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3|回复: 392

江西省辞赋学会首届公益培训班第四讲作业 点评老师 慕远

  [复制链接]

146

主题

167

回帖

200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02
发表于 2025-3-22 06: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四讲作业练习: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本次作业为期一周,截止到下周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回帖

4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48
发表于 2025-3-24 18: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352号韩勇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答:(1)携幼入室,有酒盈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若啸若啼,砉歘嚘嘤。——韩愈《送穷文》
(3)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苏轼《黠鼠赋》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答:南山有花,名之曰菊。其状如伞,散卧草居。餐风露以止饥,默送清香于世人,而索取甚少。然世人多不喜,初时则弃之如敝履。陶公独喜之,乃移于东篱种养,并赋诗以记之。后世则名声大噪。爱花耶?爱人耳。书此言者,濮州散人也。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答:(1)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曹植《洛神赋》
(2)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庾信《哀江南赋》
(3)噫变故之相诡兮,遒传马之更驰。——秦观《黄楼赋》

点评

第三题的2小题,发语词在哪里?  发表于 2025-3-26 08:04
第二题的造句可圈可点,以后造骈句应该没有问题。  发表于 2025-3-26 08:03
第一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6 08:03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
发表于 2025-3-22 21: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375号陈平安(进贤)
第四次作业练习: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指苍天以为正——屈原《九章之一 惜诵》
青色。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竹笋之享;   其中之一;于心不甘;以为所闻,则得之矣;封山川而压新篁;承雨则多情;实乃虚名也;捕蛇者说。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这里的“其”是发语词,用于引起下文对洛神美貌的描述。
(2)、《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其中的“兮”是发语词,用于句中,增强节奏感,并引导下文的情感表达。
(3)、《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此处的“之”作为发语词,起到连接和强调的作用,使得句子结构更加紧凑,意义更加鲜明。

点评

第三题,2小题,“兮”应为“送语词”。3小题,此处的“之”,也不是发语词。  发表于 2025-3-24 10:21
第二题基本过关。  发表于 2025-3-24 10:17
第一题基本正确,就是有点累赘“青色”。  发表于 2025-3-24 10:16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回帖

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5
发表于 2025-3-22 21: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3843720215 于 2025-3-24 14:16 编辑

20号史忠和
第四次作业练习:
一、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出自唐·李白《大鹏赋》。
2、咀松屑以高想,捧丹经而永慕。出自南北朝·江淹《青苔赋》。
3、驰朱轩于九域,振黄麾于万里,抗芝馆而星罗,擢兰宫而霞起。出自唐·王勃《七夕赋》。
二、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吾乃一介书生。虽天资愚钝,才能远不及他人。然甚好读书,自幼求学于山村耕小。曾记师者有云,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时不知其意,后渐得悟,知之未晚。本属笨鸟之列,但有先飞之举,至今笔耕不辍,熬过孤独,耐得寂寞,终有赋文见于报端。不盼出名,聊以自乐罢了!
三、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出自魏晋·曹植《洛神赋》。
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出自宋·苏轼《赤壁赋》。
3、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出自 清·袁枚《秋兰赋》。

点评

第三题满分。  发表于 2025-3-24 10:15
第二题不仅能造句,而且能成段,为你点赞!然,通篇读来,个别语句费解:“不盼围出名,”“围”何意?  发表于 2025-3-24 10:14
第一题满分。  发表于 2025-3-24 1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回帖

3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6
发表于 2025-3-22 22: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123号兰志芳
第四次《辞赋》作业:

1. 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答:
①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动词:登、临)
②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汉·司马相如《上林赋》 (动词:奏、听)
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宋·苏轼《赤壁赋》  (动词:诵、歌)

2. 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答:
① 之:春阳之暖,煦煦然抚于山川,润色草木,绘就丹青之卷。
②其:春林初盛,繁枝竞秀,其叶蓁蓁,焕焕乎呈蓬勃之象。
③ 于:于芳郊绿野之上,繁花绽蕊,蝶舞翩跹,嬉闹其间,乐而忘忧。
④以:持酒以赏春芳,看桃李争妍,蜂蝶逐香,畅抒逸兴。
⑤ 而:柔风拂柳而丝绦舞,暖日临溪而波光漾,处处皆春之韵。
⑥则:冰泮雪融,溪流潺潺,春雨至则万物苏,生机满溢。
⑦乃:东风拂煦,万象更新,乃春之华章开篇,启一年之盛景。
⑧者:踏春寻芳者,漫步于幽径,闻鸟语,嗅花香,沉醉不知返。

3. 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答: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发语词“夫”)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宋·苏轼《赤壁赋》(发语词“盖”)
③“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战国·庄子《逍遥游》(发语词“且夫”)

点评

第三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4 10:24
第二题也不错!  发表于 2025-3-24 10:24
第一题满分  发表于 2025-3-24 10: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回帖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6
发表于 2025-3-22 22: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万明 于 2025-3-24 15:31 编辑

212 号文万明

第四讲
作业练习


谢谢老师认真批改,辛苦啦!这里补充修改第3题的第(3)小题: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发自屈原《离骚》
      (发语词“惟”用于居首,表示强调或引出主题。)


答 :

1. 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出自王粲《登楼赋》  
   (动词“登”开头)


2.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出自屈原《离骚》  
   (动词“览”开头)

3.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动词“怀”开头)

2 .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1. )之:  
   “观天地之广大,感人生之渺小。”
   (虚词“之”用于连接“天地”与“广大”、“人生”与“渺小”,表示修饰关系。)

2. )其:  
   “其志高远,其行笃实,可谓君子矣。”
   (虚词“其”用于指代前文提到的对象,表示“他的”或“他们的”。)

3. )于:  
   “于清风明月之夜,独坐幽篁,心旷神怡。”  
   (虚词“于”用于表示时间或地点,相当于“在”。)

4.) 以:  
   “以诚待人,以德服人,方能立于世。”
   (虚词“以”用于表示手段或方式,相当于“用”或“凭借”。)

5. )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虚词“而”用于连接两个动作或状态,表示转折或并列。)

6. )则:  
   “水静则明,心静则智。”
   (虚词“则”用于表示结果或条件关系,相当于“那么”或“就”。)

7. )乃:  
   “历经磨难,乃见真情;久经风雨,乃知人心。”
   (虚词“乃”用于表示承接或结果,相当于“才”或“于是”。)

8.) 者: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者,天不负。”
   (虚词“者”用于指代人或事物,相当于“……的人”或“……的东西”。)

3. 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
   ——出自陶渊明《闲情赋》  
   (发语词“夫”)

2.)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出自苏轼《赤壁赋》  
   (发语词“盖”)

3.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出自苏轼《赤壁赋》  
   (发语词“惟”)

点评

第三题,小题的“惟”在这里不是发语词,因为骈句的下一句同样位置有一个“与”。  发表于 2025-3-24 10:28
第二题也不错,还加了注释,为你点赞!  发表于 2025-3-24 10:27
第一题满分  发表于 2025-3-24 1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4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47
发表于 2025-3-22 22: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12号龙成前(江西萍乡)第四讲作业练习:
   一、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收、採:“收百世之阙文,採千载之遗韻”:出自魏晋陆机的《文赋》。
(2)下、步:“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3)纵、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出自宋代苏轼的《前赤壁赋》。
(4)制、集: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出自先秦屈原的《离骚》。
    二、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观夫山川之壮丽,其势巍峨,云雾缭绕其间。于峰峦之巅,立巨石之嶙峋者,若仙人指路。以清风为伴,听松涛之阵阵,而心自悠然。朝则旭日东升,霞光辉映;暮乃夕阳西下,余晖脉脉。岁月流转,然山川之美恒在,令观者流连忘返,叹自然之神奇,感天地之悠悠,此亦人生之一大快事也。
    三、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出自宋代苏轼的《赤壁赋》。发语词“且夫”用于句首,引出对天地之间万物归属的论述。
(2)“若夫鹢退宋都之上,云飞泗水之湄”:出自宋代苏轼的《快哉此风赋》。“若夫”作为发语词,引发了对风在不同场景下表现的描述。
(3)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出自宋代苏轼的《赤壁赋》。发语词“盖”在这里起到了承接上文、引起下文关于事物变化观点阐述的作用。

点评

第三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4 10:31
第二题对于虚词的使用很熟练,点赞!  发表于 2025-3-24 10:30
第一题超额完成,赞一个!  发表于 2025-3-24 10: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回帖

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46
发表于 2025-3-22 22: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少文 于 2025-3-23 06:34 编辑

351号 吕少文(江西上饶)
第四次作业练习: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答曰:
(1)、 “驾凤辇以游遨”。
———曹植《洛神赋》。
(2)、“送坠叶于秋晏,迟含萼于春初。”
———谢灵运《山居赋》
(3) 、“抚长琴而弹鸣”。
———陶渊明《闲情赋》。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答曰:
…若夫白花岩,掩于崇山峻岭中。远而望之:如吐蕊花瓣;再而望之:似斜立大瓮。其岩面光滑以柔润,其岩势危峻则高耸。岩下空旷兮建寺庙,开基法师兮谓净空。始建庙宇兮于唐末,书写白花岩者乃怀公⑥。壁上刻画诸仙图,神态异兮型生动。殿堂禅房屡修建,古色古香明清风⑦。寺内诵经兮清净幽,岩外开阔兮矗奇峰。吕怀吟诗:“幽兴凭藜杖,寻真问白云”; 兆伦咏句⑧:“兀傲东南第一峰,半开灵境白云中”。
———摘自拙作《铜钹山赋》(有删改)。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答曰:
⑴、“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
———曹植《洛神赋》
⑵、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欧阳修《秋声赋》
⑶、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
———贾谊《鵩鸟赋》

点评

第三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4 10:33
第二题的虚词造句,基本正确。且能成段,赞一个!  发表于 2025-3-24 10:33
第一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4 1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5-3-23 01: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365号张明凤(上海)

作业练习: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答:
a.于是摇佩饰,鸣玉鸾;奁衣服,敛容颜;顾女师,命太傳。出自宋玉《神女赋》
b.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出自张衡《西京赋》
c.用五十六采之间,行九十一路之内。出自李清照《打马赋》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答:
之:江西之宝地,书院乃善堂。
其:师长撰书以辞赋,门徒习读其文章。
于:学海苦于无涯,书山勤则有路。
以:辞赋用词以华藻,文篇造句以精良。
而:字字珠玑而研习,篇篇锦绣且传闻。
则:术有专攻则敬,人无尽美乃谦。
乃:泰山仰望乃险高,沧海俯窥则宏阔。
者:辞赋余习之悦乎者也。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答:
a.至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盛三雍之上仪,修衮龙之法服。出自班固《东都赋》
b.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出自曹植《洛神赋》
c.尔乃越平乐,过街邮;秣马皋门,税驾西周。出自潘岳《西征赋》

点评

第三题满分  发表于 2025-3-24 10:36
第二题的“者”造句,略显勉强  发表于 2025-3-24 10:35
第一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4 10: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49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4
发表于 2025-3-23 04: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郑洪霞 于 2025-3-23 04:56 编辑

第四讲作业练习:
121郑洪霞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答:
(1)登巉岩而下望兮,临大阺一稸水;遇天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宋玉《高唐赋》)
(2)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洪而似钟音。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司马相如《长门赋》)
(3)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庾信《枯树赋》)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之:
南同四水之相连,北与荆江之环拥。
其:
岗峦起伏,旁观其势如龙;去路回旋,仰视其形入霭。
于:
千重暮雾于烟浮,一色江天而雪映。
以:
恨初心而自苦,因执念以成痴。
而:
几程浪驾,看风景之暗随;千里舟游,有微风而轻送。
则:
待星沉而夜静,随雨霁则天晴。
乃:
一湖碧浪乃遥通,两岸青山之高耸。
者:
有愚公者,年且九十,立志移山。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答:
(1)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曹植《洛神赋》)
(2)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江淹《别赋》)
(3)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点评

第三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4 10:40
第二题,“之”造句勉强;“乃”勉强  发表于 2025-3-24 10:38
第一题满分  发表于 2025-3-24 1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
发表于 2025-3-23 07: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11号 吴志亮
第四讲作业练习: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守三光而效祉,彰五色而可嘉。验瑞典之所应,知淳风之不遐。(李程《日五色赋》)
(2)察微祥于生植,表静理于承平,入杨园而若舞,拂花径而如迎。(陈廷章《风不鸣条赋》)
(3)映澄澈之素彩,逗葳蕤之冷光。随升沉而自若,贯盈阙而长在。(赵藩《月中桂树赋》)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夫欲八方清泰,万类昭融。当珍九土,贵三农。幸其天开蒸霞之象,地拥浴日之功。千村于以示范,连绵九野;万村于以整治,披糜八鸿。乃驰大略,鼓雄风,叠娇绿,摩苍穹。生态则重重碧翠,乡村则比比高红。洵休光以流泽,乃勋业之成雄。千万工程,将自迩而图远;万千气象,必震西而烁东者也。
——语本拙作《千万工程赋》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遂使见之者书狂发,秉之者笔力作。挫万物而人文成,草入行而鸟迹落。(白居易《鸡距笔赋》)
(2)则知自强不息,允臻其极。何健笔之成文,变方塘而设色。(王起《墨池赋》)
(3)所谓出自灵长,居然异常。苟惟贞而自守,虽盛暑其何伤。(林滋《阳冰赋》)

点评

第三题满分  发表于 2025-3-24 10:45
第二题很不错,点赞!  发表于 2025-3-24 10:45
第一题,满分  发表于 2025-3-24 1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5-4-4 04:21 , Processed in 0.05368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