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放鹤

第七期公益辞赋班第2讲作业帖 点评老师:信马由缰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

回帖

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2
发表于 2025-4-22 13: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98号  陈树芬
作业练习: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 骊山: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述“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生动地描绘了阿房宫从骊山向北建造,再向西弯折,一直延伸到咸阳的走向,以骊山为起点,展现了阿房宫的宏大壮阔。

- 灞桥:江淹在《别赋》中写“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虽未直接提及灞桥,但“南浦”等意象与灞桥折柳送别的意境相通,表达出离别时的感伤之情。

- 章华台:庾信在《哀江南赋》中写“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橘则园植万株,竹则家封千户。西赆浮玉,南琛没羽。吴歈越吟,荆艳楚舞。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五十年中,江表无事。王歙为和亲之侯,班超为定远之使。马武无预于甲兵,冯唐不论于将帅。岂知山岳暗然,江湖潜沸。渔阳有闾左戍卒,离石有将兵都尉。”通过对章华台周边曾经的繁华景象如园植橘树、家封竹林等的描写,与后来的衰败形成对比,感慨历史的兴衰变化。

- 夜郎:左思在《蜀都赋》中“于东则左绵巴中,百濮所充。外负铜梁于宕渠,内函要害于膏腴。其中则有巴菽巴戟,灵寿桃枝。樊以蒩圃,滨以盐池。蟞蛦山栖,鼋龟水处。潜龙蟠于沮泽,应鸣鼓而兴雨。丹沙赩炽出其阪,蜜房郁毓被其阜。山图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若乃刚悍生其方,风谣尚其武。奋之则賨旅,玩之则渝舞。锐气剽于中叶,蹻容世于乐府。”主要是从蜀都的方位角度提及夜郎所在的周边区域,展现了蜀地东部包括夜郎附近的丰富物产和独特风情。

~雁门:班彪在《北征赋》中通过描写北征途中的所见所闻,提及雁门相关的塞外风光和征战戍边的历史。如“登鄣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闵獯鬻之猾夏兮,吊尉漖于朝那”等句,描绘出雁门一带的苍茫、悲壮氛围,展现出此地在历史上作为边防要地的重要性以及曾经经历的战争沧桑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植物

- 菊:在欧阳修的《秋声赋》中,“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虽未直接描写菊花,但通过对秋天肃杀景象的描写,为菊花在秋季绽放的坚韧形象做了铺垫。菊花常被文人用于赋中表达在逆境中坚守自我的品格。
- 竹:在王粲的《登楼赋》中,“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文中虽未直接提及竹,但在古代文人眼中,竹常象征着君子的气节,在描绘秋日景色和作者内心忧愁时,与竹所代表的坚韧不拔形成对比或映衬。
- 梅:在鲍照的《芜城赋》中,“泽葵依井,荒葛罥涂。坛罗虺蜮,阶斗麕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饥鹰厉吻,寒鸱吓雏。伏暴藏虎,乳血餐肤。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棱棱霜气,簌簌风威。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赋中描绘了荒芜的景象,而梅花常被赋予在荒芜中独自绽放、不畏严寒的品质,与文中的衰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 桑:在左思的《魏都赋》中,“桑梓接连,菜茹有畦。场圃筑前,果园树后。”直接描写了桑梓相连的景象,体现了桑在当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桃:在谢灵运的《山居赋》中,“北山二园,南山三苑。百果备列,乍近乍远。罗行布株,迎早候晚。猗蔚溪涧,森疏崖巘。杏坛柰园,橘林栗圃。桃李多品,梨枣殊所。枇杷林檎,带谷映渚。椹梅流芬,蒂柿被实。”详细描写了山居周围的果园,其中桃李多品,展现了桃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寓意着生机与美好。

点评

好,达到了作业学习的目的。就是多了解历代有名的赋作。  发表于 2025-4-25 13: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2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
发表于 2025-4-22 14: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员20梁春华
第二讲作业练习:
一、、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荆州:出自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的,予客自南鄙,观艺于鲁,这里的南鄙指的是荆州。
2、广陵:今江苏扬州,出自枚乘《七发》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
3、西京:即长安,今天的陕西西安,出自张衡《西京赋》。
4、咸阳:出自李白《剑阁赋》,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杜牧《阿方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5、洛阳:班固《西都赋》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这里的东都指的是今天的河南洛阳,还有就是古时的偃师也指当今的河南洛阳。

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蕙草:即香草,出自宋玉《风赋》,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
2、桂树:即桂花树,出自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3、椒:即花椒,出司马相如《子虚赋》其树楩楠豫樟,桂椒木兰。
4、灵草:即灵芝仙草,出自班固《西都赋》于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岩峻崷崒,金石峥嵘。
5、另外诸如,梅、兰、菊、竹、松、等常见的植物在辞赋中都有大量选用进行借物言志描写。

点评

好,建议多了解一下唐以后的赋作。  发表于 2025-4-25 13: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回帖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发表于 2025-4-22 15: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掬心唐韵公益辞赋班赋文第二讲练习作业题:
9号陈永革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答:
会稽:绍兴的古称。出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骊山:位于陕西临潼,是著名的风景区。出于杜牧的《阿房宫赋》。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出于贾谊的《过秦论》。
彭蠡:古代对鄱阳湖的称呼,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出于王勃的《滕王阁序》。
赤壁:以赤壁之战而闻名,是历史上的重要战场。出于苏轼的《赤壁赋》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答:
槿:即木槿花,朝开暮落,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如《诗经・郑风・有女同车》中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这里的 “舜华” 就是木槿花,在辞赋中,木槿花也常被用来表达对时光流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桑:常被赋予思乡、怀古等情感。如《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说于桑田。” 在辞赋中,桑林、桑田等意象也常被用来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莲:常被用来象征纯洁、高尚和正直。如周敦颐的《爱莲说》。
木兰、秋菊:出自《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借木兰、秋菊比喻君子的高洁品行。
桂:常被视为祥瑞之物,也象征着高洁、美好和吉祥。庾信的《枯树赋》.

点评

作业的目的是多了解一下历代辞赋。尽量抛开《诗经》《离骚》,多涉猎一些。  发表于 2025-4-25 13:40
《兰亭集序》《过秦论》是散文,《滕王阁序》是骈文。  发表于 2025-4-25 13: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回帖

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8
发表于 2025-4-22 15: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田玉华 于 2025-4-22 15:15 编辑

作业练习:
19田玉华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徽州(黄山)。汤显祖在《游黄山白岳不果》中写道“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2).长安(西安)。杨巨源在《送太和公主和蕃》中写道“此路古来难,年光独忍寒。朔风侵鬓起,边月向眉残”。
3).武陵(常德)。陆游在《寓叹》中写道:“渔翁偶相遇,疑是武陵人”。武陵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闻名。
4).浔阳(九江)。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5).南浦。屈原在《楚辞,九歌.河伯》中提到“南浦”,后来成为送别的像征。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橘、柳、兰、梅、松、琵芭、枣、樱桃、海棠等等。
1).屈原《橘颂》,后世的《柳赋》、《兰赋》、《梅赋》、《松赋》。
2).司马相如《上林赋.(节选》中:“于是乎卢橘夏热,黄甘橙楱,琵琶橪柿,亭奈厚补,枣杨梅,樱桃浦陶………沙棠栎槠,华枫枰栌,留落胥邪…”。

点评

第1题几乎是与辞赋无法。  发表于 2025-4-25 13:42
作业的目的是多了解一下历代辞赋。尽量抛开《诗经》《离骚》,多涉猎一些。  发表于 2025-4-25 13: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回帖

7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0
发表于 2025-4-22 15: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10号钱横眉
一、辞赋中经常出现的5个地名及出处
1. 云梦泽  
   出处: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提到“云梦者,方九百里”,描述了楚国的云梦泽。这一地名在汉代辞赋中常被用来象征广阔的天地与帝王狩猎的壮丽场景。
2. 长安、3洛阳  
   出处:班固《两都赋》以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对比长安与洛阳的盛景。
4. 沅湘  
   出处:屈原《九歌·湘君》中“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沅水和湘水是楚地的代表性河流,常被用来寄托哀思与自然意象。
5. 苍梧  
   出处:屈原《离骚》中“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苍梧为传说中的南方仙境,象征遥远而神秘的地理空间。
二、辞赋中经常出现的5种植物及出处
1. 菊  
   出处:屈原《九章·惜诵》中“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菊花作为秋日香草,象征高洁与坚韧,后世成为楚辞植物美学的代表。
2. 桂
   出处:《九歌·湘君》中“沛吾乘兮桂舟”,桂树(肉桂)以其芳香特性,常被用于制作舟楫或建筑,象征高雅与神圣。
3. 荪(菖蒲)
   出处:《九歌·少司命》中“荪何以兮愁苦”,荪即菖蒲,为楚辞中重要的香草,常用于祭祀或比喻君子德行。
4. 留夷  5. 揭车
   出处:屈原《离骚》中“畦留夷与揭车兮”,作为《楚辞》中的经典香草,其名常与芍药、辛夷等植物关联,象征美好与隐逸。

点评

作业的目的是多了解一下历代辞赋。尽量抛开《诗经》《离骚》,多涉猎一些。  发表于 2025-4-25 13: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4-22 18: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39刘静
第二次作业

一、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 长安(今西安)  
   出处:班固《西都赋》【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  
   意义:象征汉唐盛世,多用于都城题材的辞赋。  
2. 洛阳
   出处:张衡《东京赋》【昔先王之经邑也,掩观九隩,靡地不营,土圭测景,不缩不盈,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  
   意义:与长安并称,代表东都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  
3. 赤壁  
   出处:苏轼《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意义:借三国典故抒怀,成为文人咏史的重要意象。  
4. 云梦(古泽薮名,今湖北一带)  
   出处:司马相如《子虚赋》【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
   意义:象征楚地辽阔,常用于渲染壮丽景观。  
5. 兰亭(今浙江绍兴)  
   出处: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意义:因东晋文人雅集而成为风雅文化的代名词。  

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 兰(泽兰/幽兰)
   出处: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意义:象征高洁品格,常见于咏物抒怀的辞赋。  
2. 桂(木樨)
   出处: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意义:代表隐逸或仙境,多用于山水题材。  
3. 柳(杨柳)  
   出处: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陌上草薰,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虽未直接提柳,但「杨柳依依」是典型离别意象)  
   意义:寄托离愁别绪,或描写春景。  
4. 松(青松)
   出处: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虽为诗,但松柏意象广泛用于辞赋)  
   意义:象征坚贞不屈,常见于咏志类作品。  
5. 芙蓉(荷花)  
   出处:曹植《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意义:比喻美人或高洁情操,多用于骈赋。  

点评

《兰亭集序》《咏史》这也都不是赋。  发表于 2025-4-25 13:45
作业的目的是多了解一下历代辞赋。尽量抛开《诗经》《离骚》,多涉猎一些。  发表于 2025-4-25 13: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回帖

1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2
发表于 2025-4-22 20: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赋七第二次作业:
06宋显清(白山黑水)
一、列举五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
1、成都:周樽元,见《清词综补附续编》。
司马相如题桥赋(以“题”为韵)
成都大道江之湄,五侯七贵争奔驰。大夫有时不得志,高车驷马安可期?惟骆驼之高驾,有蝌蚪之文辞。如许激昂,定是蜀中才子;几番牢落,不名部下曹司。
2、泰山:孔子登泰山小天下赋(韵字原缺)
子在东鲁,时登泰山。莫小敷天之下,具存吾目之间。俨然将圣之仪,高升岱岳;超彼众形之表,藐视人寰。
3、4、中原、
华山——王猛扪虱赋(以“扪虱而谈,旁若无人”为韵)
5、淮南:《桂林一枝赋》唐崔琪
倬彼众木者,其桂林一枝。淮南擢秀,月上标奇。光雨露之新沐,拂香风以徐吹。
二:列举五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处出处:
1、2、梧桐,柳:徐大文,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赋(以“抚事感慨作剑器行”为韵)
舞台则春冷梧桐,舞榭则秋凋菡萏。飘残柳絮,瑟怨琴凄;零落柘枝,红愁绿惨。
3、荔枝:张九龄《荔枝赋》果之美者,厥有荔枝。虽受气於震方,实禀精於火离。乃作酸于此裔,爰负阳以从宜。
4、菊:《庭菊赋》,杨炯

庭菊,美贞芳也。天子幸於东都,皇储监守於武德之殿,以门下内省为左春坊。今庶子裴公所居,即黄门侍郎之厅事也,其庭有菊焉。
5、竹:
《修竹赋》
赵孟頫(元)
猗猗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操挺特以高世,姿潇洒以拔俗。……

点评

不错,涉猎可谓广泛,先点个赞!插一句作业以外的话。(以题为韵)是指以“司马相如题桥赋”这7个字为韵题,而不能写为(以“题”为韵)。若不然,那便成了以“题”这1个字为韵了。  发表于 2025-4-25 13: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
发表于 2025-4-22 21: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号:65
学员:何军
第二讲作业练习:

题一、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一、辞赋中高频地名列举
1. 洞庭(楚地核心意象)  
   《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  
2. 昆仑(神话圣山象征)  
   《离骚》:"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屈原)  
3. 会稽(吴越文化符号)  
   《吴都赋》:"目龙川而带坰,出乎大荒之中,行乎东极之外。"(左思)  
4. 长安(汉唐都城代称)  
   《西都赋》:"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班固)  
5. 洛水(中原礼乐意象)  
   《洛神赋》:"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曹植)

二、典型出处解析:洞庭
文本溯源:屈原《九歌·湘夫人》以洞庭秋景起兴,通过"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萧瑟意象,烘托湘君对湘夫人的怅惘追寻。  
文化意义:洞庭湖不仅是楚地地理坐标,更被赋予哀婉缠绵的情感内核,成为后世辞赋中"求而不得"的原型意象(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洞庭一湖"的忧乐升华)。  
文学影响:该句开创了"秋景+水波"的抒情范式,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即脱胎于此。

三、辞赋地理书写的深层逻辑
这些地名并非单纯的地理标识,而是承载着:  
1. 政治隐喻(如长安象征王权秩序)  
2. 哲学寄托(昆仑映射求仙问道)  
3. 情感符号(洛水凝缩人神悲恋)  
这种虚实相生的地理叙事,恰是辞赋"体物写志"特质的集中体现。


题二、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一、辞赋高频植物列举
1. 兰(幽兰)
   《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  
2. 桂(桂枝)
   《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屈原)  
3. 芙蓉(荷花)
   《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  
4. 杜若(香草)
   《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屈原)  
5. 菊(秋菊)
   《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


二、典型解析:兰
文本溯源:  
屈原《离骚》以"纫秋兰以为佩"为核心意象,将兰草编织为佩饰,象征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兰与"江离""辟芷"等香草并列,构建了"香草美人"的隐喻系统。

文化内涵:  
君子之喻:兰生于幽谷却芬芳不改,对应士人"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追求。  
政治投射:战国时期楚地以兰为祭神之物,此处暗含对楚国贵族道德堕落的批判。  
文学传承:汉代张衡《怨篇》"猗猗秋兰"、陶渊明《饮酒》"幽兰生前庭"皆承此脉。

-三、辞赋植物书写的功能
1. 比德传统:以植物特性类比人格(如兰之清雅、菊之傲霜)。  
2. 空间建构:通过香草/恶草的对立划分神圣与世俗空间(《离骚》"户服艾以盈要")。  
3. 巫祭遗痕:楚辞植物多与祭祀相关(桂酒、椒浆均为祭神用品)。  

这种"物-德-礼"三位一体的书写模式,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托物言志传统。

点评

作业的目的是多了解历代辞赋,建议先抛开《诗经》《离骚》等,多涉猎一些。  发表于 2025-4-25 14: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回帖

1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6
发表于 2025-4-22 21: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掬心学院公益第七期第二讲作业
18号匡振甫
一,例举5个辞赋中的地名,并说明出处
①,涵谷关。出处《过秦论》孝公据淆涵之固,拥雍州之地……并吞八荒之心。
②,骊山。出处,杜牧《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③,长安。出处班固《西都赋》,
④,潇湘。出处王褒《九怀,尊嘉》,
⑤,金陵。出处,廋信《哀江南赋》。

二,例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植物,并说明出处,

①,木兰。出自《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州之宿莽。
②,菊。出自杨炯《庭菊赋》含天地之精气,吸日月之淳光。
③,桐。出处稽康《琴赋》惟倚梧之所生兮。
④,梅。出处萧纲《梅花赋》年归气新,摇云动尘,梅花待早,偏能识春。
⑤,竹。出自赵孟頫《修竹赋》,不枝不蔓,非草非木,操挺特而高世,姿潇洒以拔俗。

点评

《过秦论》《九怀·尊嘉》等不是辞赋,作业的目的是多涉猎历代辞赋。  发表于 2025-4-25 14: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6
发表于 2025-4-22 22: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期公益辞赋班第2讲作业
http://www.tyscdxlt.com/forum.ph ... 0230&fromuid=55
(出处: 唐韵书院)

112司志全 第二讲作业练习:
1、列举5个辞赋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华岳;“华岳峰高,染莲花而翠活。”《秋色赋》唐·黄滔(840····911)出自《全唐集》。
(2)衡阳。“衡阳落日,和旅雁以飞来”《秋色赋》。
(3)宜春苑:宜春下苑,汉武帝所造,今陕西西安。“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春赋》·南北朝 庾信  出处《六朝文絮》。
(4)渭水:“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寒窑赋》宋·吕蒙正。
(5)齐国:“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寒窑赋》宋·吕蒙正。

2、列举5种辞赋中经常出现的植物,并说明其中一个出处。
(1)松柏:“松柏风高兮岁寒出”《秋色赋》·唐·黄滔。
(2)梧桐:“梧桐蝉急兮烟翠死”《秋色赋》唐·黄滔。
(3)蒲桃:即葡萄,亦指酒。“石榴聊泛,蒲桃酦醅(po pei)”《春赋》·南北朝 庾信。
(4)菊:“金生火死,菊换兰萎”《秋色赋》唐·黄滔。
(5)琼英:梅花的别称。“若夫琼英缀雪,绛萼著霜,俨如傅粉,是谓何郎”《梅花赋》唐·宋璟。

点评

作业的目的,就是多涉猎历代赋作,对辞赋有一个大体了解。  发表于 2025-4-25 14: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5-5-10 01:06 , Processed in 0.06855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