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放鹤

江西省辞赋学会首届公益培训班第四讲作业 点评老师 慕远

  [复制链接]

0

主题

4

回帖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发表于 2025-3-26 10: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477号作业梁送华江西南昌

一、动词开篇辞赋例句
1.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  
   (注:“扈”为动词,意为“披戴”,统领全句动作。)

2. 「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司马相如《上林赋》  
   (注:“荡”为动词,描写水势奔涌,开启对八川的铺陈。)

3. 「临峻路而启扉,览通衢之如砥。」
   ——班固《西都赋》  
   (注:“临”为动词,以登临视角引出长安街景的描写。)


二、虚词造句范例
1. **之**: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仿《兰亭集序》结构)  
2. **其**:其声呜咽,若孤鹤之唳于空谷。(“其”指代前文“清泉”)  
3. **于**: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化用《逍遥游》句式)  
4. **以**:诸侯以合纵之术抗秦,终为连横所破。(“以”表手段)  
5. **而**:剑虽三尺,而寒光射斗牛之墟。(“而”表转折递进)  
6. **则**:风雷激荡,则龙蛇起于大泽。(“则”表条件结果)  
7. **乃**:始皇既殁,乃有陈涉揭竿。(“乃”表时间承接)  
8. **者**:观沧海者,必登碣石以临虚。(“者”结定语后置结构)


三、发语词例句
1.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注:“夫”引发对时空本质的哲思。)

2.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苏轼《赤壁赋》  
   (注:“盖”字领起辩证论述,增强说理气势。)

3.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苏轼《赤壁赋》  
   (注:“惟”聚焦描写对象,凸显自然意象的主体地位。)

点评

第三题,3小题的“惟”在此处不是发语词  发表于 2025-3-27 18:51
第二题来堪,虚词的用法基本掌握。  发表于 2025-3-27 18:50
第一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7 18: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3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6
发表于 2025-3-26 13: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讲作业练习:
424 号 林淑琴(安徽)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答题:
①于是睎秦岭,睋北阜。挟沣灞,据龙首。
出自班固【西都赋】(睎、睋、挟、据皆为动词)

②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临皆为动词)

③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出自屈原【离骚】(动词览开头)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答题:

无为领郡,米芾登楼。田祖垂光,稻孙接力。观夫麻石街,月牙岭。春来之鸟语,夏至其荷香。歌舞升平,管弦和唱者四方乐;岁华丰稔,杯酒交融乃千载欢。噫,稻孙公园。亭中而舒筋练,道上则健步行。一脉来龙,归千秋于福地;四时起凤,翱九域以长天。身为无城之子民,愿以拙笔而颂歌。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答题:
①原始也:若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杨尘。
出自【风赋】宋玉

②遂使见之者书狂发,秉之者笔力作。挫万物而人文成,草入行而鸟迹落。
出自【鸡距笔赋】白居易

③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出自【赤壁赋】苏轼

点评

第三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7 18:53
第二题造句,“之”“其”的用法不当  发表于 2025-3-27 18:53
第一题,1小题不是动词开头  发表于 2025-3-27 18: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3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9
发表于 2025-3-26 15: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芸之 于 2025-3-26 15:19 编辑

第四次作业:
241孙洪芸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①梅尧臣《南有嘉茗赋》:“播之禾麰麦菽粟而民不饥,畜之牛羊犬豕而甘脆不遗,调之辛酸咸苦而五味适宜”。
②李程《曰五色赋》:“验瑞典之所应,知淳风之遐”。
③韩愈《复志赋》:“凌大江之惊波兮,过洞庭之漫漫。  至曲江而乃息兮,逾南纪之连山”。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①赞先生之风骨,扬文化之传承。(之)
②树高标而唱雅,从博学以良朋。(而,以)
③师道尊严,授业其如红烛;师心纯厚,策驽乃似明灯。(其,乃)
④育德先于求知,成材重于矜能。(于)
⑤师者,则以身示范,为灵魂塑造之准绳。(者,则)
初学,末学不知可否这样连成一段:
赞先生之风骨,扬文化之传承。树高标而唱雅,从博学以良朋。师道尊严,授业其如红烛;师心纯厚,策驽乃似明灯。育德先于求索,成材重于矜能。师者,则以身示范,为灵魂塑造之准绳。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①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于是选朱汗之马,校黄金之埒”。
②柳宗元《披沙拣金赋》:“然则抱成器之珍,必将有待;当慎择之日,则又何求”。
③元稹《镇圭赋》:“是以圣后矜持,庶寮瞻重”。

点评

第三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7 18:55
第二题造句不错,虚词基本掌握,注意“则”的用法。小段还不错,点赞!  发表于 2025-3-27 18:55
第一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7 18: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回帖

4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45
发表于 2025-3-26 16: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辞赋学习第四课作业
252余晓琴(安徽安庆)

1.从先人赋作中,摘抄三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
①.见细德之险征兮,遥曾击而去之。——贾谊《吊屈原赋》
②.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张衡《归田赋》
③.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虡,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司马相如《上林赋》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①羡云端之飞鸟,慕水底之游鱼。
②余爱莲,其虽无桃之夭、无李之秾,但其叶田田,其花袅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③爱一人,多始于颜值,终于才华。
④仁者以山为邻,智者以水为邻。
⑤荷之贵,媚而不妖。
⑥美则美矣,然其命运多舛。
⑦昨愈爱之深今乃愈恨之切。
⑧医者,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仁心仁术兼而有之。

3.收集三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①况其灵光萧散,节物凄清。疏叶半殒,高歌和鸣。——王勃《寒梧栖凤赋 》
②是则谢氏林亭,尽在回眸之内;梁王池馆,无非跬步之中。——林滋《小雪赋》
③是以圣後矜持,庶寮瞻重。安八荒於度内,故捧必当心;握万务於掌中,故大不盈拱。——元稹《镇圭赋 》

2025.03.26

点评

第三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7 18:57
第二题造句不错,虚词掌握了,点赞!  发表于 2025-3-27 18:56
第一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7 18: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回帖

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4
发表于 2025-3-26 16: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407卓尔不群(杨超群)第四讲作业练习: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①瞻山河而陨涕,抚草木而沾襟。——— 明末 夏完淳《大哀赋》
②求嘉木於五岭,取殊材於九折。析文梓而纵分,剖香檀而横列。
                            ———— 唐 虞世南《琵琶赋》
③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 魏晋 曹植《洛神赋》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之:高树之上,小松鼠之探头而觅食。
其:古戏楼始建于唐代,明朝尝多修缮,存其旧制,护其原貌,今为省重点保护之文物。
于:吾尝受教于此,故心敬之。
以、而:此建筑依山而建,以檀木为主体,辅以原石等物。
则:结伴登山,至顶则气喘不已。然远眺则被奇景所引忘记气喘、疲累。
乃:吾乃苍山一草芥耳,不值一提!
者:兰葆者,书法、绘画、诗词集大成者,吾愿拜其为师!

点评

第三题呢?  发表于 2025-3-27 18:59
第二题造句,虚词的用法基本掌握。注意“之”的第二个分句,不能这样用。  发表于 2025-3-27 18:58
第一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7 18: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4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48
发表于 2025-3-26 16: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324号学员葛志强
第四讲作业练习:
一、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出处:苏轼《赤壁赋》
解析:“舞”和“泣”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箫声的感染力,仿佛能使潜藏在幽深山谷中的蛟龙起舞,让孤舟上的寡妇哭泣,极言箫声之悲凉动人。

2.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出处:白居易《长恨歌》
解析:“揽”“推”“起”“徘徊”这一系列动词,细腻地刻画了唐玄宗在得知杨贵妃死讯后,慌乱、悲痛又不知所措的状态,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3.“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出处:王勃《滕王阁序》
解释:动词“临”和“得”统领句子,描绘了作者登上滕王阁,看到帝子长洲和天人旧馆的情景。“

二.​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古之王朝兴衰,皆有定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于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逐鹿中原,争雄天下。
以勇猛之勇力,开疆拓土,建立赫赫功业。然,盛极而衰,往往于统治者之懈怠与腐败。或沉溺于声色犬马,或刚愎自用,不听忠臣之谏言。
则国运渐衰,民不聊生,天下大乱。于是,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兴兵起义,救民于水火之中。乃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此乃历史之铁律也。
观古今兴亡之事者,当从中汲取教训,励精图治,保国安民,方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兴盛繁荣。
​
三、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出处:曹植《洛神赋》
“于是”作为发语词,引出下文对洛神出现后作者内心感受的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出处:欧阳修《秋声赋》
“嗟乎”作为发语词,表达了作者对秋声的感叹,引出下文对秋声成因的探讨。“

3“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出处: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作为发语词,用于引出对岳阳楼所见景色的描写,带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点评

第三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7 19:01
第二题,虚词用法,从所造句子来看,基本掌握,惟句子拖沓,影响阅读了  发表于 2025-3-27 19:00
第一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7 18: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回帖

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3
发表于 2025-3-26 17: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101学号  黄晓明(江西抚州)
第四讲作业练习: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出自宋代苏轼的《前赤壁赋》。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出自先秦屈原的《离骚》。
“收百世之阙文,採千载之遗韻”:出自魏晋陆机的《文赋》。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南同四水之相连,北与荆江之环拥。
其:
岗峦起伏,旁观其势如龙;去路回旋,仰视其形入霭。
于:
千重暮雾于烟浮,一色江天而雪映。
以:
恨初心而自苦,因执念以成痴。
而:
几程浪驾,看风景之暗随;千里舟游,有微风而轻送。
则:
待星沉而夜静,随雨霁则天晴。
乃:
一湖碧浪乃遥通,两岸青山之高耸。
者:
有愚公者,年且九十,立志移山。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这里的“其”是发语词。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出自陶渊明《闲情赋》   (发语词“夫”)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发语词“夫”)

点评

第二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7 19:03
第二题,“之”的造句不太妥当  发表于 2025-3-27 19:02
第一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7 19: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回帖

4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47
发表于 2025-3-26 17: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30号余永平(南昌)
第四讲作业练习:

一、动词开头的辞赋例句:
"揽騑辔以抗策"——曹植《洛神赋》("揽"字开头)
"登高丘而望远海"——枚乘《七发》("登"字开头)
"忽反顾以游目兮"——屈原《离骚》("忽"字开头)

二、虚词造句例字:
之:山川之秀美,非笔墨所能尽述。
其:其声若钟磬,其色如朝霞。
于:修身于内,立德于外。
以:以天地为席,以星辰为烛。
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乃:见贤者乃思齐,闻善者乃自省。
者: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三、发语词例句: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出自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字发语)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若夫"发语)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出自庄子《逍遥游》("且夫"发语)



2025.03.26

点评

第三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7 19:04
第二题造句不错,点赞!  发表于 2025-3-27 19:03
第一题,3小题错了  发表于 2025-3-27 19: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3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6
发表于 2025-3-26 17: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宰小卜 于 2025-3-26 17:50 编辑

250号宰小卜辞赋第四讲作业练习:

1. 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①“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乘凌高城,入于深宫。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
——战国·宋玉《风赋》
②“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
——西汉·司马相如《长门赋》
③“仰悟东井之精,俯协《河图》之灵。”
“于是睎秦岭,睋北阜,挟酆灞,据龙首。图皇基于亿载,度宏规而大起。”
——东汉·班固《西都赋》

2. 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① 之:吾惜春之希望,草之破土,虫之惊醒,桃之始华,鸟之睍睆。
②其:春天来到,其色绚烂,其声洋洋,其臭芬芳,其味活鲜,其触清暖,万物复苏,百鸟争鸣。
③ 于:吾常读书于窗边,临轩可见紫薇几树,清风徐来,花影摇曳,此花胜于其他,百日可红,盛夏独艳。
④以:清明祭祀,以时思之,悠悠我心,祭以诚之。
⑤ 而:春风和畅而轻柔,春水灵动而晶莹,春雨清凉而如丝。
⑥则:冬去则春来,春逝则夏至,夏消则秋长,秋亡则冬生,四时轮转,周流不息。
⑦乃:晨乃一天之初,春乃一年之始。
⑧者:愚顽而好学者,小卜也。

3. 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①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汉末·王粲《登楼赋》(发语词“惟”)
②若乃三光既清,天地融朗。不泛阳侯,乘蹻绝往;觌安期于蓬莱,见乔山之帝像。群仙缥眇,餐玉清涯。——西晋·木华《海赋》(发语词“若乃”)
③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剑击柱,吊影惭魂。(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引,素琴晨张。)——南朝·江淹《恨赋》(发语词“至如”“及夫”)
2025.03.26  17:50

点评

第三题,1小题错了  发表于 2025-3-27 19:06
第二题基本掌握了虚词的用法,点赞!  发表于 2025-3-27 19:05
第一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7 19: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5-3-26 18: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1. 「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 屈原《离骚》
   注解:以动词「揽」(采摘)开篇,表达对高洁品行的追求。

2.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 曹植《洛神赋》
   注解:动词「抗」(举起)引领动作,描写洛神与诗人约定相会的深情场景。

3. 「临青泥之坂兮,超纡谲以清泠。」  
   —— 枚乘《七发》
   注解:动词「临」(登临)开篇,刻画登高远眺的意境,展现汉赋的铺陈特色。

情深缘起,恬淡顺之。
其知所以,方能增学长智。
母慈子孝,于情理之中。
以其之长攻他之短,必占上风。
思而不行,呈眼高手低。
勤学则智,苦练则能。
苦而不怨,此乃豁达也。
简者,大道乎。



1.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注解:发语词「夫」(fú)位于句首,无实义,仅起引发议论的作用,引出对“仁者”的定义与阐释。

2.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诗经·召南·鹊巢》
   注解:发语词「维」(通“惟”)置于句首,无实际含义,用于引出自然现象的描写,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3.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苏轼《赤壁赋》
   注解:复合发语词「且夫」连用,表进一步申说之意,引出对万物归属的哲学思考,加强语气与逻辑衔接。

点评

第三题,2小题错了  发表于 2025-3-27 19:08
第二题尚可  发表于 2025-3-27 19:07
第一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7 19: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5-4-4 22:23 , Processed in 0.0521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