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树敏 于 2025-4-15 15:27 编辑
学号:33 名字:刘树敏 一、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辞赋,是存在于中国两千三百余年的文学体裁,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出耀眼的光芒。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不少以辞命名的祭祀辞、占卜辞、祝颂辞之类的原始辞歌。
二、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离骚》是《楚辞》中名篇,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其中诗人用了很多比喻,无情的揭露了统治集团的丑恶,抨击了他们的奸邪、纵欲、贪婪、淫荡和强暴。同时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 《九歌》是《楚辞》名篇,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是战国楚人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计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其中《国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其余多数篇章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
三、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1、抚长剑兮玉珥(ěr),璆(qiú)锵(qiāng)鸣兮琳琅。(出自九歌-东皇太一) 手抚长剑玉为环,佩玉铿锵声清亮。 珥:指剑柄上端像两耳突出的饰品。璆:形容玉石相悬击的样子。锵:象声词,此处指佩玉相碰撞而发出的声响。 2、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出自九歌-云中君) 在芳香的兰汤中沐浴,穿上五彩的衣服,带上杜若花。 兰汤:兰草沁入其中而带有香味的热水。此下四句为祭巫所唱。华采:使之华丽。若英:古代神话中若木的花。杜若的花。 3、薜荔柏(bó)兮蕙(huì)绸,荪(sūn)桡(ráo)兮兰旌(jīng)。(出自九歌-湘君) 用薜荔作帘蕙草作帐,用香荪为桨木兰为旌。 薜荔:蔓生香草。柏:通“箔”,帘子。蕙:香草名。绸:帷帐。荪:香草,即石菖蒲。桡:短桨。兰:兰草。旌:旗杆顶上的饰物。 4、袅(niǎo)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九歌-湘夫人)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袅袅:绵长不绝的样子。波:生波。下:落。 5、老冉冉兮既极,不寖(jìn)近兮愈疏。(出自九歌-大司命) 老暮之年已渐渐地来到,不能再亲近反而更加疏远。 冉冉:渐渐地。极:至。寖:同“浸”,渐。 6、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出自九歌-国殇) 人虽死啊神灵终究不泯, 魂魄刚毅不愧鬼中英雄! 神以灵:指死而有知,英灵不泯。神:指精神。鬼雄:战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 7、扈(hù)江离与辟芷(zhǐ)兮,纫(rèn)秋兰以为佩。(出自离骚)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扈:楚方言,披挂。江离芷:均为香草名。纫:草有茎叶可做绳索。秋兰:香草名。即泽兰,秋季开花。 8、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出自离骚) 想到草木不断地在飘零凋谢,不禁担忧美人(一说屈原自指,一说楚怀王)也会日益衰老。 惟:思虑。迟暮:衰老。 9、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出自离骚) 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 英:花。 10、固时俗之工巧兮,偭(miǎn)规矩而改错。(出自离骚)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偭:违背。改:更改。错:通“措”,措施,指先圣之法。 11、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出自离骚)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绳墨:正曲直之具。曲:斜曲。周容:苟合取容,指以求容媚为常法。 12、扬云霓之晻(ǎn)蔼(ǎi)兮,鸣玉鸾之啾啾。 云霞虹霓飞扬遮住阳光,车上玉铃丁当响声错杂。 晻蔼:旌旗蔽日貌。鸣:响起。
四、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1、兰台公子 《昭明文选》卷十三〈赋庚·物色·风赋〉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2、登徒言 《昭明文选》卷十九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 3、宋玉悲秋 《楚辞》卷八《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4、朝雲暮雨 楚懷王在高唐夢見巫山神女,並與之媾合的故事。見《文選。宋玉。高唐賦序》。後比喻男女間的情愛歡合。 5、班香宋豔 班,班固。宋,宋玉。班固、宋玉二人皆為中國有名的辭賦家,因其文辭華美,風格富麗,故稱為「班香宋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