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放鹤

第七期公益辞赋班第1讲作业帖 点评老师:掬心

[复制链接]

0

主题

11

回帖

1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6
发表于 前天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雪儿 于 2025-4-17 12:36 编辑

第七期公益班第一讲作业
1雪儿(刘宗娥)
作业练习:
①、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答:辞赋的起源如下:
战国时代
辞赋作为中国古代重要文体,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并在汉代达到鼎盛。
一、核心起源时期
‌战国萌芽‌:
辞赋的直接源头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创作,汉朝人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汇编为《楚辞》,并泛称此类文体为辞赋。
荀况的《赋篇》首次以“赋”命名,标志着赋体的初步形成,其内容兼具铺陈与说理特点。
‌双重传统影响‌:
‌《诗经》传承‌:赋的修辞手法(铺陈直言)源于《诗经》“六义”中的“赋”,但《诗经》的铺陈更简朴,而战国赋体发展出夸张与虚构。
‌楚地文化‌: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与地方特色(如神话、巫文化)为赋体注入抒情性与想象空间。
二、早期发展与名称演变
‌辞赋互称‌:西汉刘向编《楚辞》,但其子刘歆在《七略》中称屈原作品为“赋”,可见汉代二者常混用。
‌文体分化‌:后世“辞”多专指楚辞风格作品,而“赋”成为更广泛的文体名称。
三、关键艺术特征的形成
‌铺陈与夸张‌:赋体以时空铺衍为核心手法,通过细腻描绘展现宏大场景(如汉赋的京都描写)。
‌不歌而诵‌:脱离音乐依赖,以诵读为表现形式,源自春秋列国“赋诗言志”的传统。
‌总结‌:辞赋的起源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果,既吸收了北方《诗经》的写实传统,又融合了南方楚辞的浪漫精神,最终在战国至汉代完成文体定型。

②、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离骚》
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九歌》
是战国末期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作品。《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九歌》中,共列有作品十一篇《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歌》中的这些作品,因其风格、性质大体相近,组合而成,结构和安排的次序也都有一定规律,它们应该是经过比较周密考虑而组织起来的一组诗篇。而《九歌》则是古乐之名。
      《九歌》是屈赋中最美、最富魅力的诗篇,它代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这11首组诗以其要眇宜修、刚柔并存的艺术特征熠耀于中国文学史的浩瀚星空。《九歌》以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为诗,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风物为诗,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和“聊以舒吾忧心”“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心旨。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1.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屈原的《离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漫长且充满艰辛的深刻认识,以及他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3‌.“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出自《离骚》。诗人感叹时光流逝,担心自己无法及时实现理想,表达了对时间紧迫的忧虑。
4‌.“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出自屈原的《九章·哀郢》。这句话以鸟和狐为例,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死后也要归葬故土的愿望。
‌5.“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出自《九章·抽思》。诗人悲叹自己与故乡被阻隔,泪水横流无法抑制,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出自《离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心中所追求的美好理想的坚定信念,即使面临九死也不会后悔。
‌7.“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出自屈原的《九歌·东君》。这句话描绘了神仙穿着青云白霓的衣裳,举着长箭射杀天狼的壮丽景象,充满了浪漫色彩。
8‌.“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出自《九歌·礼魂》。这句话以春兰和秋菊为例,表达了美好事物永存不灭的愿望。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宋玉东墙‌
出自《登徒子好色赋》,比喻貌美多情的女子,形容女子的美貌与风情。
‌才过屈宋‌
出自唐代杜甫的《醉时歌》,比喻文才极高,宋玉与屈原并称“屈宋”,是楚辞的代表人物。
‌班香宋艳‌
出自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形容辞赋之美,班固和宋玉均以辞赋著称,后泛指文采斐然的作品。

点评

1到4都不错,有注释,比较详细,摘抄也有出处,还有解释,典故看到一个出新,表扬,不错,奖励小花一朵  发表于 前天 14: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回帖

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
发表于 前天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期公益班第一讲作业
学员:20梁春华
一辞赋的来源
1、辞的来源
辞是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远在屈原和《楚辞》之前已经产生。周公辅成王时期的《成王冠辞》,齐湣王时期的《狐援辞》,越王伐吴时期的《离别相去辞》,还有《祈雨辞》《祭辞》《祀田辞》等用于祭祀、祝颂的原始歌谣。此时的辞体还没有定格化,大多为即兴而歌,形式也自由多变。直到屈原的出现,他把诗歌创作和楚国民间的方言结合起来,形成以兮字句为特色,大量运用象征、夸张、想象等浪漫手法的独特的文体,并广为流传,后世把这一文体称之为“楚辞体”。如屈原的《离骚》,宋玉的《九辨》,景差的《大招》等等。
2、赋的来源
赋,原本是“诗经六义”之一,是一种铺陈事物的表现手法。或摹景,或叙事,或抒情。《诗》也可以作为赋的源头之一,东汉班固《两都赋》的序言中写道:“赋者,古诗之流也。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可见赋与《诗》的渊源。然而早期的赋作品却出现在先秦的诸子散文中,其中荀子《赋篇》,被认为是最早“以赋之名”的作品,即最早把赋作为文体名称。由于荀子所代表的是儒家政治思想,使得《赋篇》具有较强的讽喻特征,这也为后来赋作品中的讽喻传统做了开端,让赋作品能够登上政治的舞台。然而大规模用赋作为篇名的,则是比荀子小十五岁的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宋玉,他也是大诗人屈原的学生,继屈原之后的辞赋家。宋玉所作辞赋甚多,流传作品有《风赋》《笛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大言赋》《小言赋》等。除了以赋命名的作品以外,宋玉创作了《九辨》《招魂(一说作者为屈原)》两篇楚辞,宋玉也是第一位既作辞,又作赋的文学家。因此,宋玉尝试将辞和赋融合在一起,创作了一种文体方式,即辞赋。这在《高唐赋》和《神女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散文体,兮字句,四言诗,融合在了一篇之内。
3、辞赋的形式
辞赋的形式有散体,辞体,诗体;辞赋最初来源有:诗、辞、文。辞赋是融合了这三种文学形式的创新体裁,是一门集万象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后期又不断融合骈文、古体诗、散文的特点,形成了骈赋、律赋、诗赋、文赋。


二、辞赋的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
1、《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2、《九歌》是战国末期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作品。《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九歌》中,共列有作品十一篇《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歌》中的这些作品,因其风格、性质大体相近,组合而成,结构和安排的次序也都有一定规律,它们应该是经过比较周密考虑而组织起来的一组诗篇。而《九歌》则是古乐之名。

九歌》是屈赋中最美、最富魅力的诗篇,它代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这11首组诗以其要眇宜修、刚柔并存的艺术特征熠耀于中国文学史的浩瀚星空。《九歌》以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为诗,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风物为诗,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和“聊以舒吾忧心”“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心旨。

三、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出自屈原《离骚》,意思是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眼泪流下,哀叹百姓的生活如此艰难
2、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出自屈原《离骚》意思是 皇天最为公道无私,要观察人们的德行来决定帮助的对象
3、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出自屈原《离骚》意思是哪有不义的事可以去干,哪有不善的事应该担当
4、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出自屈原《九歌》之湘君,爱情名句,意思是 两心不相同空劳媒人,相爱不深感情便容易断绝
5、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出自屈原《九歌》之大司命,意思是伤心哀愁又有什么用,但愿像现在康健无损就好


四、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1、一鸣惊人"这一成语,源自《韩非子·难一》所记载的古代典故。它讲述了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宋玉的故事。宋玉才高八斗,却一直鲜为人知。然而,当他一旦展露才华,便如凤凰涅槃般惊艳四座,令人叹为观止。这一故事不仅展示了宋玉的卓越才华,更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启示:那些默默耕耘、厚积薄发之人,往往能在关键时刻以惊人的表现震撼世界。


2、宋襄之仁‌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原指宋襄公对敌人仁慈,后讽刺对敌人仁义而自己吃亏的行为。这些成语不仅展现了宋玉的文学成就,也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化与语言表达


3、引商刻羽

源自宋玉的故事,描述的是音乐或言辞的高雅精致,曲高和寡,能够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故事中的宋玉,作为楚国的文学家,面对楚襄王的质疑,巧妙地运用了设喻的方式进行答辩。他以音乐为例,说明不同层次的乐曲对应不同层次的听众,从而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以及不被人理解的孤高。在宋玉的辩解中,他用“引商刻羽”来形容那首高难度的乐曲,其间的商音和羽音象征着深邃而难以捉摸的艺术境界,而这样的艺术境界只有少数人能够欣赏

点评

摘抄有出处有解释,不错,表扬,典故三个都出新,很棒,大赞,奖励小花一朵  发表于 前天 15:15
1和2讲义看的透彻,详细,表扬  发表于 前天 15: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回帖

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
发表于 前天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20梁春华 发表于 2025-4-17 15:12
第七期公益班第一讲作业
学员:20梁春华
一辞赋的来源

感谢老师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回帖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前天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相关作业
一、辞赋起源
辞赋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社会处于大变革之中,文化交流频繁,文学发展迅速。一方面,诗歌如《诗经》已取得很高成就,另一方面,散文也蓬勃兴起。辞赋融合了诗歌的韵律和散文的叙事铺陈特点。楚地文化对辞赋起源影响深远,楚地独特的巫风文化、民俗风情等,使得楚地文学充满奇幻想象与浪漫色彩,《楚辞》便是辞赋的重要源头,其中的篇章展现出辞赋的早期形态。
二、熟读经典先秦辞赋篇章
  1.《离骚》:这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充满诗人对楚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奸佞小人的愤恨之情。
  2.《九歌》:是一组祭神的乐歌,充满神秘的宗教氛围和浪漫的神话色彩,反映了楚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风貌。
三、摘抄句子
(一)《离骚》
  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二)《九歌》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四、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1.郢中白雪
      1.典故出处:宋玉《答楚王问》中提到高雅的音乐在郢都之中只有少数人能欣赏,后用来比喻高雅的艺术或作品。
  2.宋玉东墙
      1.典故来源:传说宋玉东邻有女,容貌绝美,登墙窥视宋玉三年,而宋玉不为所动。这个典故常被用来形容美丽而多情的女子。
  3.才过屈宋
      1.典故含义:屈指屈原,宋指宋玉。该成语表示文才极高,超过了屈原和宋玉,用来夸赞一个人的文学才华。

点评

1和2有自己的见解。不错,摘抄有出处,典故有一个出新还不错。继续保持,  发表于 前天 18: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回帖

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8
发表于 前天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110.范鸿
第一讲作业练习:
①、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②、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1.扈江离与避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3,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4,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5,老冉冉之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6,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7,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1、巫山云雨:出自宋玉《高唐赋》《神女赋》,写楚怀王与巫山神女相会的故事,后来成为男女欢合的委婉说法。
2、高谈雅步:宋玉在《对楚王问》中描述自己的行为举止,后形容人言谈高妙,举止文雅。
3、长袖善舞:出自《韩非子·五蠹》,原句为“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宋玉作品中也有类似描述。后用来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就容易成功,也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4、曲高和寡:出自宋玉《对楚王问》中,有人在郢都唱歌,唱《下里》《巴人》时,跟着唱的有几千人;唱《阳春》《白雪》时,跟着唱的不过几十人,因为其曲调高深,能应和的人很少。后用来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5、宋玉东墙: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写宋玉东邻有一女子,容貌极美,登墙窥视宋玉三年,但宋玉却不为所动。后用该成语指美貌多情的女子。
6、邻女窥墙:源于《登徒子好色赋》,指邻家女子倾心于男子。
7、 掷果潘安,傅粉何郎。

点评

摘抄和典故都超额完成,很棒典故三个出新,表扬,继续保持  发表于 前天 18: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3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6
发表于 前天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120号潘祥红
喜欢的2句《离骚》话: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2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九歌》中3句话1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2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3凌余阵兮躐右仞伤,左骖殪兮右。
宋玉的三个典故:邻女窥墙,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登徒子好色

点评

简洁明了,不错,继续保持  发表于 前天 18: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1335

回帖

973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39

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

发表于 前天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回帖

13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6
发表于 前天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赋七第一讲作业:
06、宋显清

三:摘抄自己喜欢句子:
1、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2、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3、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4、九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5、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四:有关宋玉典故:
调高难和、宋玉登山、
增之太长、减之太短、
宋玉东家、兰台公子、
峡山巫雨、高唐神女、
为云为雨、梦尽失欢、
大王雄风,班香宋艳、
宋玉悲秋、阳春白雪。

点评

典故超额完成,很棒,摘抄也有出处,表扬  发表于 前天 20: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07

回帖

88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84
发表于 前天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期公益辞赋班
第一讲作业:
128-廖国才
作业练习:

①        、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进入第七期辞赋班学习,我对辞与赋,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辞与赋原为两种文体。"辞"源于楚地歌谣,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楚辞",特点是句式自由、多带"兮"字,侧重抒情;"赋"始见于荀况《赋篇》,受战国纵横家说辞影响,韵散结合,长于铺陈叙事。汉代文人将二者融合:吸收楚辞的抒情特质与华丽辞藻,结合赋的体物功能,形成"骚体赋"。枚乘《七发》标志散体大赋成熟,司马相如确立"劝百讽一"的范式。辞赋同源异流,至汉合为兼具诗韵与散文特质的独立文体,成为介于诗、文之间的特殊文学形态,对中国韵文发展影响深远。

②、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有文章说《离骚》是士大夫的自我救赎,充满理性觉醒后的痛苦;《九歌》则是群体性的情感宣泄,弥漫着原始宗教的迷狂气息。二者共同构成了楚辞"惊采绝艳"的双重面相。我准备在这方面进一步求索。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叹流泪,哀叹人生艰难。表现屈原对百姓疾苦的悲悯。)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前路漫长,我将不懈追寻。体现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  

3.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坚守心中所爱,纵死无悔。彰显坚定信念。)  

4.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草木凋零,忧心年华逝去。借自然喻人生短暂。)  

5.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世道浑浊,唯我清醒。突出屈原的高洁孤傲。)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1.    兰台之风(或“大王雄风”)
出自宋玉《风赋》。楚襄王游兰台,感清风拂面而问宋玉:“此何风也?”宋玉答:“此独大王之风耳!”并区分“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前者清凉畅快,后者混浊困苦。后以“兰台之风”比喻君王的恩泽或高雅之风,也暗含对阶级差异的讽喻。  

2.      郢中白雪(或“郢曲”)
典出《对楚王问》。宋玉以“郢人歌《阳春》《白雪》,和者寥寥”自喻高洁,后人遂以“郢中白雪”代指高雅难和的文艺作品。

3.      枳句来巢  (或“空穴来风”)  
出自《风赋》:“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原指枳树弯曲处易招鸟筑巢,门户空洞处易进风,比喻事出有因。

点评

典故两个出新,表扬,很棒,奖励小花一朵  发表于 前天 20:44
摘抄有解释不错  发表于 前天 20:44
1和2见解独到  发表于 前天 2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回帖

1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8
发表于 前天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51沐承(王华登)
1.辞赋的起源:辞,起源于用于祭祀、祝颂、卦爻等方面的原始歌谣。赋,起源于《诗经》与先秦诸子散文。屈原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结合楚国方言,运用大量比喻、象征、拟人等浪漫主义手法,创作了楚辞体。宋玉师从屈原,糅合《诗经》体裁与诸子散文的问答样式,创作了很多以“赋”为名的文学作品。后人将屈宋二人的作品合称“辞赋”。
2.(1)夫离骚者,正则名篇,楚辞经典。诉平生,倾雄辩。赞贤良,砭佞显。近芳草以相承,疏秽丛而自勉。叹黎庶之多艰,哀国家之不展。呜呼!心难遇伯乐以长伸,志不逢明君而久践。悲哉!
    (2)余读《国觞》,如闻战鼓。戈甲击鸣,旌旗飞舞。即为荆人,乃作楚武。不畏于秦弓,当持乎楚弩。战不偷生,亡无作虏。有国士如之,虽败而无侮。

3.(1)《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惟:想到。迟暮:衰老。
译: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
  (2)《国觞》: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注:战车的两个车轮陷进泥土被埋住,四匹马也被绊住了。霾,通“埋”。古代作战,在激战将败时,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
译:兵车两轮深陷绊住四马,主帅举起鼓槌猛击战鼓。
(3)《湘夫人》: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注:沅:即沅水,在今湖南省。澧(lǐ):即澧水,在今湖南省,流入洞庭湖。一作“醴”。茝(zhǐ):即白芷,一种香草。
译:沅水有茝草澧水有兰花,湘夫人思念你啊无法讲。
(4)《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注:东家之子:东边邻家的女儿。著(zhuó):搽。
施朱:涂烟脂。束素:一束白色生绢。这是形容腰细。
惑阳城,迷下蔡:使阳城、下蔡两地的男子着迷。阳城、下蔡是楚国贵族封地。
译:东家那位小姐,论身材,若增加一分则太高,减掉一分则太短;论其肤色,若涂上脂粉则嫌太白,施加朱红又嫌太赤,真是生得恰到好处。她那眉毛有如翠鸟之羽毛,肌肤像白雪一般莹洁,腰身纤细如裹上素帛,牙齿整齐有如一连串小贝,甜美地一笑,足可以使阳城和下蔡一带的人们为之迷惑和倾倒。
(5)《高唐赋》: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
注:远风吹来,波浪涌起,起伏的波浪犹如附在山上的孤垄。丽,附。亩,田垄。
译:大风吹来而水波涌起啊,浪涛就像附在山上高高突起的田垄。

4.(1)曲高和寡‌:宋玉曾用“曲高和寡”的比喻为自己辩解。他讲述了一个乐师在郢城唱歌的故事:乐师先唱通俗的《下里》《巴人》,数千人应和;接着唱较文雅的《阳阿》《薤露》,应和者仅数百人;最后唱高雅的《阳春》《白雪》,应和者不过几十人。宋玉以此说明,自己的品行和志向高远,常人难以理解,因此才招致非议。楚王听后深以为然。
(2)邻女窥墙‌: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述,他东邻有一位绝色女子,曾趴在墙头窥视他三年,但他始终不为所动。他用此例反驳登徒子对他的“好色”指控,并讽刺登徒子与其丑陋的妻子生了五个孩子,才是真正的好色之徒。
(3)巫山云雨‌: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描写了楚王梦遇巫山神女的故事,其中“巫山云雨”成为男女欢爱的隐喻,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4)班香宋艳:班固和宋玉均善辞赋,后指辞赋之美者。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
(5)阳春白雪:指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泛指高深的文学艺术。出自宋玉《对楚王问》。
(6)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出自宋玉《对楚王问》。
(7)才过屈宋:比喻文才极高。出自唐,杜甫《醉时歌》。
(8)宋才潘面——宋玉的才华,潘岳的容貌,比喻才华出众,仪容俊美。出自清,李渔《奈何天,虑婚》。

点评

12都有说明,不错,3摘抄有出处有注释,不错,4典故超额完成,2个出新,大赞,表扬,奖励小花一朵  发表于 昨天 07: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5-4-19 19:06 , Processed in 0.05351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