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放鹤

第七期公益辞赋班第4讲作业帖 点评老师:董国根

[复制链接]

0

主题

15

回帖

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6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129号  田凯

第四讲作业练习: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
2)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望着远方。

4)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以其所能,启智于民。教民以学,学而优,日积跬步,以则不断进步,乃学者之道也。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2)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点评

学习了。第一题的1,“余家贫”不是动词开头,可省略;第二题,“以则不断进步”,语意或可斟酌,用词尽可能避免过于白话。  发表于 3 天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回帖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御风 于 2025-5-8 19:14 编辑

9号 陈永革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出自陆机《文赋》。
“遇天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出自宋玉《高唐赋》。
“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出自司马相如《长门赋》。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之:观其之貌,半百有余。
其:其宅居于山之南。
于:人相隔于千山,情同处于一室。
以:登高以眺望,万峰皆伏于脚小。
而:娇而不媚,俭而不奢。
则:然则,去至之数十里不见人烟。
乃:不入山海之门,此乃大幸。
者:何不陟山临水尽揽春光者乎?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原夫兰客方来,蕙心斯至”,出自唐代浩虚舟《陶母截发赋》,“原夫” 是发语词。
“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出自魏晋陆机《文赋》,“至于”“若夫” 是发语词。
“于是审民之好恶,察政之否臧”,出自北宋范仲淹《用天下心为心》,“于是” 是发语词。

点评

学习了,点赞!  发表于 前天 1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回帖

7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0
发表于 前天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10钱横眉
一、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来若羽林骑士,闻一鼓以争前;去如翊(yì)卫材官,听摐(chuāng撞击)金而稍却。《雁阵赋》田锡(北宋)
2、步凌兢而微进,形磊磈而将化。托身而去上风篁,投迹而来缘月榭。《蝉蜕赋》李远(唐)
3、抛轻躯致之死地,壮前趾若有巨防。观卧辙之时,似当黄霸;想埋轮之处,何惮张纲?《螳螂拒辙赋》陈硎(唐)
二、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鹫峰者,遵域之至高峰也。其形险峻,其名远扬。矗乎黎河之北,处于燕岭之阳。春而繁花漫山,蜂飞蝶舞;秋则硕果盈野,兔跃鹰翔。游历则襟怀坦白,登临而物我相忘。真乃一绝佳去处也。
三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徒观夫从微至着,出死入生。几变青袍之色,渐加丹鸟之名。《腐草为萤赋》陈廷章(唐)
2、若夫蟠株耸干之懿,含星漏月之奇。《高松赋》沈约(梁)
3、若乃叶幄垂秀,条帷泛光。莺传枝而袅娜,蜂散蕊而芬芳。《麦秋赋应诏》许敬宗(唐)

点评

学习了,点赞!短文俨然短赋。  发表于 前天 18: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回帖

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8
发表于 前天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田玉华 发表于 2025-5-7 18:06
第七期第四次作业
19田玉华
一、从古人词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谢谢老师!辛苦您啦!“精湛”是我的错,没仔细看。热心是口语,怎么表达,我再寻找。请您赐教。非常感谢!

点评

不好意思,我也不能说得很清楚。文白二者的转换并非一一对应的,或许可以变换词语或者表达试试。如“悉心传授,倾情教诲”,或“殷殷授业,孜孜训迪”,或“启聩振聋,授之以渔”等等  发表于 前天 19: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发表于 前天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黔山拾翠 于 2025-5-8 16:15 编辑

学员:103陈忠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①“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出自苏轼《前赤壁赋》。
③“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出自张衡《归田赋》。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其:夫有佳人兮,其容若霞映月辉。
于:行至山水间,心栖于自然之境。
以:揽风华以入怀,赏锦绣而悦目。
而:夏雨润荷,翠盖擎珠而滴韵。
则:行正则心宁,品端则德馨。
乃:清风徐拂,花影摇曳,香韵乃逸
者:观风云变幻者,感尘世之沧桑。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夫环而攻之。”    “夫” :发语词,不译。(出自《孟子.公孙丑下》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尔乃众灵杂沓,命俦啸侣。”   “尔”:发语词,不译。(出自曹植《洛神赋》 )
(3)“夫岂从虾与蛭蟥?  ”  “夫”:发语词,不译。(出自贾谊《吊屈原赋》)

点评

学习了,点赞。(“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是成句,非造句)  发表于 前天 19: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
发表于 前天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期公益辞赋班第4讲作业
109.张伊麟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摘自 [ 宋 ] 苏轼《前赤壁赋》
(2)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摘自 [西晋]左思三都赋之 《吴都赋》
(3)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摘自[ 魏晋 ] 曹植《洛神赋》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1)屹立雪峰,献表三冬之弄影;平铺寒水,呈章一片之清晖
(2)凌寒傲雪而涌魂,吐艳吟风而迎魄。
(3)拈花晚照则相思,碾作春泥则独泣。
(4)水何澹澹,天际霞光入于水中;红日彤彤,海边山色融于波上。
(5)昔有左公撼以凶顽,今还王震吞其匪患。
(6)一片丹心,厚奉春天乃繁盛;满枝羌笛,传承雨露乃和笙。
(7)揽騑辔者抗策,怅盘桓者不能去。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曹植《洛神赋》
(2)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曹植《洛神赋》
(3)若乃良夜明月,穷冬积雪,扫石上之阴,听林间之折。——[元代]赵孟頫《修竹赋》

点评

学习了,点赞!虚词造句,骈句谨严。(第一题3的“其形也”三字,或可删,因为要求的句子是动词开头的)  发表于 前天 1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

回帖

12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0
发表于 前天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子.叶松梅 于 2025-5-9 16:26 编辑

15.叶松梅
第四讲作业练习: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答题: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掩兔辚鹿,射糜脚麟,《子虚赋》司马相如
2.散似惊波,聚以京峙,《西京赋》张衡
3.写载其状,托之丹青。《鲁灵光殿赋并序》王延寿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1其、而——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九辩》宋玉
2.之、以——遭阳侯之丰沛兮,乘素波以聊戾。《遂初赋》刘歆
3.则、者——夫无贵则贱者不怨,无富则沁者不争,各足于身而无所求也。《大人先生传(并序)》阮籍
4.于、乃——于中乃有锦鳞扬鬐,石班无雄,魶鱼儿啼。《黄山赋(并序)》张惠言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于是乘舆乃登夫凤凰兮翳华芝《甘泉赋(并序)》
于是:提引词,在篇幅中间段落,起承接作用。
2.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秋声赋》欧阳修
嗟乎:起寓词,用于开头,也可以用在结尾。
3.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洞箫赋》王褒
原夫:原始词是文章起头用语(既发端词)














点评

学习了。第二题要求造句,非收集句子。  发表于 昨天 16: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

回帖

11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2
发表于 前天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包艳玲 于 2025-5-8 20:41 编辑

126号  包艳玲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望有尘埃,谓翻形而载旆;听无音响,疑避影以衔芦。(望、听,表示动作行为动词。)出处:杨誉《纸鸢赋》

2)不羡池水之芙蓉,愿比 瑶山之桂树。(不、愿,表示判断可能动词)出处:杨炯《庭菊赋并序》
不卉不蔓,非草非木。(不、非,表示判断动词)出处: 赵孟頫《修竹赋》

3)上 临千仞之盘薄,下 有惊湍之濆激。(上、下,表示趋向动词)出处:欧阳修《黄杨树子赋》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1)之、于:听美城之低语,寄明月于清湖。
2)而、以:一夜南风而来,暮春转身以去。
3)其、则:沃土织其锦绣,田园满则芬芳。
4)者、乃:与人为善者长寿 ,观花绽放乃开心。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原始发语词
稽夫 始自水涯,俄从风起。出处: 王棨《珠尘赋》

2)提引词
尔乃 产鳞介虫沙,植羽毛草木。出处:黄滔《融结为河岳赋》

3)起寓词:
嗟乎!日薄云昏,烟霏露滴。
出处:欧阳修《黄杨树子赋》

点评

学习了,注释详细,点赞!“上临千仞之盘薄,下有惊湍之濆激”,私意以为“上”和“下”均作状语,不知然否,呵呵  发表于 昨天 1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发表于 昨天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92号唐云海第三讲作业:
一、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此句出自张衡的《归田赋》。
       2、“披罗衣之璀璨兮,珥瑶璧之华裾。”此句出自曹植的《洛神赋》。
       3、“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此句出自孙绰的《游天台山赋》。
二、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1、“之”,“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以”,“以勇气闻于诸侯。”
       5、“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以“,“以勇气闻于诸侯。”
       7、“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乃”,“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者”,“陈胜者,阳城人也。
三、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此句出自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此句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
       3.、“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韝而有情。”此句出自刘禹锡的《秋声赋》。

点评

学习了,第二题要求用虚词造句,非摘抄现成的句子。  发表于 昨天 17: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回帖

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8
发表于 昨天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05--郭钰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屈原《天问》
吸精粹而吐氛浊兮,横邪世而不取容。--刘向《九叹》
揽瑶木之橝枝兮,望阆风之板桐。--庄忌《哀时命》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春之渐盛,其颜绚烂,其色缤纷,于风中摇曳,以画意示人,乃天地之本然,而其观者则心醉矣。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王勃《滕王阁序》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江淹《别赋》

点评

学习了,短文精悍富哲理,点赞!  发表于 昨天 17: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5-5-10 08:52 , Processed in 0.0513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