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放鹤

第七期公益辞赋班第5讲作业帖 点评老师:逯秋华

[复制链接]

0

主题

5

回帖

5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8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6九色鹿 于 2025-5-15 17:41 编辑

36.王方文
第七期公益辞赋班第五讲
作业练习:
1、熟悉不同类型的句式和关联词,并自选3个关联词造1句
不同类型的句式和关联如下:
1、判断句。
可分为"……者,……也"系列和"乃、为"系列。如《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被动句。
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句中常见“见、为、被、乎、于”等字。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没有显著标志的被动句,则往往需要更具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其。如: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函谷(被)举就是省略了被字,是函谷被举的省略。
3、成份省略句。
成份省略,可以避免用词的重复,使文章精练畅达。
⑴主语和谓语的省略。如:云之可观,时惟佩兰。(秋云)映婺女而扇薄,(秋云)透姮娥而幔寒。(秋云)缥缈如画,(秋云)霏微似帴。《秋云似罗赋》中省略主语。又如谓语的省略: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其形若)荣曜秋菊,(其形若)华茂春松。“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不仅省略了主语“其形”,也省略了充当谓语“若”。
⑵修饰语和中心语的省略。修饰语的省略,往往指的是对主语或宾语有修饰限定作用的词语定语的省略。如“目如秋水,眉似春峰”。省略了其字,
(其)目如秋水,(其)眉似春峰。
除了修饰语的省略,有时候也省略中心语。如: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不义”,指的是不义之事。省略的“之事”为中心语,被“不义”限定。
⑶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中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如:(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然不谓(之)善。这里省略了动词宾语之。又如: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这里省略了兼语结构中的兼语人。
⑷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如: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这里省略了介词也。
又如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这里省略了介词宾语他。
⑸分句的省略。如:
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省略了分句“而为至”。
4、倒装句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例如: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不吾知即不知吾的倒装。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安在哉即在安哉的倒装。代词宾语安前置。
3)介词宾语提前。如: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为“与谁归”。介词宾语谁提前。
4)特殊结构
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又如: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5)普通宾语前置。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安前置。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把句读、惑之提前。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6)定语后置
①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客有歌于郢中者。定语郢中者后置。
②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如: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定语陆离、崔嵬后置。
③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7)状语后置
文言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如: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又如: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8)谓语前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谓语甚矣前置。
9)固定句式。
⑴"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例如:如太行、王屋何?
⑵"……孰与……"、"……何如……"。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⑶"不亦……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⑷"何(奚、曷)以(用)……为"如: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⑸"何……之为"。如:
国仇未报,何以家为?
⑹"得无"、"无乃"。"得无"又写作"得毋"、"得微"、"得非"等。如: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得毋有病乎?等。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关联词的固定句式,如:
吾孰与徐公美?——孰与,与…比怎么样
乎?
如: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
如: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
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 。
如: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表示被动关系
如: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见…于…,表被动的固定格式 。

固定句式总结。
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用三个关联词造句如下:
如…何:他不悟,如之何?
者:陈胜,吴广者,光耀千秋!
也:时也,命也,如斯也!
回答很详细,但没有自己的造句(就是没有应用到实际中去),而是照搬了书中的句式。
2、收集3个《龙文鞭影》的典故,并用典故造骈句。
​王戎支骨:王戎因丧亲悲伤过度而消瘦,瘦骨嶙峋。
​造句:王戎支骨,和峤哭丧。
​马当王勃:王勃乘船经马当山险滩,得遇风神。作诗后风平浪静。并借助其神风一夜纾700里,到达南昌作滕王阁序。
​造句:马当王勃,彩笔江淹。
​德裕调羹:唐朝的李德裕治理政事如调羹一般。
​造句:德裕调羹,霸王举鼎。
句式合适但造句欠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回帖

13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9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6九色鹿 于 2025-5-15 17:53 编辑

18号,史忠和
一、熟悉不同类型的句式和关联词,并自选3个关联词造句
赋文讲究铺陈辞藻、对仗工整,常用“盖闻”“是以”“故夫”等关联词衔接文意,以下结合赋文句式特点,选用三组关联词造句:
1、盖夫红日东升,迎黎明而昭宇内;繁星北耀,守长夜以朗穹苍。
2、是以春风拂柳,裁新绿而醒千原;夏雨浇荷,垂清珠而摇万叶。
3、故夫:故夫观沧海者,叹其浩渺无垠;临泰山者,惊其巍峨千仞。
题意没有理解透,是让你用辞赋中不同的句式,而非用提引词。
二、收集3个《龙文鞭影》的典故,并用典故造骈句。
《龙文鞭影》作为传统蒙学经典,集纳众多历史典故。以下选取三个典故并创作骈句:
1、典出:孙登长啸,阮籍途穷。
典故:孙登为三国隐士,常仰天长啸抒发情志;阮籍为竹林七贤之一,驾车无路可走时痛哭而返,感叹人生困境。
骈句:孙登啸傲,寄逸气于山林;阮籍悲途,洒涕泪于阡陌。
2、典出:韩侯敝袴,张禄绨袍
典故:韩信贫贱时受漂母赠饭,发达后以千金回报,曾赠给恩人旧裤子表不忘旧情;战国范雎(化名张禄)落魄时受须贾赠绨袍,掌权后因这份旧情免其一死。
骈句:韩侯念德,常怀漂母之恩;张禄酬情,难忘故人之义。
3、典出:冯妇虎,叶公龙
典故:冯妇本是搏虎勇士,后发誓不再打虎,见众人难敌老虎仍出手相助;叶公喜好龙,当真龙出现时却吓得惊慌失措。
骈句:冯妇赴危,再展伏虎之勇;叶公遇瑞,惊失好龙之心。
造句很好,但个别处平仄不正确,再展伏虎之/仄仄仄仄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回帖

14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4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6九色鹿 于 2025-5-15 18:02 编辑

9.陈永革
一、关联词造句练习:
1、转折关系(虽然...却...)
虽愚钝,吾却笨鸟先飞矣。
2、条件关系(倘若...便...)
倘若无土壤之肥沃,植物便难枝繁而叶茂。
3、递进关系(不仅...更...)
墨香不仅盈室,更沁透千年竹简。
没有认真看讲义中的句式。
二、《龙文鞭影》典故骈句创作:
1、孟母三迁(典出卷一)
骈句:择邻三徙,慈母苦心;断杼一机,贤儿励志。
很好
2、孔融让梨(典出卷三)
骈句:梨推幼弟,怀仁必让;礼敬尊亲,秉德而谦。
平仄不正确
3、毛遂自荐(典出卷二)
骈句:锥锐难藏,自当脱颖而出;囊空不坠,依然青云之志。
平仄不正确,依然青云之志/平平平平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回帖

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0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6九色鹿 于 2025-5-15 18:24 编辑

121:潘祥红
一:熟悉不同类型的句式和关联词,并自选3个关联词造句。
答①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安知君忙也?
②不是…吗?君臣主次席餐之,难道不是?
③与…宁:与人刃我宁自刃,不甘受辱。
本节课的句式掌握的不够完整
二:收集3个《龙文鞭影》的典故并用典故造骈句。
答:①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盖世文赋,留传千年。
平仄不正确
②湘妃斑竹泪,哭笋救母奇。
③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此两句对偶不工,平仄不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回帖

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8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6九色鹿 于 2025-5-15 19:15 编辑

赋班第七期第五讲作业:115刘志华
一、熟悉不同类型的句式与关联词,并自选三个关联词造句。
1、 判断句:“者……也……”
造句:“益友者,吾之良师也。”
2、疑问句:“安”
造句:安有不历寒窗,才华得乎?
3、谓语前置:介词宾语提前“与”
    造句:“身置红尘,予君子与共处之。”
不够完整
二、收集三个《龙文鞭影》的典故,并用典故造骈句。
1、“文人鹏举,名士道衡”
造句:“文人典范,崇唐初之鹏举;名士楷模,尚隋末之道衡。”
2、“伏羲画卦,宣父删诗”
造句:“悬翰墨以陶情;纂文选而删诗。”
3、义伦清节,展获和风。
造句:贤者尚俭而清节,君子崇义而和风。
对偶尚可,平仄有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3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6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6九色鹿 于 2025-5-15 18:40 编辑

65号何军
第五次作业:

第一题、熟悉不同类型的句式和关联词,并自选3个关联词造句
(一)比及
1. 比及暮春,桃花尽落,而青杏始结于枝头。
2. 比及始皇一统,六国遗民犹怀故国之思。
3. 比及吾悟此理,而韶光已逝十载矣。
4. 比及秋闱放榜,诸生或喜极而泣,或怆然涕下。
5. 比及大军至城下,守将方悟中调虎离山之计。
(二)奈何
1. 奈何天不雨,田畴龟裂,黎庶惶惶。
   (为何天不下雨?)
2. 欲渡江而舟楫尽毁,为之奈何?
   (“如何解决”)
3. 奈何家贫,虽怀经纶而不得售于诸侯。
   (因贫困限制抱负,表无奈现实)
4. 昔日誓言犹在耳,奈何君心易变如流水。
   (反问人心变迁)
5. 奈何岁月匆匆,青丝已成暮雪。
   (感慨时光不可逆)
(三)何其
1. 何其明月皎,照我孤影,竟夜无眠。
2. 烽火连三月,家书何其贵!
3. 朱门酒肉臭,路骨何其多!
4. 项羽自刎乌江,英雄末路何其悲壮。
5. 朝闻道,夕死可矣,圣人之志何其坚也。
(四)不亦......乎
"不亦……乎"是文言经典反问句式,表委婉肯定或强调而。结构为"不亦+形容词/动词短语+乎",暗含"难道不……吗"之意。
1. 治国者以德化民,不亦善乎?
2. 登泰山而小天下,不亦壮乎?
3. 寒梅凌雪独放,不亦傲乎?
4. 伯牙绝弦谢知音,不亦悲乎 ?
5. 朝闻道而夕惕厉,不亦君子乎?
对本节课中的句式掌握不够完整  

第二题、收集3个《龙文鞭影》的典故,并用典故造骈句。
《龙文鞭影》为明代萧良友所辑蒙学典故集,四字一句,对仗工整,多取历史人物故事。今选三典并制骈句如下:

典故一:孙康映雪
映雪翻书,孙康凿壁偷光逊其志;囊萤照卷,车胤悬梁刺股愧其勤。

典故二:李密挂角
挂角读经,青牛背上展陈平之智;负薪诵史,樵担途中怀吕望之才。  

典故三:尧眉八彩
(《淮南子》载帝尧眉有八色,圣王异相)  
尧眉八彩,兆德合乾坤之象;舜目重瞳,应功齐日月之辉。
对偶尚可,虚词的应用不当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7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6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6九色鹿 于 2025-5-15 18:46 编辑

第七期公益辞赋班第5讲作业帖 点评老师:逯秋华

http://www.tyscdxlt.com/forum.ph ... id=20452&fromuid=55
(出处: 唐韵书院)

112.司志全作业练习:
1、熟悉不同类型的句式和关联词,并自选3个关联词造句
1)判断句,对事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者,……也。”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也。

2)被动句,就是“被”字句。可分为: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句中常见:“见、为、被、乎、于”等字)和无形标志的被动句(没有词语标志,但从上下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几番尝试皆败于王。
见大汉德主披坚执锐立于箭楼正中。

3)倒装句,(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谁、孰、何、安、恶、焉、胡、奚、曷)
何罪之有。
很好
2、收集3个《龙文鞭影》的典故,并用典故造骈句。
(1)重华大孝,武穆精忠。
重华有爱,孔孟皆称之大孝;武穆遗书,国人尽赞其 精忠。
(2)汉称七制,唐羡三宗。
汉称七制,彰显国家之强盛;唐羡三宗,史载君主之英明。
(3)能文曹植,善辨张仪。
三步成诗之子健,双封相印之张仪。
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1

回帖

9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4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6九色鹿 于 2025-5-18 14:28 编辑

第七期公益辞赋班
第五讲作业
128-廖国才


1、熟悉不同类型的句式和关联词,并自选3个关联词造句
1. 用“……者……也”造句(此为判断句矣)。
山水者,天地之灵也。山者,巍巍而立,擎天接地,孕万物而无声;水者,潺潺而流,穿石越岭,泽四方而不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盖因山水之德,近乎道也。

2. 用有形式标志字“见“字造被动句。(句中常见“见、为、被、乎、于”等字)
忠臣见疑于昏君,良策见弃于乱世,此国之衰兆也。

3. 用定语后置的第一种情况即“中心词+定语+者”造句。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不少。
吏有受贿而枉法者,民有饥馑而呼天者,此世之弊也。
很好

2、收集3个《龙文鞭影》的典故,并用典故造
1.  【商王祷雨,汉祖歌风】一东
素心祈于桑林,甘澍沛而彰仁德;赤帜扬乎沛邑,雄辞振以壮寰瀛。
平仄有误,素心祈于桑林/仄平平平平平。
2.  【戴生独步,许子无双】三江
论高且奇,可从容独行于天下;文深而奥,乃博学多才且无双。
平仄有误,/中平中平。
3.  【皋惟团力,泌反献身。】十一真
铁甲连营而寒朔漠,孤旌尽瘁以扶唐;金瓯补隙而正乾坤,片语回天且献身。
尚可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6九色鹿 于 2025-5-15 19:14 编辑

103号陈忠
作业练习:
一、熟悉不同类型的句式和关联词,并自选3个关联词造句。
1、“方其·····俄而······”
方其旭日初升,金光洒于山峦,翠影摇曳,林鸟欢歌,俄而云霞绚烂,似绮绣铺陈穹宇,山川顿呈锦绣之姿。
句式正确,句型欠佳。
2、“岂独·····亦·····”
岂独春光之旖旎,惹万物之欣然;亦有秋风之萧飒也,催百卉以凋零。
岂独春光旖旎,惹万物之欣然;亦有秋风萧飒,催百卉以凋零。这样是不是更灵动一些。
3、“······者······也”
才高者,文思泉涌也,挥毫泼墨绘锦绣华章;德厚者,品行端方也,怀瑾握瑜守君子之道。
虚词应用不妥。
二、收集3个《龙文鞭影》的典故,并用典故造骈句。
1、【戴生独步】
夫戴生逸韵,艺苑称奇。擅绝群之能事,彰独步之英姿。其才若灵犀彻照,笔落而风华顿起。
2、【阮籍傲物,嵇康锻铁】
魏晋风流,逸韵悠长。阮籍傲物,情志超于尘世;嵇康锻铁,风骨凛若寒霜。阮籍傲物,心向自然之阔;嵇康锻铁,情钟真性之灵。二者遗风,彪炳魏晋之册;千载余韵,长留今古之庭。
3、【相如完毕,秦王击缶】
伟哉战国,风云谲诡,豪杰并起,故事纷纭。相如完璧,智压强秦之威;秦王击缶,羞弭暴横之氛。
二事彪炳,千载流芬,足彰勇略,可励后昆。相如完璧,尽显智勇双全,临危不惧,护国宝于既倾;秦王击缶,终尝辱己之羞,威风扫地,挫骄横于当场。此二事者,皆战国之佳话,辉映青史,启迪后人。
造句尚可,但没有走马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回帖

1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8
发表于 前天 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76九色鹿 于 2025-5-16 20:03 编辑

51.沐承(王华登)
1.(1)如………何:苟不能以扛鼎之力而稳坐城池者,如山川社稷何?
(2)……孰与……:众以为去简就繁孰与删繁就简利?
(3)不亦……乎:以豁达之心应坎坷之境地,不亦圣人乎?
(4)何以……为:遇小难而不前,何以大事为?
(5)何……之为:见小利而忘义,遇小险而先遁,何好友之为?
(6)得无:先生此来,得无授我以食疗之术?
举例很多,但不够全面。
2.(1)虎踞江东,天下非能饮马;龙巡河北,诸候莫可争锋。
  (2)颠沛流离,图霸之雄心未忘;卧薪尝胆,吞吴之壮志长持。
(3)乘风万里,长存尚武之心;立雪多时,久有尊师之德。
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5-5-18 18:05 , Processed in 0.0519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