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放鹤

江西省辞赋学会首届公益培训班第一讲作业 点评老师 掬心

  [复制链接]

0

主题

5

回帖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发表于 2025-3-6 18: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99号 李嘉媛 江西南昌

1、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辞赋,是存在于中国两千三百余年的文学体裁。
商周时期,有不少以辞命名的祭祀辞、占卜辞、祝颂辞这类原始辞歌。出土于河南殷墟的甲骨文,就是距今约三千六百年前的“甲骨卜辞”。周公是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诗人。除了辅佐成王之外,还制定了《礼》《乐》等制度。每有重大事件发生,都会命人写一篇祝颂辞。唐代孔颖达的《周易正义》评论道:“伏羲制卦,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十翼也。“可见,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原始辞歌就有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地位。
春秋战国时代,颂辞和诗经的年代已经过去,诸子百家兴起,先秦散文迅速发展。战国末期,屈原和宋玉两大文学家。屈原根据楚国的民间辞歌和祝颂辞、卦爻辞,创造了“楚辞”;而宋玉师从屈原,结合《诗经》体裁,又融合了诸子散文的答辩样式,创作了多篇“以赋之名”的作品,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
后人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人的作品合称辞赋,辞赋一体由此而诞生。

2、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1⃣️《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複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九歌》是一组颇富原始风味、具有浪漫色彩的诗歌,它是屈原依据传说中民间祭神的原始《九歌》加工改制而成。

3、摘抄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楚辞 · 离骚》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楚辞 · 离骚》

3⃣️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 · 九歌 · 其六 · 少司命》

4⃣️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楚辞 · 九歌 · 其三 · 湘君》

5⃣️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楚辞·九歌·其十一·礼魂》

4、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1⃣️宋玉东墙、邻女窥墙:
先秦·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2⃣️空穴来风:宋玉在《风赋》里写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3⃣️嫣然一笑:形容女子笑得很美。“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此外,还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云雨高唐、班香宋艳、才过屈宋、宋才潘面、登徒子,神女等典故,也都来源于宋玉。

点评

作业还不错,继续保持,奖励小花一朵,下次注意乱码  发表于 2025-3-6 19: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回帖

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
发表于 2025-3-6 19: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第一讲
赋391于华宁

作业练习:
①、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答:  辞赋,是存在于中国两千三百余年的文学体裁,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出耀眼的光芒。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不少以辞命名的祭祀辞、占卜辞、祝颂辞这类原始辞歌。出土于河南殷墟的甲骨文,就是距今约三千六百年前的“甲骨卜辞”。屈原根据楚国的民间辞歌和祝颂辞、卦爻辞,创造了“楚辞”;而宋玉师从屈原,结合《诗经》体裁,又融合了诸子散文的答辩样式,创作了多篇“以赋之名”的作品。后人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人的作品合称辞赋,辞赋一体由此而诞生。
②、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4.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5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1.“空穴来风”出自战国时期楚国人宋玉的《风赋》。
宋玉是屈原的学生,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有一次,他陪着楚顷襄王到兰台去游玩,这时,正好有一阵凉风徐徐吹来,顷襄王披着的衣襟,觉得很凉快。宋玉说:“……枳树弯曲了,就会有鸟在上面做巢;空的洞穴中,也会因为空气的流动而产生风……”停了一下,宋玉再用讥刺的口吻说:“皇宫里面,因为地方清静,产生的风自然清凉,这是属于贵族的;而老百姓们因为住在陋巷里,产生的风自然都夹有泥沙恶臭,那种风才是属于老百姓的……”。“空穴来风”这句成语就是这样来的,它本来是宋玉借题来讽刺顷襄王的,后来的人将它引申起来,而成为事情凭空发生或流言趁隙而入的意思
2.“巫山云雨”典故出自《高唐赋》和《神女赋》。
巫山云雨原指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出自战国楚宋玉的《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以及《神女赋》。由于《高唐赋》和《神女赋》是先秦古赋,年代久远,其中的故事比赋文本身流传更广,所以很多谈论者其实并未读过两文,以致讹传出襄王神女有交合关系的谬误来。
3.阳春白雪,汉语成语,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较高雅的歌曲,后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出自《对楚王问》

点评

还不错,继续保持,奖励小花一朵  发表于 2025-3-6 19: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回帖

3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6
发表于 2025-3-6 21: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西辞赋2025班第一次作业
475号:吴秀阶(修水)
一.辞赋的起源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不少以辞命名的祭祀辞,占卜辞,祝颂辞之类原始辞歌。距今3000多年前,已有“甲骨卜辞”。先秦时期,就有《家语》颂辞,即《成王冠辞》。
屈原根据民间辞歌及祝颂辞、卦爻辞创造了楚辞。宋玉师从屈原,结合诗经体裁,融合了诸子散文的答辩样式,创造了以赋命名的作品,由此便诞生了辞赋一体。
二.重点掌握《诗经》、《离骚》
经典先秦辞赋有《诗经》、《楚词》、《离骚》。诗经具有丰富的意蕴和包罗万象的内容,起着温柔敦厚的教化作用。
《楚辞》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浪漫风格,如《昆仑》寄托了作者高远的理想与情怀。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自传式的长篇抒情诗,句式自由,情感强烈,深深影响着后世诗人,尤及是他的爱国热情,无不为之赞叹!
三.摘抄5句自已喜欢的句子
《离骚》里面的经典雅句:如“路漫漫及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宁溘死流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九歌》里的“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这些句子有的深情款款,有的慷慨激昂。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深刻领会。
4.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阳春白雪一一揭示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差异。曲高和寡一一高雅作品难获共鸣。宋才潘面一一宋玉的才华,潘岳的容貌。这些典故流传甚广。

点评

看得有看讲义,不错,继续保持,奖励小花一朵  发表于 2025-3-7 08: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回帖

12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6
发表于 2025-3-6 21: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509 傅一清

一、辞赋的起源及先秦著名辞赋

辞赋的起源:辞赋起源于战国时代,它是在诗与散文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中间类别的文体
。其滥觞于楚辞,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与屈原一起被称为 “辞赋之祖”。
先秦著名辞赋:荀子的《赋篇》是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宋玉的《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很有名。 此外,屈原的《离骚》《九歌》等是先秦辞赋的杰出代表。

二、了解《离骚》《九歌》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 “骚体” 诗歌形式,倾诉了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美政” 理想的追求以及遭奸人排挤诽谤、不被楚王所信的苦闷和矛盾,表现了诗人坚持 “美政” 理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九歌》:是《楚辞》中的篇名,原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由屈原在楚地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加工而成,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共十一篇,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三、《离骚》《九歌》摘抄
《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九歌》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少司命)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国殇)
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大司命)
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大司命)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东君)
四、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出自宋玉的《对楚王问》,文中提到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阳春白雪:与 “下里巴人” 相对,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较高雅的歌曲,后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同样出自《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曲高和寡:意思是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出自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悲秋
宋玉在《九辩》中开创了“悲秋”主题,后世以“宋玉悲秋”指代文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邻女窥墙(或“东邻窥宋”)
出自《登徒子好色赋》
  形容女子倾慕男子,或暗指女子美貌。后演化为“宋玉东墙”比喻倾慕的对象人生无常的感慨。
一、辞赋的起源及先秦著名辞赋

辞赋的起源:辞赋起源于战国时代,它是在诗与散文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中间类别的文体
。其滥觞于楚辞,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与屈原一起被称为 “辞赋之祖”。
先秦著名辞赋:荀子的《赋篇》是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宋玉的《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很有名。 此外,屈原的《离骚》《九歌》等是先秦辞赋的杰出代表。

二、了解《离骚》《九歌》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 “骚体” 诗歌形式,倾诉了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美政” 理想的追求以及遭奸人排挤诽谤、不被楚王所信的苦闷和矛盾,表现了诗人坚持 “美政” 理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九歌》:是《楚辞》中的篇名,原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由屈原在楚地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加工而成,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共十一篇,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三、《离骚》《九歌》摘抄
《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九歌》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少司命)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国殇)
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大司命)
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大司命)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东君)
四、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出自宋玉的《对楚王问》,文中提到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阳春白雪:与 “下里巴人” 相对,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较高雅的歌曲,后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同样出自《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曲高和寡:意思是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出自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悲秋
宋玉在《九辩》中开创了“悲秋”主题,后世以“宋玉悲秋”指代文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邻女窥墙(或“东邻窥宋”)
出自《登徒子好色赋》
  形容女子倾慕男子,或暗指女子美貌。后演化为“宋玉东墙”比喻倾慕的对象人生无常的感慨。

点评

还不错,比较细致,表扬,继续保持,奖励小花一朵  发表于 2025-3-7 08: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回帖

22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24
发表于 2025-3-6 22: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任燕鸿 于 2025-3-6 23:21 编辑

336号任燕鸿作业:

①、了解辞赋的起源
答:
辞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词藻华美、对偶形式多变、用典和用韵讲究,是一种特殊的古代文学形式。
辞赋的流变过程:古赋(汉代及其以前)--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 (唐朝)--文赋(宋朝,主要是由欧阳修和苏轼倡导)。

②、重点掌握《离骚》《九歌》(略)

③、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答: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出自屈原《离骚》
2.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出自屈原《离骚》
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出自屈原《离骚》
4.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出自屈原《九歌》
5.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出自屈原《九歌》

④、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答:
1.婉若游龙,出自宋玉《神女赋》。
2.曲高和寡,出自宋玉《对楚王问》。
3.宋玉东墙,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

点评

简洁,继续保持。奖励小花一朵  发表于 2025-3-7 08: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回帖

1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6
发表于 2025-3-7 00: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金泉 于 2025-3-7 07:25 编辑

230号张金泉
作业练习:

一、了解辞赋的起源,熟读经典的先秦辞赋篇章。
辞赋,是远古的文学体裁。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不少以辞命名的祭祀辞、占卜辞、祝颂辞这类原始辞歌。”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颂辞和诗经年代已,诸子百家兴起,先秦散文迅速发展。战国末期,屈原和宋玉两大文学家。屈原根据楚国的民间辞歌和祝颂辞、卦爻辞,创造了“楚辞”。赋,便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他是屈原以楚国民歌为基础而创造的一种诗体,又称骚体诗。打破《诗经》的四言体式,形成一种节奏分明而参差变化的句式;且多用“兮”字。他的楚辞作品,也称为屈原赋;而学生宋玉的楚辞作品《风赋》《神女赋了》等,则开了赋之先河。因此汉朝的骚体赋,直接受楚辞的影响而产生。诗经和先秦散文也是孕育赋的源泉。赋,本是《诗经》的一种表现手法,即铺陈事物。如《邶风•静女》写男女约会。《卫风•氓》写弃妇遭遇,《魏风•伐檀》写伐木工人劳动和歌唱,都用到这种手法。铺陈,后来成为赋的文体特点。先秦散文,多抒情说理、比物连类、夸饰铺排,用主客辩难的体式。这些特点,为赋所吸收。战国时期,荀况的《赋篇》是现存最早的赋作。赋的盛行,始于汉朝。汉朝经济繁荣,是赋兴盛的社会基础和物质条件。汉朝初期,赋这种文学形式被广泛采用,文景时期已有向荣之势;淮南王刘安、梁孝王刘武,都曾招文士作赋;汉武帝爱赋,身边的朝臣多为能诗善赋的文士。于是,赋便开始成为汉朝文学的主流。东汉顺帝推出以赋取士的制度,赋的写作便愈加兴盛起来。赋的繁盛,直至唐宋......

二、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离骚》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骚体诗‌。它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歌》是屈赋中最美、最富魅力的诗篇,它代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11首组诗以其要眇宜修、刚柔并存的艺术特征熠耀于中国文学史的浩瀚星空。

三、摘抄5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

《离骚》
1.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2.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3.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4.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6.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九歌》
1.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云中君》
2.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山鬼》
3.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东君》
4.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少司命》
5.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


四、收集3个关于宋玉的成语典故

1.‌宋玉东墙:出自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描述了宋玉东邻有一女子,姣好为楚国之冠,登墙窥视宋玉三年,而宋玉不与之交往。这个典故用来形容男子不被美色所动,保持清白。

2.‌宋玉悲秋:出自宋玉的《楚辞·九辩》,描述了秋天萧瑟的景象,表达了悲秋的情感。这个典故常用来形容对秋天的哀愁和感慨。

3.‌曲高和寡:这个典故也出自宋玉的作品,用来形容那些高雅的音乐或文学作品因为过于高深而难以被大众接受和理解。这个典故强调了艺术作品的高雅与大众接受度之间的矛盾。

这些典故不仅展示了宋玉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在文学创作中对美、情感和艺术的深刻理解。




点评

看得出有认真研读讲义,不错,表扬,奖励小花一朵  发表于 2025-3-7 08: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回帖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
发表于 2025-3-7 10: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494林明波作业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3.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4.心犹豫而狐疑兮, 欲自适而不可。
5.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
宋玉的典故:
1.曲高和寡,
2.阳春白雪,
3.登徒子好色,

点评

简洁,继续保持,加油,奖励小花一朵  发表于 2025-3-7 1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主题

176

回帖

228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81
 楼主| 发表于 2025-3-7 11: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代交

398号蓝垂芬
第一课《辞赋》作业:

第一题作业解答:

辞赋的起源:
1.辞的来源:
答:辞,是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远在屈原和《楚辞》之前已经产生。
周公辅成王时期的《成王冠辞》,齐湣王时期的《狐援辞》,越王伐吴时期的《离别相去辞》,还有《祈雨辞》《祭辞》《祀田辞》等用于祭祀,祝颂的原始歌谣。此时的辞体还没有定格化,大多为即兴而歌,形式也自由多变。直到屈原的出现,他把诗歌创作和楚国民间的方言结合起来,形成以兮字句为特色,大量运用象征、夸张、想象等浪漫手法的独特的文体,并被广为流传,后世把这一文体称之为“楚辞体”。如屈原的《离骚》,宋玉的《九辨》,景差的《大招》等等。

2.赋的来源:
答:
一、赋,原本是“诗经六义”之一,是一种铺陈事物的表现手法。或摹景,或叙事,或抒情。《诗》也可以作为赋的源头之一,东汉班固《两都赋》的序言中写道:“赋者,古诗之流也。
二、然而早期的赋作品却出现在先秦的诸子散文中,其中荀子《赋篇》,被认为是最早“以赋之名”的作品,即最早把赋作为文体名称。
三、除了以赋命名的作品以外,宋玉创作了《九辨》《招魂(一说作者为屈原)》两篇楚辞,宋玉也是第一位既作辞,又作赋的文学家。因此,宋玉尝试将辞和赋融合在一起,创作了一种文体方式,即辞赋。这在《高唐赋》和《神女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散文体,兮字句,四言诗,融合在了一篇之内。文三段分别为散体,辞体,诗体。其中,君臣问答的讽喻方式,也为后来的汉赋创作提供了基本框架。所以,笔者认为,辞赋最初来源有三:诗、辞、文。辞赋是融合了这三种文学形式的创新体裁,是一门集万象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后期又不断融合骈文、古体诗、散文。形成了骈赋、律赋、诗赋、文赋。

第二题解答:略

第三题解答:
   《离骚》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抒情诗,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表达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以及革新政治的愿望和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等内容,反映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比喻、神话传说和想象,具有浪漫主义精神,开创了“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离骚》中的经典名句,句句动人心弦!摘取其中我最喜欢五句如下: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道路漫长艰难,应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对心中美好追求,历经多次生死也不后悔。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叹息流泪,哀叹人民生活艰难,体现对百姓关怀。
4、“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借草木凋零担忧美人衰老,暗示美好事物易逝。
5、“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早上饮木兰花露水,晚上食秋菊花瓣,展现高洁品行 。

第四题解答:
我收集了关于宋玉的三个成语典如下:
    第一是:宋玉东墙。 指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诗人宋玉,传说他的东面邻居有一个长得非常美丽的女儿,可以称得上楚国的第一大美人,她仰望宋玉的才能,每天登上墙头窥视宋玉,非常爱慕。整整三年时间,宋玉没有看出她的心思而与她交往。
   第二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出自《对楚王问》,宋玉以音乐作比喻,解释自己不被士民赞誉是因志向高远难被世俗理解。
   第三是:巫山云雨
       源于《神女赋》,后世文人常用此象征男女之情,或抒发怀才不遇等哀愁。
       提到这些典故彰显了宋玉的才情风骨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2025.3.8日

点评

作业还不错,继续保持,加油,奖励小花一朵  发表于 2025-3-7 1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回帖

22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24
发表于 2025-3-7 12: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任燕鸿 发表于 2025-3-6 22:26
336号任燕鸿作业:

①、了解辞赋的起源

谢谢老师点评!您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
发表于 2025-3-7 13: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378号龚怀生     培训班第一讲作业

(一)辞赋的起源
说到辞赋的起源,必提战国末期屈原和宋玉两大文学家。
屈原根据楚国的民间辞歌和祝颂辞、卦爻辞,创造了“楚辞”;而宋玉师从屈原,结合《诗经》体裁,又融合诸子散文的答辩样式,创作了多篇“以赋之名”的作品,后人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人的作品合称辞赋,辞赋一体由此而诞生。

(二)重点掌握《离骚》《九歌》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九歌》是《楚辞》的篇名,共11篇。
学习中……

(三)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5句)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5、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四)收集与宋玉相关的成语典故
1、曲高和寡
出自宋玉《对楚王问》,原意是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2、阳春白雪
出自宋玉《对楚王问》,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后用来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3、下里巴人
与“阳春白雪”的典故相关,同样出自宋玉《对楚王问》。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后用来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4、宋玉东墙:意思是貌美多情的女子,出自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指女子貌美而多情者为“宋玉东墙”。
5、才过屈宋
比喻文才极高。屈指屈原,宋指宋玉。

点评

不错,继续保持,奖励小花一朵  发表于 2025-3-7 17: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5-7-1 12:23 , Processed in 0.05641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