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放鹤

江西省辞赋学会首届公益培训班第四讲作业 点评老师 慕远

  [复制链接]

0

主题

5

回帖

4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40
发表于 2025-3-23 10: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苏琴 于 2025-3-23 10:46 编辑

496 张苏琴(美国)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答:
① “惩咎愆以本始兮”,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惩咎赋》。
②“登兹楼以四望兮”,出自东汉文学家王粲《登楼赋》。
③“步裴回而徙倚”,出自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 《秋望赋》。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之:和风轻拂之物华。
其:绿叶其藏花下。
于:围炉于陋室。
以:云山烟袅,远看以仙居。
而:红烟而曳春风。
则:无求则超豁。
乃:美景此时乃可觅。
者:平步青云者得志。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答:
① “于是舁之萧斋,置之明窗。”出自清袁枚的咏物抒情小赋 《秋兰赋》。
②“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出自唐杜牧《阿房宫赋》。
③“乃使神兵出于九阙,天仗罗于四野。”出自唐李白《大猎赋》。

点评

第三题,“覆压”不是发语词  发表于 2025-3-24 10:50
第二题,“以”的用法不对。  发表于 2025-3-24 10:50
第一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4 1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
发表于 2025-3-23 10: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课作业练习
钱远兴
一、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司马相如《长门赋》
2、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张衡《归田赋》
3、登赤须之长坂,入义渠之旧城。班彪《北征赋》
二、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1、观夫竹者,其节之高,沐朝阳而向天。以身之洁,承雨露则生绿。乃四君子之一也。
三、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尔乃归穷委命,离群丧侣。闭以雕笼,翦其翅羽。出自祢衡《鹦鹉赋》
2、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出于曹植《洛神赋》
3、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出自王褒《洞箫赋》

点评

第三题满分  发表于 2025-3-24 10:51
第二题短小精悍,虚词用法正确  发表于 2025-3-24 10:51
第一题满分  发表于 2025-3-24 10: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回帖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5-3-23 11: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进源 于 2025-3-23 16:36 编辑

366胡进源(江西上饶)

第四讲作业:

一、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张衡《归田赋》

2,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曹植《洛神赋》

3,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孙绰《游天台山赋》

二、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1,之: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

2,其: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

3,于:所以不列于五岳。

4,以: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

5,而:太虚辽阔而无阂。

6,则:登陆则有四明,天台。(以上摘于游天台山赋)

7,乃:尔乃众灵杂沓,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8,者: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

(以上二句摘于洛神赋)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尔其水府之内,极深之庭。木华《海赋》

若夫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陆机《文赋》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江淹《别赋》

点评

第三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4 10:54
第二题是让学员自己用虚词造句,而不是摘抄句子。  发表于 2025-3-24 10:54
第一题,“徒”,此处不是动词。  发表于 2025-3-24 10: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7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4
发表于 2025-3-23 12: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国昌 于 2025-3-23 12:59 编辑

辞赋培训班第四次作业
77号周国昌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使宋玉赋高唐事,将置酒宴饮,”出自傅毅《舞赋》。此句的“使”字是使动用法。
2,“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出自司马相如《长门赋》
3,“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出自司马相如《长门赋》。句首的“登”字是谓语。
4,“畏南之雨,忽践秦庭;”出自庾信《哀江南赋》。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1,用“之”字造句:今之学习,当为明天写赋所用也。
2,用“其“字造句:铺毫挥墨,其飞龙走蛇矣!
3,用“于”字造句:一字之差,于意谬矣!
4,用“以”字造句:携春风以舞,捧明月而赋,何其快哉!
5,用“而”字造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登高而远望,岂不心旷神怡乎?
用“则”造句:人生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6,用“乃”字造句:a,牡丹盛开,光艳夺目。此乃国花也。b,十年磨一剑,只有锲而不舍,事乃竟成。
7,用“者”造句:a,彼之用心学习者,此乃倾心辞赋也。b,面若桃花,唇点朱丹,此乃元夜之灯下美人者也。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出自庾信《哀江南赋》。粤,发语词,放句首或句中,无实际意义。
2,“夫何一佳人,步逍遥以自虞”。出自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夫字为发语词。
3,“爰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出自荀况《赋篇》。“爰”为句首发语词,引发下面的议论。

   

点评

第三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4 13:11
第二题的造句,基本正确,然个别语句不甚通畅。  发表于 2025-3-24 13:11
第一题满分  发表于 2025-3-24 13: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回帖

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4
发表于 2025-3-23 12: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220号王培土第四次作业

一,在辞赋中,找出动词开头的句子,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1.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 出处:曹植《洛神赋》
   - 解释:以“披”开头,描述了洛神披着华丽罗衣的动作,展现了她的美丽与高贵。
2. “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 出处:曹植《洛神赋》
   - 解释:以“揽”开头,描绘了驾车者手持缰绳的动作,表达了留恋不舍的情感。
3. “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 出处:屈原《离骚》
   - 解释:以“扬”开头,描绘了云霓飘扬、玉鸾鸣叫的场景,展现了壮丽的氛围。
小结
这些句子以动词开头,生动地描绘了动作场景,增强了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用“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1. 之:吾爱之深,故责之切。
   解释:这里的“之”是代词,指代文中提到的对象,相当于“他”。
2. 其: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解释:这里的“其”是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人。
3.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解释:这里的“于”是介词,表示来源或比较。
4. 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 解释:这里的“以”是介词,表示使用或凭借。
5. 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这里的“而”是连词,表示转折或并列。
6. 则: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事不成。
解释:这里的“则”是连词,表示结果或条件。
7. 乃: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解释:这里的“乃”是副词,表示时间或顺序。
8. 者: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解释:这里的“者”是代词,指代“……的人”。
小结
这些虚词在句子中起到了不同的语法作用,有的表示指代,有的表示连接,有的表示时间或条件。通过使用这些虚词,句子更加丰富和生动。
三,在古辞赋中,找出三个三个发语词的句子
1.嗟乎:“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解释:这里的“嗟乎”是发语词,用于引出作者对人心共性的感叹。
出处:杜牧《阿房宫赋》
解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心相通的理解,强调了人们情感的普遍性总结,起到了引出下文和加强语气的作用,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2. 盖: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出处:苏轼《前赤壁赋》
   解释:这里的“盖”是发语词,用于引出对天地变化的思考。
3. 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出处:苏轼《前赤壁赋》
  解释:这里的“惟”是发语词,用于引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
小结
这些发语词在古辞赋中起到了引出下文、加强语气的作用,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有层次感。

点评

第三题的“惟”,在这里不是发语词。  发表于 2025-3-24 13:14
第二题需要注意,是让自己造句,而不是摘抄句子。  发表于 2025-3-24 13:13
第一题满分  发表于 2025-3-24 13: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3-23 13: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号:122号    姓名:冯干劲   (江西景德镇)

1. 古人辞赋中动词开头的句子(摘抄)
答:古人辞赋中动词开头的句子摘抄如下:

「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曹植《洛神赋》
("揽"为动词,意为执辔控马)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屈原《九歌·东皇太一》
("抚"为动词,意为抚摸)

「登巉岩而下望兮,临大壑之惝恍。」
——宋玉《高唐赋》
("登"为动词,意为攀登山峰)

2. 虚词造句(含语法说明)
答:虚词造句如下:
之:
「吾爱之山水,清幽绝俗。」
("之"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其:
「观其行止,颇有古风。」
("其"为代词,指代「他的」)

于:
「君子之学于天下,必先修身。」
("于"表处所,意为「在……方面」)

以:
「以竹为器,可贮清风。」
("以"表工具,意为「用」)

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表转折,相当于「却」)

则: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
("则"表顺承,相当于「就」)

乃:
「天雨乃止,遂启程赴京。」
("乃"表条件结果,意为「于是」)

者:
「好读书者,必有所得。」
("者"为代词,指代「……的人」)

3. 带发语词的句子(注明出处)
答:解答如下: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夫"为发语词,引出议论)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苏轼《赤壁赋》
("盖"为发语词,表推原事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欧阳修《醉翁亭记》
("若夫"为发语词,表另起一意)

点评

第三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4 13:16
注意第二题要求自己造句,而非摘抄句子。  发表于 2025-3-24 13:16
第一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4 13: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3
发表于 2025-3-23 13: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彩虹 于 2025-3-26 06:26 编辑

第四次作业
359刘彩虹

一、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答曰:
1、“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 出自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出自宋代苏轼的《赤壁赋》。
3、“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出自东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二、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答曰:

1. 之:智慧之光,熠熠以启前路;知识之泉,汩汩而润心田。
2. 其:苍松傲立,其姿挺且劲;翠竹摇曳,其节直而坚 。
3. 于:修身于日常小事,品德自厚;治学于古今典籍,见识方长。
4. 以:以拼搏之汗,浇灌梦想之花;凭坚毅之心,跨越艰难之坎。
5. 而:科技发展,迅猛而改生活;艺术传承,悠长而润灵魂。
6. 则:居安思危,则祸患可避;未雨绸缪,则困境能脱。
7. 乃:坚守初心,乃能逐梦到底;秉持信念,乃可破浪前行。
8. 者:奋斗者,书写辉煌人生;奉献者,铸就伟大时代。

三、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答曰:
1、“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出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盖”是发语词。
2、“夫战,勇气也。” 出自《左传·曹刿论战》,“夫”是发语词。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出自《庄子·逍遥游》,“且夫”是发语词。



点评

第三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4 13:19
第二题需要注意,是要求自己造句,而非摘抄句子。  发表于 2025-3-24 13:18
第一题全部正确  发表于 2025-3-24 13: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
发表于 2025-3-23 14: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树芬 于 2025-3-23 20:21 编辑

104陈树芬
第四讲作业练习: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出自先秦屈原的《涉江》。
-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出自东汉班固的《幽通赋》。
-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出自东汉王粲的《登楼赋》。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学赋心悟

      观夫辞赋华章,其辞藻瑰丽,令人心醉。于浩如烟海的典籍间探寻其奥秘,需以勤为径、以恒作舟,朝诵暮吟而不知疲倦。每有所悟,恰似拨云见日,欣然之意溢于言表。
      研习之初,觉其格律严谨、难度颇高,乃潜心钻研、日夜揣摩。虚词“之”运用巧妙,能使文意连贯、结构紧凑;“其”指代精准,点明要义。“以”可表凭借、目的,丰富表达;“而”连缀转折,让文气跌宕。“于”能明方位、表对象,“则”“乃”或表承接,或示判断,各司其职,为辞赋增色。
      学赋之途,其艰且长。始于诵读经典,沉浸于辞赋精妙意境,以虚心求教、反复思索为法,方可有所得。其间,需明虚词之用。“之”连接修饰,使文句结构缜密;“其”精准表意,助文意畅达。以勤奋补拙,不因困难却步,遇疑惑则深入探究,乃能突破困境。学赋者当持之以恒,积累虚词运用之妙、行文表意之巧,如此则能渐通辞赋精髓,终成佳作。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 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出自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且夫”是发语词,用于句首。
- 或耘或耔,沾体露肌:出自扬雄的《逐贫赋》。“或”作为发语词。
- 且夫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出自张衡的《归田赋》。“且夫”作为发语词。

点评

第三题,“或”非发语词  发表于 2025-3-24 13:21
第二题看似回答得很全面,是则似是而非。  发表于 2025-3-24 13:20
第一题全部正确  发表于 2025-3-24 13: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回帖

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1
发表于 2025-3-23 16: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鸿雁 于 2025-3-23 16:20 编辑

第四讲作业:
学员:389郑宏艳吉林
一、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出自宋苏轼《赤壁赋》。动词:驾、举。
2、“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出自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动词:观、望。
3、“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出自三国曹植《洛神赋》。动词:戴、缀。

二、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1、之:集山川之精魄,凝日月之神光。
2、其:词章赋其成书,市井传其入菜。
3、于:神农于昔日初尝,汉叟于此间试采。
4、以:饮山泉,暗夜陪于明月;披云雾,清晨对以朝霞。
5、而:品茗而邀朋会友,评茶则论古谈今。
6、则:须慢品,窥其道则方知;可轻尝,识之禅而顿悟。
7、乃:诗会于联芳四海,论坛乃独秀一枝。
8、者:古往今来,凡大成,皆勤学者也。

三、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出自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发语词:夫。
2、“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出自宋欧阳修《秋声赋》。发语词:盖。
3、“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出自东汉祢衡《鹦鹉赋》。发语词:惟。

点评

第三题,1小题的发语词应为“夫其”,2小题的发语词应为“盖夫”,3小题的“惟”非发语词。  发表于 2025-3-24 13:24
第二题的其他尚可,“则”的造句不是很贴切  发表于 2025-3-24 13:23
第一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4 13: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0
发表于 2025-3-23 18: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明生 于 2025-3-23 18:43 编辑

44号许明生
第四讲作业练习

作业练习:
1、从古人辞赋作品中,摘抄3个不同动词开头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扫石上之阴,听林间之折。(扫、听动词)—-出自赵孟頫的《修竹赋》。
2、然则饮啄必异,嬉游每殊。(饮、嬉动词)—-出自浩虚舟的《木鸡赋》。
3、仰睇天路,俯促鸣弦。(仰、俯动词)—-出自陶渊明的《闲情赋》
2、用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者”造句。
1、(之)集云中之惠气,汇海上之涛声。
2、(其)悬崖傲骨其苍松,饮涧虚怀其翠竹。
3、(于)放眼于西山之外,置身于北渚之中。
4、(以)事业以诚心助势,家庭以和睦争辉。
5、(而)青松而无惧严寒,翠竹则澹然白雪。
6、(则)学习则坚持不懈,追求乃一往无前。
7、(乃)衡山挚手乃摘月,湘水行舟则飞鹭。
8、(者)医者,须怀救死扶伤之心也。
3、收集3个带发语词的句子,并注明出处。
1、“若乃良夜明月,穷冬积雪。”(若乃)—-出自赵孟頫的《修竹赋》
2、“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昔)—-出自庾信的《哀江南赋》
3、“士有特立自持,端然不倚”(士有)—-出自浩虚舟的《木鸡赋》。


老师评阅辛苦了。谢谢!!

点评

第三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4 13:27
第二题的“其”造句不是很贴切  发表于 2025-3-24 13:26
第一题正确  发表于 2025-3-24 13: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唐韵书院

GMT+8, 2025-4-4 22:22 , Processed in 0.0516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