:03:32

11号吴志亮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出处。
云梦
出处:司马相如《子虚赋》
例证:“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
背景:云梦是先秦至汉代文献中著名的地理概念,泛指楚地广阔的湖泊沼泽区,在《子虚赋》中借以铺陈楚国的富饶与壮丽。
长安
出处:班固《西都赋》
例证:“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
背景:长安为西汉都城,班固在《两都赋》中通过对比长安与洛阳,突出其政治中心地位与宏大气象。
崤函
出处:张衡《西京赋》
例证:“左有崤函重险,桃林之塞。”
背景:崤山与函谷关是关中屏障,张衡在《西京赋》中以崤函之险强调长安地理的军事战略意义。
会稽
出处:左思《吴都赋》
例证:“其封域之内,则有原隰坟衍,通望弥博……故其经略,上当星纪,下接衡霍,包括干越,跨蹑蛮荆,婺女寄其曜,翼轸寓其精,指衡岳以镇野,目龙川而带坰。”
——东曰:志亮兄作业认真,大见用心也!据东所知,左太冲笔下之《吴都》乃建业也!即金陵、石头城、今南京。至于兄所谓之会稽,乃“春秋越国勾践辈”之根,会稽之名出自大禹。春秋吴根在乎姑苏、即今苏州。三国吴都乃是建业,太冲乃西晋人物,三都乃写三国之三都乃至其管辖之域也。是故兄此题或错讹矣,特提出与兄商榷。
背景:会稽(今绍兴)是吴越文化重镇,《吴都赋》以会稽为中心,铺陈江南山水与物产之盛。
巫山
出处:宋玉《高唐赋》
例证:“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背景:巫山在《高唐赋》中是楚襄王与神女相遇的神话之地,其云雾缭绕的意象成为后世文学中“云雨”典故的源头。
2、列举辞赋中常出现的5种植物及出处
桂(桂树)
出处:司马相如《上林赋》
例证:“桂椒木兰,蘖离朱杨。”
象征:桂树在汉代大赋中常与椒、兰等香木并提,象征宫廷苑囿的奢华与自然之美,亦暗含高雅品格。
芙蓉(荷花)
出处:张衡《南都赋》
例证:“芙蓉含华,兰茝发荣。”
象征:芙蓉出淤泥而不染,在《南都赋》中与兰茝(香草)并称,喻指南阳之地的清丽风物与士人高洁之志。
菊(秋菊)
出处:曹植《洛神赋》
例证:“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象征:菊花在魏晋辞赋中逐渐成为隐逸与孤傲的象征,曹植以秋菊喻洛神之容光,赋予其超脱凡尘的神性美。
松(松柏)
出处:谢灵运《山居赋》
例证:“松柏兮青青,泉石兮泠泠。”
背景:松柏耐寒长青,南朝山水赋中常以松石组合表现隐逸山林的坚韧志趣,体现玄学影响下的自然观。
杜衡(香草)
出处:江淹《别赋》
例证:“陌上草薰,杜衡叶紫。”
象征:杜衡是楚辞传统中的经典香草,在《别赋》中与“草薰”呼应,以草木荣枯暗喻离情之缠绵与时光流逝。
——东总评曰:志亮兄作业认真,大见用心也!好、佳、彩!推荐全班大伙学习!


刘辉 发表于 2025-3-8 21:15:24

132号刘辉(江西抚州)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豫章(王勃《滕王阁序》)
雁门(鲍照《芜城赋》)
长安(班固《西都赋》)
洛阳(张衡《东京赋》)
玉门关(班彪《北征赋》)
豫章: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豫章为汉代郡名,指今江西南昌。
——东曰:辉兄,王子安《滕王阁序》乃是骈文,非辞赋也!辞赋,必用韵也,用韵乃辞赋之最本质特征!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木兰
桂树
芙蕖
薜荔
竹子
芷:出处: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芷之落英”。芷也是香草的一种,与兰草类似,在辞赋中有高洁美好的寓意。
——东总评曰:辉兄作业简单明了,是其优点、亦是缺点。哈哈,汝多搜几个,多注几个,何碍?吾还判汝“活干多了”不成?

倪家少女 发表于 2025-3-8 21:17:24

上饶胡进源
词赋中经常出现的五个地名有:
1,滕王阁,
2,赤壁
3,阿房宫
4,上林
5,二京
其中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沿江路,地处赣江东岸、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
——东曰:进源兄,王子安《滕王阁序》非辞赋也!
植物类:
兰,桂,椒,菊,芷。
而兰多见于:
1,如司马相如《上林赋(节选)》中:
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沙棠栎槠,华枫枰栌,留落胥邪,仁频并闾,欃檀木兰,豫章女贞。
2,又如王勃《滕王阁序》: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其中桂殿兰宫,即脱胎于楚辞中的香草佳木。
——东曰:第二题进源兄所答佳也,超额完成任务。哈,尽管第2小答,依旧不能逃出王子安之手,然如此答法却为班里兄弟姐妹娃们提供了别样之答题思路,是故东评“佳也”!

葛志强 发表于 2025-3-8 21:23:36

葛志强•江西南昌
词赋培训班第二次作业
——东曰:哈,志强兄,我们是《辞赋班》!咱这里不授长短句啊。
一、楚辞中经常出现的地名,有如下几个:
1、苍梧
2、湘(湖)
3、沅(湖)
4、澧(湖)
5、洞庭(湖)
   我们以“洞庭”为例,此地名出自《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说明:洞庭湖是楚辞中常见的地名,常与湘水,沅水等一起出现。
再例:
苍梧:
出自:《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说明:苍梧是古地名,指距离中原很远的地方,相传舜崩于此地。
——东曰:好!志强兄超额完成任务。大伙有不知道的,一定要注意“县圃”之“县”字!《说文》曰“系也。”即今日之“悬”字。至于省市县之“县”,《释名》曰“县,悬也,悬系于郡也。”
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梧桐
2、松柏
3、兰花
4、江离
5、辛夷
   以兰花为例,其出于《楚辞·离骚》:“纫秋兰以为佩”“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说明:兰花生长在幽静的环境中,象征高洁、不随波逐流的品质。
再例:
辛夷
出处:《楚辞·九歌·山鬼》:“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说明:辛夷是一种香花植物,常用来代表高尚的品德或美好的事物。
——东总评曰:志强兄作业超额完成,好!一个“县”字,很有意义。单凭这么一个字,就能体现出咱们做作业、评作业,兄弟姐妹们娃们互相参读彼此作业之价值。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辞赋学会首届公益培训班第二讲作业 点评老师 也学时贤(张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